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

品牌 更新时间:2025-02-04 08:04:55
引言

從古到今,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環境因素,社會制度因素等。然而也因為中西方有着相近的生産力水平,在一些方面的發展上也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服飾作為反映時代風氣以及思想内涵的重要載體,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等社會現狀。

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同期的古國馬時期都處于征戰不休的時代,生産力水平也沒有明顯懸殊,然而在服飾文化方面,卻在很多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反映了古代中西方在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不同,也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古羅馬時期混亂局面之後的曆史走向。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1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争。霸圖各未李,割據資豪英",中西方在這一時期都處于衰退和社會混亂期

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9年)是秦漢四百多年的大一統全盛期後,所經曆的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和中衰時期。這個階段豪強大族不斷兼并,政治鬥争此起彼伏,造成戰事不斷,動蕩不安,社會制度也在逐漸瓦解,顯然進入另一形态的戰國時期。在北魏太武帝統一了北方九十五年之後,北魏被分裂為兩部分。

在同一曆史階段的西方,羅馬帝國由統一局面變得分裂(公元286-476年)。中央集權的控制不足,使得地方統治薄弱,造成了邊境的防禦受到威脅,遭到不斷興起的日耳曼部落和波斯帝國的挑釁。古羅馬帝國逐漸日薄西山。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2

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從東漢時期在社會總體思潮中的功用地位上不斷減弱。儒家思想作為一種維持社會綱紀的規範,但在戰争不斷的時期作用不大。與儒家思想慢慢不受重視。相反的是,宗教信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在這一時期,佛教獲得了崇高的社會地位。

古羅馬帝國時期,包括元老院辯論在内政治演講聯系已經不受重視。因為當時的政治決策是由最高統治者皇帝而不是通過公共辯論決定。在宗教信仰方面,古羅馬共和國到了不斷衰落的末期,由于各種各樣外來文化的沖擊,當時的古羅馬宗教已經和之前早期的古羅馬宗教變得很不同。

在公元313年頒布的米蘭敕令再古羅馬開始施行後,為基督教在古羅馬的發揚和傳播提供了來自統治階級的保障。公元4世紀末,在統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基督教進一步成為了古羅馬的官方和合法宗教,原來的古羅馬宗教的地位變得十分低微,不足以影響時局。另外,軍事的擴張也給古羅馬的文化帶來消極影響,對社會的一切規則的置之不理和無視,是古羅馬共和國末期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點。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西方服飾在這一時期存在顯著的不同

豐富與單一的服飾文化的對比。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往往在服裝制度也能體現,這在魏晉時期也不例外,特别是婦女的命服,服裝的顔色,服飾的圖案文字,以及命婦所佩戴首飾多寡都能顯示服飾主人地位的高低。這一時期的中國,漢族女子穿衫,襦裙,雜裾垂髾服。在長時期的民族融合中,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服飾互相借鑒。服飾還有抱腰和各種各樣的帽子鞋子等。

古羅馬人崇尚武力,一向對本國人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認為強壯的體格是男性實力的體現。所以在服飾上表現得簡單而外露,并且男女服裝上相近,對布料的裁剪和縫制都是最小限度。而且服飾的款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國家内部地區服飾的風格稍微不一樣。兒童穿着小号的成人服裝,男女性服裝的顔色沒有明顯的區分,都可以穿着豔麗。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4

飄逸與宏大的服裝造型的對比。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衣着上,明顯區别于其他朝代的就是寬衣博帶。"魏晉風骨"這一原本運用在文學上的概念,也融入進當時的服裝文化中。寬大的衣衫以及大大的衣帶這種特點的服飾成為上至達官貴人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們最為喜愛的服飾。男性穿衣習慣上會将胸部袒露出來,追求自然舒适的穿衣體驗,女性服裝卻是長裙拖地,寬大的袖子,努力凸顯出優雅和飄逸的特點。

