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05:09:06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家們發明了許多記錄更加複雜的音樂變化的方法,許多方法沿用至今,樂器也有了很大的改進。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音樂理論方面,通奏低音在此時期的應用非常廣泛。“通奏低音”是一種為低聲部記錄音程、和弦和非和弦音調的記譜方式。在巴洛克時期,幾乎所有音樂都有一個獨立的低音聲部持續在整個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但是當時作曲家們隻寫出上下兩個聲部,通奏低音沒有獨立的記錄方式,隻在下聲部中用數字标出,留給演奏家作即興處理,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數字低音。通奏低音的運用貫穿于整個巴洛克時期,成為巴洛克音樂的一個最重要的技術特征。

第二,複調音樂發展到最高峰。巴洛克音樂的節奏強烈、跳躍,其靈感發自生活,對比鮮明,融合了強音和弱音、獨唱和合唱、不同樂器和音質的對比,給聽衆以強烈震撼。所以,當時複調越來越流行。所謂複調,就是将幾條旋律線按照一定的規則加以結合的一種多聲部音樂,這幾條旋律線都具有獨立意義,注重各自的橫向發展,彼此形成對比或相互補充。複調是巴洛克音樂常用的形式,由德國音樂家巴赫發展到了頂峰。

據現代科學研究,巴洛克音樂的節奏還有激發思維的特點。巴洛克音樂每分鐘約6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緻相同,使我們的脈搏和呼吸趨于中和與穩定。巴洛克音樂的低振幅、低頻率又可以促進腦内嗎啡的分泌,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态,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所以,經常用腦的人們不妨多聽聽巴洛克音樂吧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簡述巴洛克音樂的特點)1

第三,歌劇的誕生和器樂的凸顯,成為這個時期最強勁的亮點。16世紀末、17世紀初,歌劇開始出現,這種形式首先是由佛羅倫薩的一群詩人、音樂家和學者組成的團體發起的,他們被叫做“佛羅倫薩樂團”。初期的 歌劇都是取材自古希臘神話,表現出佛羅倫薩派企圖振興古文化的意願,并且這些歌劇隻給貴族表演。史上第一部歌劇是雅各布·佩裡的《達芙妮》(1598年),而現在仍在上演的最早的歌劇是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1607年)。1637年第一部公演歌劇在威尼斯開幕的時候,歌手被塑造成巨星的形象,因此獨唱的詠歎調很多,而宣叙調很少,合唱和舞蹈幾乎在意大利歌劇中消失了。另外,由于财力有限,歌劇的舞台效果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18世紀初期(主要在那不勒斯),出現了兩種歌劇形式:一個是正歌劇,主題非常嚴肅,多用返始詠歎調;另一個是喜歌劇,氣氛輕松幽默,常用對唱、三重唱和大合唱。從那時起,意大利歌劇開始在歐洲國家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巴洛克時期,器樂可以揚眉吐氣。作曲家們開始針對某一種特定的表現形式作曲,比如小提琴、獨唱。在文藝複興時期和更早的時候,音樂的表現形式不受限制,怎麼唱、怎麼演奏都沒有定律,樂器伴奏時有時無,即使樂器有登台露臉的機會,也是重複某一個聲部的旋律,擔任強化工作而已。公元1600年以後,器樂和聲樂的特點更加分明了, 小提琴和鍵盤樂器取代長笛和演唱,成為主要的音樂表現形形式.

此外,即興創作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重要部分,并且管弦樂團編制尚未标準化。

總而言之,巴洛克音樂的特點是極盡奢華,加入了大量裝飾性的音符。節奏強烈、短促而律動,旋律精緻。複調音樂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大小調取代了教會調式,同時主調音樂也在蓬勃發展。于是複調的和聲性越來越明顯。複調在巴赫時代發展到極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