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老壽星問鼎華山
第二章:退休生活的選擇
第三章:愛美老人更健康
第四章:“老年漂”尋根
想象一下自己80歲的時候還能做什麼?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在做什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既長壽又活得有質量呢?看看這為壽星的長壽秘訣吧!
老壽星問鼎華山
“一點問題沒有!”,空軍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鄭超按着92歲老人的腿說道。不僅腿腳靈便,連老年人常患的骨質疏松都沒有,這傳奇的92歲老壽星到底有什麼絕招?這還得從他的一項秘密鍛煉開始說起。
咱爸咱媽們都知道,年齡大了以後醫生會建議您适當鍛煉,減少過大的運動量,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老壽星周參天,從六十多歲退休開始爬山到現在,名山爬了就有三十多座,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82歲那年他成功登頂了華山!
身康體健吃麥片
如果讓您外出登山,會提前準備什麼東西呢?常用藥、健走杖?92歲的老壽星坦言他每次登山,“必帶燕麥片!”周參天的兒子告訴我們,老父親堅持二十年每天上午要吃燕麥片,而且還必須是極其特别的做法,普通的沖泡可不行,那自家的燕麥片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在現場孝子做了演示,首先磕一個雞蛋,之後放黑芝麻粉,再加入燕麥片和牛奶,最後一定要擱上幾粒葡萄幹,簡單的幾步就能保證早上豐富的營養攝入。
特制粉蒸肉助長壽
而除了這獨特的健康燕麥片粥,老壽星自己還會做一道家裡人經常吃的家常菜粉蒸肉!首先把米洗幹淨,然後把米放在案闆上就開始用擀面杖擀。周爺爺告訴我們,一共要擀三次,目的是把米擀成細小而且均勻的顆粒狀。擀碎之後的米不要立刻就用,要把它放在通風處,至少晾上十分鐘,這樣接下來炒的時候會非常均勻,不會成塊狀。大火幹炒十五分鐘,最終炒成金黃色就算炒好了,然後準備輔料,這樣剁碎放在肉裡,做出來的米粉肉才能入味,才好吃。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長方形,放入料酒、醬油,一勺白糖,鹽适量,開始攪拌,最後把炒好的米粉均勻地撒在肉上,而這也正是周參天家做粉蒸肉的訣竅!要在蒸鍋的下面,先墊上一層紅薯,然後再把沾滿米粉的肉放在紅薯的上面,這樣蒸出來的肉肥而不膩,蒸熟以後既能吃到肉,又能吃到香噴噴的紅薯。大火三十分鐘之後,香氣撲鼻的粉蒸肉就做好了。吃了這麼多年的粉蒸肉,說到這個話題,周爺爺就歡喜地合不攏嘴,雖然吃肥肉,但正是因為吃肥肉加強鍛煉,心态好,還有兩個孝順兒子,血脂正常得很!
健康長壽三秘訣
92歲的老壽星愛爬山,家裡人不擔心嗎?除了兩個孝順的兒子時刻陪同,照顧好老人的健康,84歲的老伴也是個賢内助,雖然由于性格原因不喜歡和周爺爺一起爬山,但老兩口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周爺爺說,健康長壽他還總結了三句話,“早晚公園走一走,能活九十九!”、“三天兩頭去爬山。能活一百三!”、“全國名山勝水滿處遊,能活一百六!”瞧瞧老壽星的心态,真是羨煞旁人!
劇烈運動勿穿帆布鞋
氣溫上升,單鞋上崗,有人用它代替專業運動鞋。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吳濤提醒,帆布鞋最好别連着穿很多天,更不要穿着它去運動,因為這可能導緻你的腳受傷。
好的運動鞋應具備輕便、抗扭、避震、防滑、吸汗等功能,除了能提高運動員的表現之外,也能降低運動受傷的幾率。帆布鞋的鞋身太過柔軟,尤其是後跟及中底部分不夠厚實.穩定性不高,膠質鞋底退震性較差,因此不宣穿着它參加劇烈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等。不過,慢跑、跳繩等強度不大的運動,适當穿一下帆布鞋是可以的。
帆布鞋的透氣性較差,長期穿,會使雙腳長時間處于潮濕環境中,可能引起汗疱疹和濕疹,或感染上其他皮膚病,如足癬、丹毒等。青少年兒童的足部發育還沒成熟,帆布鞋不利于兒童足部的健康發展,對有扁平足的兒童,帆布鞋的鞋墊無法預防扁平足後遺症,長期穿會使足弓變形,還有可能形成結構性扁平足。
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鞋時要注意三點:一要有堅硬的後跟,以穩定後跟骨,防止腳在鞋内左右搖擺,減少扭傷;二要有足弓承托的鞋墊,以舒緩足弓疲勞,減輕小腿勞損:三是防止前掌過松或過緊,令足部更舒适。
退休生活的選擇
假如明天是你工作的最後一天,在之後的生命中你會怎麼做?數着退休金度日?還是實現自己以前的目标?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且看《明星》周刊列舉的幾個德國人的選擇。
