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德教育不但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青少年獲得的性知識,來自家庭的占4%,來自學校的占不到20%,此外70%以上是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互聯網等大衆傳媒。
物質豐富、資訊發達的今天,孩子們的性道德卻變得“原始”與“野性”,究竟是誰造就了青少年性道德的“淪陷”?
學生:性行為是“流行時尚”
“大家聚會的話題一般是‘男女朋友’、‘黃段子’。談學習?已經out(過時)了!”昨天,記者登錄廣州某中學高二級的QQ群,群主“mrc”透露,他所在的年級有80%的男生女生處于“熱戀”。“這隻是公開數字,還不包括玩地下情的。”
一名女生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提問:“如果男朋友想跟你發生性關系,你會不會同意?”女生不假思索回答:“隻要兩人相愛,發生性關系很正常。”
記者調查發現,時下不少青少年把性行為當成一種所謂的“時尚流行”,以自身性經驗相互比較為傲。記者對一個55人的高二班級采訪調查,19人認為“一夜情”沒有什麼不對。在表示已經有過“性經曆”的18人當中,有5人更是在初中階段就發生性關系,而“第一次性經曆”發生的最低年齡竟是14歲。
老師:升學壓力壓倒健康教育
目前我國的健康教育分3個階段:9年義務教學中,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入體育課、道德課或生物課;高中階段,國家規定每名學生在3年内必須上滿18個學時的健康教育課;大學階段,學校組織健康教育講座,不少高校還采用選修課的方式傳授健康知識。
然而,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嗎?現狀是:老師領小學生照本宣科讀健康教育課本;高中健康教育課“讓位”給英語課、數學課。深圳一中學教師對記者說,升學壓力面前,健康教育課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家長:不願與孩子過早談性
面對“性”,大多數家長同樣選擇“逃避”或者“沉默”。更有家長認為,性教育越早會使孩子發生性行為越早———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家長的“含蓄”無法阻擋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有調查報告顯示,“影視作品、漫畫、網絡資訊”成為了中學生獲取性知識最主要渠道,占32.2%;緊随其後的是色情光盤,占24.4%。一名高中男生悄悄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從色情電影中學會了如何戴安全套的。
專家:性教育以“真誠”為本
“性道德教育不但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吳增強道出了問題的關鍵。“青少年獲得的性知識,來自家庭的占4%,來自學校的占不到20%,此外70%以上是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互聯網等大衆傳媒。”
吳增強還認為,性教育的重點不是傳授生理知識,而是引導孩子們用健康态度去與異性交流,并進行情感溝通的過程。青少年的道德規範、道德底線、行為自制、控制沖動的能力相對缺失,家庭、學校、全社會都應該重視青少年青春期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應當是以“真誠、坦率與美好”的性道德教育為本。
[性教育] 最新精彩文章
兒童看成人電視易性早熟
秋天是男人精子活力最強的時候
性愛前喝杯咖啡快感更強
案例:菲兒性早熟了
性教育是青春期的頭等大事
如何看待中學生“偷嘗禁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