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艾滋病媽媽呼喚:我死了誰來收養我的健康女兒

艾滋病媽媽呼喚:我死了誰來收養我的健康女兒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4 08:06:49

  一個患艾滋病的媽媽,在新疆天山市獲得艾滋病志願者的擁抱之後,向這些艾滋病志願者講述她患艾滋病的經過,催淚感人,最後,這位艾滋病媽媽在憂郁,萬一哪天被艾滋病奪走生命了,誰來撫養她的健康兒子。

  一位艾滋媽媽的呼喊: “誰能收養我的健康兒”

  11月27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一個擁抱的力量”公益活動,7名宣傳防治艾滋病知識的志願者身着統一服裝,在街頭征集擁抱,以期喚起社會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關注和關愛。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疾控中心供圖

  “我死了,我的孩子怎麼辦?”夏秀(化名)的頭發白了一半。她面色灰暗,身材瘦削,體質虛弱,走100米就氣喘籲籲。

  公交車上,有孩子叫夏秀“奶奶”,其實她隻有41歲。

  6年來,艾滋病的死亡威脅令她惶惶不可終日。但是,作為一個母親的她說:“隻要能把兒子送到健康的成長環境,明天死我都願意!”她放棄自尊,四處祈求,為兒子找“家”。

  2000多個日夜過去了,先後有上百戶家庭表達了收養意向,最終都不了了之,她的心願始終未達成。

  “為什麼?”在烏魯木齊市郊區的一幢小屋裡,她悲恸地哭訴。

  不一樣的艾滋家庭

  夏秀臨時借住的小屋,彌漫着濃重的消毒水味道。

  “消毒”成了夏秀生活中的一個關鍵詞,這也是她與其他家庭的最大不同。

  在做飯時,她總是戴上消毒手套,母子倆的水杯和碗筷都分得清清楚楚。從孩子出生開始,夏秀每使用一次馬桶後,就會用消毒水清洗。她和兒子永遠都是分開睡,她從沒親過兒子的嘴。偶爾,兒子也會撒嬌,“媽媽,抱抱我吧!”望着兒子充滿期待的眼神,夏秀隻好讓他背過身去,輕輕抱一下兒子。

  與中國青年報記者談及抱兒子的細節時,夏秀不斷揉搓着雙手,眼神黯然,淚珠在眼眶中打轉,“我非常想抱孩子,非常想親孩子,但我不能,我不能讓孩子有一丁點兒感染的可能!”

  她已經真切地感受到艾滋病的可怕,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丈夫在兒子一歲半時去世,丈夫老家的親人撂下這麼一句話,“他不在了,你願意嫁給誰就嫁吧,孩子想送給誰就送吧。”而周圍親友在得知夫妻倆的病情後,唯恐避之不及,不再來往。

  “我恨我丈夫,是他把艾滋病傳染給我的。他在世時,我們雖然遭受了外界的歧視和壓力,畢竟還有他頂着。”夏秀說,“丈夫一走,所有的重擔都壓在我身上。他是個瘾君子,沒有給我們母子留下一分錢,我該怎麼辦?”

  除了周圍人的歧視,夏秀自己對未來也很茫然。她病倒了,支氣管發炎,發燒好幾天起不來,孩子餓得哇哇哭叫,她隻得讓路都走不穩當的兒子拿着小碗到鄰居家“讨飯”。

  “死亡”這兩個字時刻在她腦海萦繞,“可能明天我也走了,我的孩子怎麼辦,他孤苦伶仃地留在世上,誰來照顧他?”

  在大多數外人眼裡,這對母子隻是太窮了

  夏秀的兒子身體很健康,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在醫院接受艾滋病母嬰阻斷藥物治療後的每一年,夏秀都會抱着兒子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所有結果都表明,兒子是健康的。

  她搬離了原來的住所,把感染艾滋病的事實深深地埋進心裡。無論身體多難受,隻要走出家門,她就強迫自己滿臉堆笑,昂首前行。

  但焦慮常常令她心神不甯,脾氣也越來越大。夏秀恨自己,“為什麼要生下這個孩子?”有時,她會把脾氣發洩到孩子身上,打孩子。但打過後她又後悔,“是我犯的錯啊,為什麼撒在孩子身上?”她躲進廁所,開始扇自己嘴巴,噼噼啪啪,“臉很疼,我就是要用疼痛告誡自己,知不知道生孩子的責任是什麼?你再難受也要忍,孩子是你的責任!”

  在大多數外人眼裡,這對母子隻是太窮了。

  他們沒有生活來源,衣着破舊,常在夜幕降臨後,到附近的菜攤撿拾攤主遺棄的蔬菜,在垃圾堆裡撿别人丢棄的舊衣服和鞋子。

  附近一家飯店的女老闆見母子倆實在可憐,和他們約定好,有客人吃剩下的飯菜,打電話讓母子倆來吃。

  從孩子3歲開始,母子倆大約在飯店吃了一年。一天,老闆娘告訴夏秀:“你們以後别來了,客人已經提意見了,會影響我們做生意的。”

  領着孩子,走出飯店門口,夏秀淚如雨下,邊走邊喃喃地告訴兒子:“我們連剩飯都沒得吃了。”

  夏秀的父母已逝,她曾想把兒子送給妹妹寄養。兒子3歲時,夏秀在父母墳前遇到妹妹,她拉着妹妹的衣角,沒想到妹妹防瘟疫似的猛然甩手,“走開,你那麼髒!”

  夏秀哭着跪在妹妹面前,“我已經走投無路了,求求你收養孩子吧,我會努力打工賺錢還給你。”

  妹妹卻毫不理會地走了。

  很多家庭提出收養意向,最終卻不了了之

  夏秀很注意搜集艾滋病的相關信息,哪個地方有關于艾滋病的學習講座,她就會抱着孩子去聽。然而,了解得越多,壓力就越大,越恐懼,她下決心要早點把孩子送出去。

  2008年4月,當地媒體進行匿名報道後,夏秀母子的遭遇開始走入公衆視野,并得到許多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關注。夏秀鼓起勇氣在廣播電台接受專訪,向公衆傾訴自己的遭遇,公開為孩子找“家”。

  “那一段時間裡,家裡的電話快被打爆了。”夏秀說,“至少有上百個家庭開始關注孩子,通過電話、來訪詢問孩子的狀況,很多人也提出了收養意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