現年41歲的阿德裡娜原是全德汽車協會在慕尼黑的采購人員,曾在那裡工作了16年。對于為什麼尚未到退休年齡便辭職出國選擇新的生活,她如此解釋道:“我不想一直做那個工作到退休,我問我自己老了的時候應該做什麼?後來在一次出國旅行中遇到了印度瑜伽術,我知道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住在海邊,并且能夠幫助别人。所以我辭了職,來到伊比沙島。”
與很多人一樣,沒有了正式工作的阿德裡娜也為未來恐懼過。不過,除了學會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她也有了更周詳的計劃;在伊比沙島教授瑜伽課程可以賺到一部分錢,旅遊旺季時當導遊每月至少能夠收入1000歐元以上,存起來足以應付淡季時期的花銷,也能夠為以後幹不動時儲備一些資金。到了退休年齡後每個月她能夠領取國家提供的400歐元退休金,原來她工作的全德汽車協會也會為她提供每月150歐元的補助,加上預先存起來的錢,能夠勉強應付未來的生活需要。
除了物質上的準備,阿德裡娜認為:“我現在是在為我的身體和腦袋投資,現在的生活方式能夠讓我變得更年輕和工作更長時間,這也是一種養老保障。”
露西。法拉赫現年60歲,曾作為祖母互惠生(即Au-pair.去國外以提供服務換取食宿和部分報酬)前往印度提洛爾,為那裡一個住在茅屋裡的家庭服務。在做互惠生期間,她幫助這個家庭蓋房子和經營田地。
為什麼露西會想到以這種方式旅遊?露西說,她的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現在是她第一次不用為他人操心的時刻,終于可以去國外體會不同的人生。
拉特現在已經是77歲高齡,14年前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在職時,他是保時捷公司的工程師,現在風行世界的盤式刹車片便是他參與發明的。在面臨退休時,這位忙碌了一生的工程師進行了艱難抉擇。停止工作不是問題,但拉特認為,一個工程師必須做一些與技術有關的事,如果隻是侍弄花草,很難讓他對生活感到滿意。
正式退休之後,拉特一心琢磨他的“第二春”計劃。在拟定計劃時,他堅決避免了掙錢的因素——因為這會有壓力。他隻想做點有意思的事,用自己的技術和知識來幫助别人。當他從電視節目上看到波斯尼亞地區(位于南斯拉夫境内)的地雷造成許多人員和财産損失時,他決心制作一種掃雷儀。在幾位來自經濟,政界和軍隊退休老人的協助下,拉特終于畫出了掃雷儀的圖紙,并送往瑞士的工廠進行生産。經過實踐證明,他的“探雷狼”能夠有效地找出隐藏在地底下的地雷,在波斯尼亞廣泛運用。
愛美老人更健康
有人認為,扮靓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發白臉皺,與其費盡心機打扮讓人說“老妖怪”,倒不如順其自然呈現“老态”。但心理學家認為:老年人恰當而适宜地修飾與美容,會給他們帶來青春的活力,潇灑大方的儀容常使他們感到年輕。醫學專家曾調查過3000餘名老年人,發現注重着裝、喜歡“老來俏”的老年人患高血壓、潰瘍病、癌症等與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比不喜歡穿得俏的老年人少30%左右。
時髦老人拍寫真
時下一些時髦的老人居然“成群結隊”到影樓拍起了個人寫真照片。這些愛美的老人表示,她們希望通過拍攝個人寫真照片,找回久違的“青春夢”。
天津市和平區一家影樓曾一天接待過十餘名來拍攝寫真照的老人。她們結伴而來,有的是老同學、老朋友;有的是老鄰居。經化妝師“精心雕琢”後,這些老姐妹容光煥發,仿佛回到了青年時代。
愛美老人要祛斑
人老了,臉上長出老人斑,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蘇州一位80歲的老人卻到醫院請醫生幫忙祛斑。老人說我雖然80歲了,但是身體好,精神好,就是特别不喜歡臉上的這些斑。
考慮到老人年齡偏大,醫生決定分兩次為老人祛斑。在用激光點斑過程中,醫生問老人痛不痛,老人則很大聲地說不痛。
情緒不好化化妝
在做客《魯豫有約》節目時,退休編輯,85歲的快樂老人宋書如說:“我是80歲年齡,18歲的心态。我每天早上必須把假牙戴上,然後照着鏡子化妝,再把要穿的衣服配配色彩,心情立刻輕松起來了。”
“潮大伯”相親
“潮大伯”是電視台給他的雅号。說他是潮人,首先他“職業潮”,開的是個性服裝店,賣時尚男裝,什麼牛仔褲、格子襯衫、個性T恤及帽子和飾品……他身材瘦小,頭發有些前秃了,臉上皺紋道道,乍一看其貌不楊,但是“穿着潮”,他會穿牛仔褲、小T恤、休閑小西服,戴一頂紳士小帽。他口才好,第一次上電視相親,就侃侃而談:“我今年56歲了,有着青春火熱的心,我要找的是愛情,不是随便湊合的老伴。75歲以上才叫老人,才叫找老伴。我要找的女士在50歲以下,一定要有眼緣,要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一席話逗樂了主持人,也吸引了幾十個中老年女士來相親。有個28歲的女孩指名要見大伯,當然了,女孩不是來相親,隻是喜歡大伯這開朗自信的性格,想和大伯做個忘年交。
每一次相親,大伯都妙語連珠,但他的緣分卻姗姗來遲。原因是他喜歡40歲左右氣質優雅的女士,而這類女士看到身材矮小的“潮大伯”又不太喜歡,那些樸實的和大伯年齡相近的大媽,他又不喜歡。一來二去,大伯以其“潮人”形象,成了相親節目的紅人。電視台的自由相親大會,隻要他一出現,立即會圍上一大群人,簡直成了中老年婦女的偶像。
