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起床,上班族想必都是忙忙的,穿衣、上廁所、刷牙、洗臉(甚至還得化妝)……有沒有想過,古人每天早上起來後,會不會做這些呢?
當然要做。
比如化妝,上粉,幾千年前的人們就用鉛來美白了。我們現在常說的“洗盡鉛華”,通常用來表達“一個人脫去俗世的外衣,開始修行内裡,思考人生等”。其實在古代,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洗掉臉上的鉛粉。
鉛粉
那麼,古人會不會刷牙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而且,中國人刷牙的曆史至少有3000年的曆史,從最初的漱口,到後來的咬樹枝,用鹽擦牙,這些都是古人刷牙的方式。
早在商朝時期,甲骨文就出現了“齒”“齲”等有關牙齒、牙病的字。仔細看“齲”的甲骨文,就會發現,它的下部是排列的牙齒,上面是個蟲子,旁邊還有碎的牙齒,形象的表達了蛀牙。
甲骨文“齲”
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記》也記載有“雞初鳴,鹹盥漱”,意思就是早上雞剛打鳴的時候,就得起來,用鹽水漱口了。
除了漱口,古人還會直接處理牙齒。
南北朝時期,《類苑》記載:“豬牙皂角及生姜,西國升麻蜀地黃,術津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份同燒鍛,研煞将來使更良,揩齒牢牙鱿鬓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這裡說到了用皂角、生姜、青鹽等做成的東西,經煉制後,研磨成粉來“揩齒”,而且好處還很多,能“牢牙鱿鬓黑”。“揩齒”就是用手指蘸着藥粉來擦牙。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就有用手“揩齒”部分。
敦煌壁畫“揩齒”
用手“”還不夠,古人還會通過咬樹枝來清潔牙齒。
成書于公元752年的醫書《外台秘要方》提到:升麻、白芷、藁本、細辛、沉香 ……搗篩為散,毎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這裡說的很清楚,就是把楊柳枝的一頭咬軟(也就是咬的蓬松散開),然後蘸着升麻等做成的藥,直接來擦拭牙齒,可以去口臭,使牙齒散發香味而且光亮潔淨。
古代牙刷
這種用來擦拭牙齒的枝條,就叫“齒木”,除了楊樹枝、柳樹枝外,桃樹枝、槐樹枝甚至葛藤都可以用來做“齒木”。
唐朝時期,許多人還會口含水果來除口臭,尤其是官員。
宋代《孔氏談苑錄》中說:官員見皇帝時,要含上一枚丁香果,這樣就能除口臭。除了丁香,還可以是糖炒栗子,橘子、橙子甚至花椒、茴香。為什麼千方百計的除口臭?很可能就是怕熏着皇帝,影響仕途。
最早的牙刷,是考古學家在清理唐代灰坑時,發現的骨柄牙刷。
唐代牙刷
公元959年遼代墓葬中,出土了兩把骨質牙刷柄,當時牙刷小孔裡用的是馬尾(豬鬃毛等),修剪整齊後,可以直接刷牙,與現在的牙刷毫無二緻。
《正眼法藏》記載:宋1223 年,日本高僧道元禅師到中國時,看到了中國僧人刷牙用的牙刷:僧侶們除漱口之外,尚用剪成寸餘之馬尾,置于牛角制成的器物上,用以刷洗牙齒。
不過,由于馬尾毛成本貴,所以一般人都用豬毛,并且一直用了近千年,直到清末時期,豬毛牙刷才算退出曆史。
骨柄牙刷
其實,到宋朝時期,牙刷已經普及,而且賣的相當火。宋代吳自牧在《夢梁錄·卷13·諸色雜貨》中就提到了“木梳、篦子、牙刷、牙刷子……”,而且還有專門賣牙刷的“淩家刷牙鋪、傅官人刷牙鋪”等。
至于明清,無論是刷牙還是揩齒,在《紅樓夢》《金瓶梅》《封神演義》等小說中,都有描述。
如此看來,中國人用牙刷刷牙的曆史已經超過千年,老祖宗就是聰明啊!
參考文獻
①宋·吳自牧《夢梁錄》
②宋·孔平仲《孔氏談苑錄》
③傅維康《我國古人論護牙》
④《文史精粹》之《古人用什麼刷牙》
⑤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