這一時期服飾有兩種樣式:一是漢族樣式,二是少數民族樣式。魏晉服裝漢族男性的服裝是寬博的衫和袍,寬松的服飾風格成為了一種社會風尚,并一直影響到南北朝時期,社會各階層都把寬衫大袖、衣博帶當作一種時尚的體現。雜裾垂臂服則是那一時期女性的服飾,體現魏晉時期随性自由的精神面貌。

而古羅馬的土木工程的成就相當突出,這種宏偉的特點在服裝中也能夠得以發現。托加是古羅馬男性出席重要的服飾,相當于禮服。一開始單穿着托加,慢慢地演變成将托加當成外衣套在裡衣服丘尼卡之外。

托加是一種價格昂貴并且很重的外套,是用當時并不多見的白色上等的純羊毛編織而成。托加的外觀看起來像一個半圓形,穿起來繁複十分不方便。但到末期托加變的越來越短,肩帶和圖飾也被取消了。從這些可以看出,古羅馬在服飾方面,不但要求服裝所基本具備的實用功能,也要求服裝能夠體現出體格壯和體态龐大的特點。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5

東西方服飾文化作為上層建築,也是由其所根植的社會現狀決定的。

農耕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差異。中華文化屬于保守内向、包容博大的農耕文化。在西晉統治階級層面政治出現動亂後,北方少數民族建立了政權,局勢長期處于分裂狀态。但中華文化不但沒有受到破壞和影響,還因為少數民族的融入變得更豐富、繁榮,服飾文化也是這樣。

古羅馬的商業文化有着強烈的戰勝與征戰欲,它的文化性格是向外擴張的和張揚的。古羅馬不斷進行對外戰争,不斷地擴張,版圖超過了曆史上任何時期。但是當它因為政治混亂或者經濟止步而變得弱小時,别的民族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它。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6

交流融合與固步自封的差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頻繁,使各民族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相互影響,這一影響也反映在服飾上,各民族服飾開始互相滲透不斷借鑒,推動了各民族服飾逐漸成為一個較為統一的整體。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少數民族湧入中原地區,漢文化與邊塞文化相交融,"胡服"一時風靡起來。

古羅馬服裝的樣式在這一曆史時期中幾乎沒有發生變化,還是沿襲原來的穿衣習慣。戰争與推崇武力使得古羅馬民族更注重體魄的強健,對服裝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并且在羅馬帝國不斷向外擴張的時候,奴隸制度沒有改變,對被征服的地區僅僅是武力征服,這也影響了古羅馬認同外族文化的可能性。

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總論(從中西方品牌服飾看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差異)7

戰争與宗教的影響。生産力提高、人口增加、戰不休是中西方在這一時期的共同特征,生活上的困境使人們需要精神寄托,宗教被廣泛接受。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已不适應,而新傳入的佛教教義給曆經苦難的人們提供了精神慰藉。信仰佛教與重視老莊思想還有企圖以周禮喚醒政治紛亂的社會,這一信仰上的變化反映在服飾上,讓服飾變得莊重而飄逸。

古羅馬靠武力征服了古希臘和其他國家,并且依靠戰争和武力争奪金錢、并且大肆揮霍以及對社會規範和思想道德極為輕視。在古羅馬帝國的後期階段,在公元四世紀初期,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實際意義上的國教。自此以後,基督教宣稱君權神授,并以此維護統治和管理社會。在這種舉措影響下,皇帝的地位至高無上。為了強化這一理念,恢弘的朝廷儀式和奢華的服飾成了統治者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結語

服飾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築,反映了其所根植的社會土壤,政治經濟以及思想等方面的特征。中西方的社會狀态在同一時期的魏晉南北朝和古羅馬帝國時期有很多的相同點,但是魏晉南北朝的服飾文化比古羅馬的要更豐富多彩。

同樣是經曆戰争,魏晉南北朝則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胡族與漢族除了在服飾上還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融合,而古羅馬帝國在版圖不斷擴大後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魏晉南北朝之後的中國走向了繁榮統一的隋唐兩朝,但是古羅馬帝國所創造的輝煌則在此之後急劇衰落。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也體現了民族性格所體現的包容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探尋古羅馬文明》

《全球通史》

《中國大曆史》

《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