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莫代爾秋褲有旗艦店嗎

莫代爾秋褲有旗艦店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3:06:18

莫代爾秋褲有旗艦店嗎(火了秋褲)1

莫代爾秋褲有旗艦店嗎(火了秋褲)2

作 者丨胡慧茵、翁榕濤

編 輯丨和佳、朱益民、劉巷

圖 源丨圖蟲

秋衣秋褲、光腿神器

法蘭絨睡衣、熱水袋

暖手寶、取暖器

電熱毯、高領毛衣

這些正成為歐洲人的“禦寒神器”,甚至被稱為“過冬八件套”。

在10月15日線上開幕、為期三周的第13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300多萬件“中國制造”産品在“雲端”亮相,其中就包括今年在歐洲被熱賣的中國“過冬八件套”。

對于不少做保暖型産品外貿業務的中國商家來說,今年注定會更特别:不僅迎來了許多轉行專賣歐洲保暖品的“新面孔”,還意外見證了比以往更長的熱銷季。

有在廣交會線上賣保暖型産品的賣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就這類過冬産品詢價的顧客有明顯增加,當中大部分的顧客都在為明年的采購做準備。

跨境平台速賣通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以來,保暖内衣的銷售額環比增長246%。其中,秋衣秋褲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等多個國家均有3倍以上的環比增長,分别為372%、362%、365%、316%和311%。

面對訂單的增加,部分敏銳的商家也開始擔憂這輪銷售熱潮難以持續。畢竟,今年的“過冬八件套”熱賣潮與歐洲的能源危機有關。

“電熱毯這類取暖産品基本上是低技術産品,而今年,在消費水平較高的歐洲市場突然迎來此類産品的爆發,顯然與目前歐洲能源短缺導緻電價大幅上漲有關,屬于應急性出口。”資深家電産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電暖毯1631.02萬條、出口額2.68億美元,為2017年有公開數據以來、6年同期最高值。從同比增速來看,今年前8個月電暖毯出口額同比增長超4成,比同期出口量增速高出17.8個百分點。但從環比數據來看,增長明顯放緩。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7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為129萬條,環比增長近150%;8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為140.7萬條,環比增長已經回落至9%。

當前,商家們正瞄準“禦寒商機”加緊備貨。而它們在制定生産計劃時,更重視朝長久的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增強産品研發、打造自身品牌等,最終實現高質量“走出去”。

歐洲能源危機導緻的過冬難問題讓中國取暖家電上市企業走上投資“風口”,但随着供需關系的變化,這股“風口”還能持續多久?

有金融機構家電行業分析師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歐洲能源危機背景下,熱泵、取暖小家電需求有望持續升溫,但能否成為長期性的業績增長點則有待觀察,當前大多數取暖電器的生産技術含量并不高,相關企業應該抓住此次市場機遇發展核心科技,向智能化、低碳節能以及高端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制保暖品迎來“禦寒商機”

往年10月,外銷到歐洲的保暖型産品、取暖設備的訂單基本都已經完成,可今年卻十分特殊,直到現在還有賣家在加班加點趕制新增訂單的産品。

“電暖器的銷售有着明顯的季節性特性,銷售旺季一般在每年的下半年。我們大部分的産品一般在7、8月都已經完成出口了,但今年直到現在,我們還在趕制來自歐洲市場的加單。”廣東宏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在歐洲的電暖器銷售行情确實比以往好,目前公司也在根據市場加單情況進行生産調整。

張炜向記者表示,由于公司主營産品是電暖器,銷售主要面向歐洲的商超,銷量的增長一直比較穩定。

身處長三角的一家甯波電器公司負責人陳彼得,也同樣感受到今年的“訂單熱”。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産品的銷量,特别是取暖器的銷量确實比之前好,主要體現在返單力度更強。

“往年訂購取暖器這類産品,一般都是從第一年年初開始下訂單,生産季從5月延續到9月底10月初。每年客戶一般隻會下單一次,因為要是進行二次下單,就很有可能會錯過季節性銷售。

