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警惕:乳癌死亡率增長了38%

警惕:乳癌死亡率增長了38%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2:53:13

  “亞洲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已接近歐美國家,且發病年齡比歐美婦女更早。”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蔡清L副教授日前在公布一項晚期乳腺癌治療新成果時指出,乳腺癌目前高居香港女性癌症發病率之首,每22名女性中便有一名患乳腺癌,香港每年新增病例2300多個。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女性人群中,乳腺癌發病率也連年上升,近十年來乳腺癌發病率增長了37%,死亡率增長了38.9%。乳腺癌成為威脅城市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

  發病年齡比西方女性早10年

  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20萬名婦女患乳腺癌,50萬人死于乳腺癌。近年來,我國城市女性乳腺癌的發病呈明顯上升趨勢。更令專家們擔憂的是,西方婦女乳腺癌的發病高峰期為50-55歲,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發病高峰則在40-45歲,比西方女性早10年左右。

  究其原因,蔡清L副教授指出,撇除遺傳因素,乳腺癌的發生與人體雌激素的水平密切相關。香港和内地城市的女性經常進食洋快餐,濫用加入雌激素的豐胸産品和美容護膚品,不生育、遲生育或生育後不哺乳等因素都可使體内雌激素水平長期偏高,增加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此外,城市女性面對的壓力更大,這容易影響她們的内分泌,從而使激素水平失衡。

  由于目前許多女性還沒有重視“三早”(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往往發現乳腺癌時已到晚期,甚至已出現擴散。蔡清L提醒,要預防乳腺癌,除盡量避免上述高危因素外,定期的乳腺檢查是必須的,最好每次月經後一周内自我檢查乳房有無出現硬塊,中年女性1-2年應到醫院做一次B超或X線檢查,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絕經的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蔡清L說,“因為乳腺癌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一般需要十多年,絕經後發現的乳腺腫瘤可能在絕經前就有了。所以,對乳腺的定期檢查應堅持到70歲。”

  新療方法為晚期患者帶來希望

  蔡清L介紹,在乳腺癌患者中,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之一)過多型腫瘤的生長速度比其他種類乳腺癌快,在乳腺癌患者中,約兩至三成就是HER2過多型。患這類型乳腺癌的婦女複發率更高,而且,有三分之一HER2過多型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都發展為腦、肺、肝等多重擴散。以往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較有限,隻有放療、化療、激素療法等。一旦乳腺癌發展到這個階段 , 預料病人平均僅有20%機會可以存活一年。

  蔡清L副教授欣喜地公布一個令人振奮的研究結果―――靶向治療藥物“ 拉帕替尼”與化療藥物“ 卡培他濱”合并使用,能将晚期乳腺癌患者整體疾病控制提高到88%。

  蔡教授介紹,截至去年11月,這項名為LEAP的全球性研究有2991名病人參與,其中在香港瑪麗醫院展開的對17名中國籍乳腺癌病人的臨床研究顯示,拉帕替尼與卡培他濱的合并使用,對于晚期複發和擴散的中國籍HER2(ErbB2)乳腺癌病人有較好療效35%病人的腫瘤縮小超過50%,病情穩定期保持在30周左右。

  由于“ 拉帕替尼”是一種小分子藥物,它能穿透腦血屏障,對于HER2過多型乳腺癌引起腦擴散的臨床有效率達70%。這種新療法還有以下優勢,它對心髒的毒性反應較低。由于兩種藥物都是口服藥,病人無需住院接受治療。相信這一新療法可以為晚期乳腺癌病人帶來更多生存的希望。

  乳腺癌高危人群尤須定期檢查

  ■ 有乳腺癌家族史;

  ■30歲後生孩子、40歲以上未孕、獨身或婚齡過大者;

  ■ 患有乳腺小葉增生或導管增生,體形過胖或伴有糖尿病者;

  ■12歲以前月經初潮者;

  ■ 少女時受到輻射并經常有接觸放射線者;

  ■ 更年期使用含雌激素藥物者;

  ■ 一側患過乳腺癌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