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兩部熱門宮鬥劇先後播出,不光掀起對比熱潮,也讓清宮宇宙再一次走入觀衆視線。
前有《還珠格格》、《甄嬛傳》,後有《延禧攻略》、《如懿傳》,将這四部以及更多部清宮戲串聯起來的靈魂角色,自然就是被幾代人演繹過的鈕祜祿.甄嬛。
早在《還珠格格》播出時,清宮宇宙還沒有完整的體系,《還珠格格》的主角也隻是兩位身份成疑的格格,但是還珠格格裡慈眉善目的太後卻已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仿佛一瞪眼一張嘴都能聽見老演員一句意味深長的“皇帝”。
直到孫俪主演的《甄嬛傳》大熱,将宮鬥大戲推向一個高峰,觀衆才蓦然發現,這部戲的大赢家鈕祜祿.甄嬛就是當年《還珠格格》裡的老佛爺。
而孫俪帶起的甄嬛熱也讓甄嬛這個角色深入人心,《延禧攻略》與《如懿傳》都曾經以太後甄嬛這個角色為宣傳熱點,在選角上啟用戲骨級别的宋春麗與邬君梅也見其用心。
宮鬥大戲前有開山鼻祖級别的《金枝欲孽》,後有口口相傳的《甄嬛傳》,都是演繹年輕一輩女子在勾心鬥角、争風吃醋的後宮搏殺中,用盡心機,拼命存活。
孫俪在《甄嬛傳》中飾演初入宮廷的少女,一路打怪升級最終搞死華妃,搞垮皇後,搞死皇帝,成為最大赢家。而年輕的甄嬛再如何表現,這段傳奇故事始終都圍繞着争寵與複仇,不管怎麼演繹少女情窦初開到心灰意冷,都離不開反複的陰險算計與小心翼翼。
倚梅園巧遇,那年杏花微雨,果郡王飲毒自盡,雍正駕崩,孫俪巧妙的诠釋了每一個階段的甄嬛,惟妙惟肖的演繹天真少女到心機皇妃,機關算盡,最終修成正果。
今天觀衆對甄嬛的敏感與關注,有90%都是因為甄嬛傳的成功。
如果說少女甄嬛逃不開争寵複仇的命運,那成為太後的甄嬛就是全然在享受宮鬥了,看後宮的一衆小丫頭片子争得頭破血流,說不準,我們喜愛的嬛嬛還要在背後唏噓一陣:現在的小年輕不禁折騰啊。
最早出現在大家記憶裡的太後,是《還珠格格》裡趙毓芬飾演的老佛爺,這個太後幾經波折,是慈母,也是嚴母,慈眉善目又心機頗深。
看起來置身事外,甚至偶爾老眼昏花,卻還是在知畫這件事上成為最關鍵的一環,利用小燕子的身世威脅永琪迎娶知畫,在知畫走向心機婊的道路上推波助瀾。
姜還是老的辣,太後的威脅也是全無預兆,專打一個措手不及,威脅過程中各個擊破,條理清晰,直戳痛點,手法老道,一看就是深谙人心鬥争之道。
《延禧攻略》裡,甄嬛太後一角由宋春麗老師出演,最開始的時候還是眉目和善、面帶慈祥、一心向佛的老人家形象,與印象裡正氣凜然的宋春麗老師極為符合。
而在繼皇後父親出事後,先下手為強毒死娴妃她爹,又接二連三的給出下馬威,最終引得娴妃這一口毒牙咬向她,可是甄嬛就是甄嬛,成為太後的甄嬛已經是鈕祜祿.甄嬛了。
雖然吃虧占了下風,但是裝病逼皇帝心疼愧疚,籠絡女主魏璎珞借其編故事給皇帝,最後帶魏璎珞出走圓明園,硬是把皇帝的疑心憤怒全都轉化為愧疚與懊悔,棋高一着,連皇後都不能耐她何。
《如懿傳》裡對甄嬛的争議,就像之前對整個《如懿傳》的争議一樣,先是推翻曆史反其道而行的人設,再是選角期望過高等,邬君梅老師的表現固然可圈可點不負觀衆,但是劇本人設的硬傷,也确實給角色減分不少。
播出至今,《如懿傳》宣傳噱頭中的邬君梅與陳沖的世紀對戲,雖然沒有驚豔,但至少表現不俗,可是陳沖老師便當以後,太後一個人的大長輩戲就顯得有些單薄。
在其他作品中,要麼是步步為營宮鬥算計的皇妃,要麼是心系大清心系皇室的慈母,而《如懿傳》中的甄嬛,倒有幾分與後宮小輩們争寵的意思。這裡的甄嬛不再是單純的慈母人設,而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與乾隆、與乾隆的後宮鬥——不許納如懿為正福晉,逼死前皇後,在追封太妃太嫔一事上心懷芥蒂,最厲害的,還是挑選南府琴娘勾引乾隆帝,與後宮嫔妃争寵。
這樣的人設其實不符合常見的太後人設,在衆多古裝劇宮鬥戲中,太後大多為一心向佛的慈母,不涉及到皇帝利益,基本都是坐享清福。
《還珠格格》裡太後覺得永琪能繼承皇位,擔心小燕子不能為一國之母所以扶持知畫上位。《延禧攻略》裡,為保宗室穩定遭繼皇後設計陷害,才插手後宮争鬥。
而《如懿傳》裡,太後似乎一直都是操心的命,從選福晉到培養琴娘,平衡後宮,甚至要預備更多的适齡女子以備不時之需,時時揣測乾隆帝心思,處處壓富察皇後一頭,這樣的太後反倒有幾分插手小輩家事的惡婆婆的模樣。
就目前來看,這樣的人設反倒給如懿傳的宮鬥戲份增加了幾分看點,距離結局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希望這次我們的嬛嬛也能順利的笑到最後,成為大赢家!
文/沙嗲一點都不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