但就今年來看,客戶進行返單,即二次下單的頻率比之前更高,即曾在5月下單的客戶,會在7、8月再一次下單。”陳彼得補充道。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保暖品在歐洲市場銷量一直保持穩健增長,像今年這樣的增長态勢應該還是較少,“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歐洲消費者急需性價比更高的取暖方式,‘中國制造’的低功耗小電器成了新選擇。”

速賣通數據顯示,荷蘭、法國、德國、波蘭消費者對中國生産的“取暖神器”最為依賴。阿裡國際站數據顯示,取暖電器的需求量同比增長超40%,其中電熱毯同比增長超70%。

當歐洲人開始以新的方式過冬,電熱毯成了絕對的搜索熱詞。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外貿公司的采購員曾向媒體表示,現在店裡的上新速度跟不上歐洲客人問貨的節奏。在甯波惠隆佳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紀鵬看來,雖然當前歐洲能源緊缺問題帶動一定的銷量,但談不上“爆發式”增長。

紀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今年銷售情況來看,歐洲市場确實有一定的增長,往年他們電熱毯的銷售量為2000到3000張,今年約為4000張,增量其實“不算特别顯著”。

商家謹慎看待“訂單熱”

突如其來的訂單增長背後,衆多專賣過冬裝備的中國商家正面臨艱難選擇。

在浙江,有電熱毯經營戶表示從業26年幾乎沒有歐洲客戶的訂單,沒想到今年5月開始,就接到不少歐洲客戶的訂單。“這樣的情況在今年确實不少見,我們在7月前後就評估了今年的銷售行情,提前做了一批産品認證。”

紀鵬向記者表示,今年前來詢價的客戶确實有增加,但客戶來源比較零散,有些甚至以前也并不是做這個行業的,“這些客戶的來源并不穩定,所以這部分增量對我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紀鵬直言,由于很多客戶是“跟風”而來,即便是給了定金也不敢接單,因為接單前需要很長的認證流程。她告訴記者,在歐洲,要出售電熱毯這類産品要進行産品認證,認證時間從30天到45天不等,而且由于電熱毯的季節性很強,所以即便訂單增加,還需要等認證完成才能出口産品,在這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遭遇客戶退單。

陳彼得也認為,因偶發性因素進場的屬于非專業買家,若商家因應他們的訂購數量增加生産,很有可能會碰上買家因運輸時間過長等原因取消訂單。“若如此,今年的采購就很有可能會變成明年的庫存。”他進一步說道。

對于商家而言,當前它們不僅要衡量自身接單的能力,還得評估接下來的需求變化,看是否需要調整自身的産品布局。

多位受訪商家向記者表示,自家保暖品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一直保持着較為穩定的增長,而相比起其他市場,在歐洲市場更受追捧的是都以基礎性、價格相對低廉的産品為主。

浙江義烏的一家針織企業負責人李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歐洲市場賣得比較好的是棉襪和褲襪,大概出口了五六個貨櫃箱,比去年略有增長。此外,她告訴記者,因為今年歐洲出現能源緊缺情況,他們也嘗試拓寬出口品類,詢問客戶是否需要采購保暖型的拉絨褲,但最終訂購量也沒有太多增量,“造成這一結果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這類産品不算特别符合歐洲人的使用習慣,因此需求不會有明顯增加。”

李英告訴記者,他們的針織衣褲出口到歐洲的業務量僅占整體外貿業務量的10%,隻能算是“小衆業務”。當談到對明年銷量的預測時,她表示并不樂觀,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的背景下,歐洲市場的消費力度明顯減弱,市場購買力下降。

陳彼得認為,明年來自歐洲的“訂單熱”大概率不會持續。他表示,首先電暖器的銷售取決于天氣,另外,今年特殊情況下歐洲市場的銷售增長并沒有特别突出,說明增長“天花闆”基本已經到了;而且今年的銷售是受到偶發性因素影響,等能源危機的因素消除,電暖器的銷量估計将恢複正常。

取暖電器企業加大海外布局

彩虹集團(003023.SZ)在國内電熱毯行業處于龍頭地位,近一個月受二級市場追捧實現8個“漲停闆”,但與其行業龍頭地位不相匹配的地方在于,彩虹集團目前對歐洲的出口業務仍在籌備起步階段。

主營取暖家電的上市公司除了彩虹集團,還有萬和電氣(002543.SZ)、海鷗住工(002084.SZ)、日出東方(603366.SH)等。當前市場投資者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歐洲過冬危機帶來的旺盛需求能否成為相關家電企業長期的業績增長點?

