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私有化近6個月後,新浪正式退市。對于退市後的業務問題,新浪董事長曹國偉于3月23日發布内部信稱,包括新浪金融在内的一些垂直業務将更加獨立地發展。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少有出圈動向的新浪金融,已在過去10餘年間悄無聲息全面開花,将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網絡小貸等多類金融牌照收入囊中。業内人士分析認為,相較于其他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業務,新浪金融仍然處于摸索前進的狀态。新老玩家的重重包圍之下,新浪金融也面臨難題。
新浪退市 金融業務獨立發展
上市21年後,老牌門戶網站新浪從納斯達克退市。退市後的新浪回A還是赴港,業内一時衆說紛纭。對于新浪後續業務發展,曹國偉在向全體員工發布的内部信中提到,私有化之後,新浪集團依然是上市公司微博的控股股東,将會用新的架構去開拓更好的未來。同時,新浪原有的一些垂直業務,如新浪财經、新浪金融以及新浪體育等,将更加獨立地發展。
在新浪金融業務方面,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新浪早在2010年便開始布局金融業務,2017年将各頻道金融業務整合後成立新浪金融事業部,新浪金融也由此成為繼新浪網、微博之後的下一個戰略業務闆塊。新浪金融官網顯示, 目前,新浪金融旗下有微聚未來、得令智選、倉石基金、理财平台等四大業務條線,覆蓋消費金融和财富管理兩大類業務。
微博2.11億日均活躍用戶、4.86億月活用戶以及新浪網各垂直頻道的用戶群體,是新浪金融的流量靠山。新浪微博App中也設置了金融業務入口。北京商報記者使用發現,新浪微博App中内置了“微博錢包”,覆蓋借貸、理财、基金、保險等金融服務領域。用戶通過新浪微博進入微博錢包後,可直接在内實現多項業務需求。當前,微博錢包正在通過微博開展相關營銷活動,微博也通過開屏廣告、熱搜話題等形式為其導流。
一名接近新浪的金融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微博錢包日前進行了品牌升級,未來将會在金融服務産品推廣和運營方面發力。微博借錢方面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情況,微博錢包近期圍繞錢包品牌啟動了一輪推廣活動,以提升用戶認知。
前述接近新浪的金融人士還透露,當前,新浪金融也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大方向不變,對内部人員分工等進行細化。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多方求證後了解到,不論是微博錢包升級還是新浪金融架構調整,新浪金融相關新動向與新浪私有化沒有直接關聯,“就是正常進行的内部工作”。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同樣認為,新浪退市對于新浪金融業務不會産生太大影響,“其金融業務更多的是利用新浪現有流量導流,不會産生業務層面的影響”。
業務遍地開花 場景存短闆
布局金融業務超十年,新浪金融表現可圈可點。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新浪金融當前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網絡小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融資擔保、保險經紀等。其中,新浪金融持有4張網絡小貸牌照,撫州市新浪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更是由一家網貸平台轉型而來。
除了前述圍繞金融牌照開展的業務外,新浪金融也在業務布局方面廣撒網,此前也涉及P2P、現金貸、貸款超市、信用卡代償産品等多個方面。在分期電商方面,除了2015年推出的新浪分期外,新浪還在2018年9月入股電商平台小象優品。
金融業務悄無聲息全面開花,也為新浪帶來了收入增長。根據新浪2020年二季度财報,金融科技已經成其第二業務增長點。2020年二季度,新浪非廣告營收為1.1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9940萬美元增長16%,新浪也在财報中表示,這主要得益于新浪金融科技業務的營收增加。
具體來看,報告期内,新浪金融科技業務淨收入為7164.6萬美元,收益成本為5220.1萬美元。而新浪金融科技業務包括金融科技服務和新浪媒體其他業務,後者收入為400萬美元。由此來看,金融科技業務淨收入約6764.6萬美元,僅次于微博廣告及市場營銷業務收入。
但從新浪收入構成來看,報告期内,新浪淨收入為5.08億美元,金融科技業務收入占比約為13.32%,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相較于其他互聯網平台,新浪金融的業務略顯低調。多位行業從業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提及新浪金融,也認為其少有消息傳出,業内對其金融業務的關注也大多集中在借款、電商分期等業務上。
有知情人士透露,新浪金融現有業務中,密切依靠微博流量的微博借錢是主要收入來源。對于該部分業務的營業規模以及營收情況等問題,微博借錢方面僅回應稱具體營收數字以新浪近年财報公布數字為準,今年會圍繞微博内用戶需求繼續聚焦于優化和提升産品體驗。
“金融科技已經成新浪第二業務增長點,表明金融業務依舊是流量平台變現的良好途徑”,金融科技行業專家蘇筱芮指出,但金融變現離不開場景,盡管新浪擁有較多金融牌照,但在場景方面卻存在短闆,這也是新浪金融業務廣撒網的原因之一。
原布局雜亂 金融業務怎麼走
新浪金融業務遍地開花,偶爾的“出圈”也多由于存在業務違規等引發關注。例如旗下海南新浪愛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曾被多家媒體報道稱因暴力催收遭警方調查,該公司已于2020年6月2日被注銷。同月,新浪支付9項業務違規,被央行罰沒1884萬元。
除了部分業務踩雷觸碰監管紅線外,新浪金融廣撒網的操作也被指“雜亂無章”,這在多款“新浪系”App上也得以體現。北京商報記者初步了解到,新浪金融根據業務情況,曾陸續推出新浪有借、新浪卡貸、浪小花、新浪分期、新浪金融、新浪有還、大王貸款、趣用等多款金融類App,當前已有部分被下架。
一位知情人士則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新浪金融業務分散在各個平台,原有布局十分混雜。2019年後監管政策逐漸明确,直接影響了行業風向,新浪金融也對業務進行了重新調整,自2020年開始,相關App減少了很多,隻留下部分核心平台。
一位資深分析人士指出,在發展金融業務的道路上,新浪金融仍然處于摸索前進的狀态。相較于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布局,也存在不完善之處。而金融領域各細分賽道上,前有阿裡巴巴、騰訊等老牌互聯網公司“各立山頭”,後有字節跳動、美團等新秀異軍突起,新浪金融也在競争中面臨難題。
蘇筱芮認為,整體來看,新浪缺乏足夠的用戶黏性與完善的生态閉環支撐金融業務長遠發展,依靠微博導流,難以将内容生态與電商生态進行融合,從而獲得更多用戶數據進行自主風控。
在金融科技人士周揚看來,從行業情況來看,在“任何金融活動都要持牌且納入監管”的要求下,金融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開展互聯網貸款要看消費金融、民營銀行等硬牌照,其他牌照并不具備硬實力,而聯合貸款、助貸等業務存在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在理财業務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也面臨着來自銀行理财子公司、各類券商自營業務的競争壓力。
“不論是導流還是通過微博平台開展營銷活動,新浪金融還是希望能将微博的活躍用戶利用起來,”王蓬博分析稱,對于新浪金融來說,當前還是要立足于擴大平台本身的影響力,提高自身風控能力和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同樣基于微博流量優勢,新浪金融可以建立一個開放性的平台,提高與消費金融、銀行等外部服務商的合作。
王蓬博表示,對于新浪金融業務來說,依靠微博流量是一大優勢,但這一優勢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新浪金融業務獨立發展的阻礙,金融業務想要“走出去”,合作平台最先考慮的會是微博的流量,這也為新浪金融獨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