10月14日,彩虹集團股價正處于氣勢如虹的階段,給深交所的回複函中回答了市場投資者關心的熱點問題。

在海外業務方面,彩虹集團回複稱,截至2022年6月底,電熱毯等家用柔性取暖産品實現海外銷售收入21萬元,此外,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約133萬元,合計占上一年度公司營業總收入比例僅為0.13%。

雖然是電熱毯領域的業内龍頭,但彩虹集團的産品以國内銷售為主。今年在歐洲市場的旺盛需求下,才組建了海外市場開拓部門和服務團隊,從事産品出口業務,但單張訂單數量低,總體金額小,未對公司收入産生實質影響。

與此相同,近日有投資者向長虹美菱(000521.SZ)提問,歐洲近來熱銷空氣能熱泵、電熱毯,而公司這二款産品最近産銷情況如何?

對此,長虹美菱10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空氣能熱泵、電熱毯産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很低,上述産品未對外出口。

換言之,作為海外業務的新入局者,彩虹集團、長虹美菱能否在此次歐洲市場風口中分一杯羹,成為市場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

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22年1-8月中國家電行業出口額同比下降8.6%,但取暖小家電品類總出口額143.7億元,同比增加21.4%;其中,向歐洲(俄羅斯除外)出口額共51.3億元,同比增加29.8%,歐洲出口同比增速高于大盤主要原因是由風扇式和其他對流式加熱器,以及電暖毯高速增長驅動。

廣東世聯電器公司是一家主要做出口業務的取暖家電企業,今年以來取得了業績的明顯增長。“我們企業是外向型生産企業,95%以上都是出口産品,今年出口歐洲電暖器比去年增長30%,從5月到10月出口增幅一直都比預期要更好。”世聯電器營銷部總經理蔔志明告訴記者。

實際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取暖小家電市場,歐美地區則主要以暖通空調方式取暖。Euromonitor數據,2021年中國、西歐、東歐地區取暖小家電市場規模分别為21.4億美元、13.0億美元、4.1億美元,占全球比重分别為31.6%、13.1%、6.1%。

歐洲在能源危機和天氣幹旱雙重因素影響下,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漲幅明顯。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歐盟能源價格通脹年增長率達38.3%。

在電費和天然氣大幅漲價的情況下,相對于功率較高、能耗較高的暖通空調而言,價格便宜耗電量低的電熱毯、電暖器受到歐洲人的青睐。

據英國一家媒體計算,一條額定功率為100瓦的電熱毯開一整晚(約8小時),所需電費僅為0.42英鎊,耗電程度僅為暖通空調的十分之一。

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22年以來,多數家電産品對歐洲出口額呈下降态勢,但取暖類家電産品,比如電熱毯、電暖器、電熱水器對歐洲出口實現強勁增長,其中電熱毯以97%的增速引領其他品類。

不過,取暖家電在歐洲市場的第一輪需求熱潮正在接近尾聲。

歐洲最冷的月份通常出現在11月、12月以及1月,商家通常會在11月前就備好貨物。“從以往經驗來看,取暖家電生産的季節性非常明顯,在歐洲等海外市場,一般是從4月份後開始訂單需求增加,8月-10月份則到達高峰,此後因為物流、銷售也需要時間,訂單量會逐漸下滑,今年行情比較好,10月份還有商家在追加訂單。”一家華南的取暖家電企業的銷售主管告訴記者。

一方面,對于上遊生産企業而言,取暖電器最旺盛的需求時點或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則是更多家電企業聞風而動,正在擴充産能加大布局。供需關系的變化,也成為取暖家電企業在二級市場投資熱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彩虹集團表示,在産能方面,2021年度公司電熱毯産量達到700萬條以上。公司正加快生産,減輕和彌補前期因高溫限電、疫情封控造成的階段性産量損失。在海外業務方面,公司在亞馬遜上架試銷産品運抵亞馬遜海外倉,正在努力開拓出口市場。

巨星科技(002444.SZ)近期在回複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一直通過歐洲銷售渠道銷售暖爐、壁爐、取暖器等産品,滿足歐洲居民的取暖需求。近期上述産品訂單取得較快增長,公司正加大備貨以滿足歐洲居民需求。

取暖電器技術門檻有待提高

電熱毯行業因為近年來國内需求增長速度不明顯,技術發展緩慢,産品更新換代較少,在市場上一度被認為是“夕陽産業”。

據第三方機構數據,2021年中國電熱毯市場達5000億元,但國内有超過200家生産廠家,行業競争十分激烈,産業格局較為分散,即便是行業龍頭彩虹集團,近年來在國内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1%左右,而且電熱毯行業整體技術壁壘不高,缺乏創新動力。

從我國取暖産品整體行業來看,根據取暖效用可以将産品分為兩大類,即局部供暖和全屋供暖,其中全屋供暖有暖氣、地暖、壁挂爐、暖通空調、空氣源熱泵等取暖産品,局部供暖則主要是電熱毯、取暖器以及電熱暖手器等取暖小家電。

在取暖産品的選擇上,消費者的關注點主要在于售價和功率。

與歐洲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類似,電熱毯等取暖小家電在國内市場的競争力,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功率和零售價遠低于其他取暖方式,比如電熱毯的售價普遍在100-300元之間,制熱功率在60W-100W之間,而暖通空調則需要1500元以上,制熱功率在1200W以上。

也因此,雖然電熱毯的技術水平、取暖效果不如暖通空調等,但憑借着較為低廉的使用成本,在市場仍有一定受衆群體。

在技術儲備方面,彩虹集團在今年9月的投資者調研會議上表示,公司的核心技術包括雙層螺旋發熱線、發熱線高性能熔融材料、全線路安全保護等。但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20年,彩虹集團已經宣稱要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PTC發熱線技術以替代傳統的雙層螺旋發熱線技術,目前尚未看到該項技術的進展情況。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生産電熱毯和取暖器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大部分的電器類企業都可以生産,雖然有市場的整體風口在進行驅動,但是由于很多中小企業也可以提供這一方面的服務,從而導緻了頭部公司本身的市場競争優勢并不強。”

随着時代發展變化,消費者對電熱毯産品的需求也從原本的經濟耐用逐漸轉向環保健康、時尚美觀、個性化等方面,一些高新技術和新材料被運用于電熱毯等取暖産品,行業往高端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明顯。

實際上,彩虹集團也意識到需要差異化、精細化發展,近期在投資者調研會上表示電熱毯産品從早期的排潮禦寒滿足基本取暖需求,向睡眠質量監測、抗菌除螨、局部空氣微調節等功能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中研普華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取暖器産品在特色功能的研發上越來越精進與貼合各種消費場景,例如傾倒斷電、恒溫、定時開關遙控、智能控制、浴室可用防水性強、小巧便攜等等都在逐漸成為标配功能,具備冷暖風、淨化、加濕等更多功能于一體的産品,極大地滿足了各類顧客的需求點。

海外市場的增長潛力如何?

短期來看,取暖電器産品在海外市場供不應求,長期來看,這種需求是否有持續增長的可能性?

此次歐洲能源危機的情況特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銀河證券分析認為,歐洲化石能源自給率極低、高度依賴俄羅斯進口。根據BP(英國石油)數據,2021年歐洲有49%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俄烏沖突造成歐洲能源成本急劇攀升,高電價沖擊工業及居民用電。

此次危機暴露了歐洲本身能源結構的脆弱性,歐洲能源結構轉型迫在眉睫。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歐洲在10月18日正式推出“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以改變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該計劃要求于2030年底之前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565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3.9萬億元),涉及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

短期來看,對于居民而言,電熱毯這類局部取暖産品屬于臨時性措施,歐洲消費者可能選用取暖效果更好的替代産品,比如熱泵、暖通空調等,電熱毯的需求增長速度或将放緩。

長期來看,歐盟及德國、法國等多國政府正在尋求多種途徑方式解決能源危機,高電價問題或有希望得到緩解。此外,電熱毯屬于耐用消費品,折舊周期較長,近兩年一次性需求的集中釋放,未來5年内的需求可能會明顯減少。

與電熱毯相比,熱泵的發展前景更為明确。根據HARP統計,2017年歐洲地區熱泵在供暖結構中占比僅5%,目前歐洲各國補貼鼓勵熱泵産品,按照計劃未來5年内将安裝1000萬台熱泵。

作為全球最大的熱泵消費國和出口國,我國的熱泵産能占據全球的20%,去年的出口市場規模達到了近50億元,預計今年将突破100億元。

熱泵産品也正在成為美的集團(000333.SZ)出口的重要增長極。美的今年上半年财報顯示,其熱泵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200%,出口規模位列中國熱泵行業第一。截至今年10月初,美的生活電器取暖類産品在歐洲主要國家德國、法國、英國的銷售同比增幅在20%左右,同比往年有較好的增長。

據了解,美的旗下樓宇科技計劃在意大利投資新建生産研發基地,總投資達6000萬歐元,其中包括熱泵生産研發中心,熱泵年産能30萬台,預計将于2024年二季度投産。

招商證券近期研報指出,熱泵設備較高的初始投資以及消費者對短期利益的相對看重阻礙了熱泵滲透率的提升,但在歐洲政策補貼催化和能源價格上漲背景下具有發展空間。熱泵産品單價較高,高度依賴于政策補貼和替代方案的能源價格,若後續補貼退坡,或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價格大幅回落,其經濟性下降或将導緻需求下滑。

中國小家電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向來銷量增長平穩的歐洲市場突然泛起漣漪,有商家生出了另一種擔憂。

紀鵬表示,在當前電熱毯的訂購熱潮下,确實會有部分商家為了多賺錢而加緊生産,特别是那種家庭作坊式的商家,為了争取訂單會把成本壓得很低,比如自家一張售價約10美元的電熱毯,部分小商家可以做到7美元一張。她直言,若要跟這些商家競争也需要壓低價格,這就可能意味着要犧牲一部分品質,像電熱毯這類産品,在元器件的品質上,稍有不慎就會有安全風險。

“電熱毯的安全系數不夠高,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電熱毯通過植入其中的電阻絲發熱達到取暖的效果,假如出現淋濕的情況就會不太安全。”

劉步塵向記者表示,這類取暖産品平時出口到歐洲的量并不大,而且這類産品可提升的價值空間也比較小,所以在歐洲市場的熱銷可能不可持續,“一旦能源緊缺得到緩解,對這類取暖産品的需求就會大幅減少。換個角度看,中國企業切勿因為當前‘訂單熱’而盲目增加産能,避免發生産品過剩的風險。”

為了更好地挖掘歐洲市場的需求,增加出口量,保暖型産品的賣家們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産品研發和創新上。陳彼得表示,歐洲市場對保暖制品有特定的标準,所以他們每年都會圍繞着安全和節能調整産品。

除了調整産品,有企業還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張炜向記者表示,今年的業績增長不僅來自需求增加,還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自主品牌的收入,例如法國市場的Bestherm百斯騰品牌,近三年每年的增長率已達到300%。

說到底,産品才是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據記者了解,紀鵬所在的企業已經研發出可水洗而且類似毛毯質地的電熱毯,借助更豐富的産品形态吸引顧客。

這次的歐洲熱賣潮,不僅使中國的“過冬八件套”狠狠地火了一把,還連帶着讓中國小家電也受到廣泛關注。

張周平認為,中國産品的優勢一是性價比高,質優價廉;二是供應鍊體系強。但劣勢在于品牌知名度相對不高,産品溢價低。

中國産品未來要如何走出去?

他表示,企業要順勢而為,除了布局傳統的線下渠道外,一定要借助跨境電商的渠道實現更好地走出去,讓産品輻射到更多的目标人;再就是品牌化發展,借助跨境電商渠道打造品牌。

要想更長久地發展并實現國際化,中國小家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劉步塵也認為,目前國内的家電企業在國際化方面亟待提升兩大能力,一是産品突破,力争做到讓産品從技術到品質不輸歐美日韓品牌;二是品牌突破,要着力培育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從以代工出口為主向以自主品牌出口過渡,還要繼續加強國際化人才管理隊伍的培養。

(應受訪者要求,陳彼得、李英為化名)

E N D

本期編輯 劉巷 實習生 吳梓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