電視台舉辦的歌友會,還請大伯去做評委。隻見他風光地坐在台上,對一個選手這樣點評:“小夥子,我也喜歡唱歌,經常去K歌,這唱歌呀一定要有感情,你缺少的是一份真情實感!”說完大伯還吼上一嗓子:“我的熱情,就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聽得全場掌聲雷動。
“潮大伯”的電視征婚快兩年了,他的意中人一直沒有出現。但是他在征婚過程中結識了不少中老年朋友,他組織自駕遊,還給大家拍攝照片和視頻。一群人賞美景、品美食、唱歌、跳舞,開心無比。
找不到老婆,卻找到了快樂。大伯說他依舊期待着“怦然心動”的時刻!
“老年漂”尋根
在當前中國的城市裡,除了年輕的“漂一代”,又多了一群年老的“漂一代”。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老年漂”的三大主因中,83.2%的人表示是“幫子女帶小孩”,其次是照顧子女的生活,占到61%,還有42.2%的人表示“想念子女”。此外,年輕人想讓老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占到30.1%、子女照顧父母方便占25.3%、城市生活便利占16.1%。
甯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亞越教授認為,過去,中國人都強調“父母在,不遠遊”,後來也認同“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到了現在,卻變成了“子女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的無奈選擇。“老年漂”是社會快速發展的産物,這一現象折射出當代家庭内部“親子關系”的巨大變化,也反映出中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由于現代都市中的大部分核心家庭都缺乏照料家庭、撫養幼年子女的能力,社會化的服務又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隻能通過擴大家庭規模來應付各種家庭生活事務。
她認為,對老年人來說,“老年漂”現象的産生喜憂各半。喜的是,“漂”的初衷是能同兒女相伴相随,同甘共苦;“漂”的結果是心靈得到慰藉,情感得到充實。但憂的是,由于“漂”衍生的陌生環境及陌生臉孔帶來的重新融合的急迫性,而形成的新壓力感和孤寂感。戶籍的限制、文化的差異、社會網絡的缺失等,都讓所謂的“老年漂”一族體驗到了那種被連根拔起的“無根”狀況。
如何解決“老年漂”問題?周教授認為,“老年漂”是一個需要重建生活的群體,特别需要社會的關愛,諸如公共福利政策的調整和落實,社區的幫助和關注,鄰裡的善意和接納,都值得提倡,目标是促使他們盡快地、盡深入地融入當地城市社區,并解決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這方面,城市社區社會組織大有可為,至少可以起到兩方面作用:促進“老年漂”一族融入當地城市社區。例如,社區社會組織可以在語言培訓方面向“老年漂”一族提供幫助,也可以組織“老年漂”一族和當地老年人一起共同開展文體娛樂行動。關愛“老年漂”一族生活上的困難,社區社會組織可以在老年人出行、購物、娛樂、醫療等方面提供幫助。
當然,毫無疑問,“老年漂”一族的孩子必須有意識地與自己的父母多溝通,關愛父母。年輕人應當明白,老年人來到子女身邊,不僅分擔了子女照顧孫輩的壓力,還需要自己的晚年情感寄托,所以,子女要學會把父母當成“父母”而非“保姆”,工作再忙,也應多抽時間和父母交流,要多了解和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
此外,周教授指出,按現有體制,老年人醫療、福利等政策都是地區性的,流動人口很難享有暫住地資源。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老年流動人口呈增加趨勢,對流入地福利保障、社區工作、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等都将提出新課題。周教授建議,加快對老年人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的統籌政策;退休金領取和醫療保險報銷逐步實現全國聯網,為流動老年人創造更多方便。
你說我說“老年漂”
社工小莫:在我們接觸的“老年漂”中,很多人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家、菜場和學校,與他們發生關系的往往也隻有子女的家庭。這是因為他們放棄家鄉熟悉的環境,原來的社會關系全部被打破,一切又要從零開始,也就難免産生孤寂感。
我們也調解過一些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在這裡想給身為兒女的說一句:老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等已形成習慣,不能要求他們短時間内做出改變。應該理解父母的苦衷,多騰點時間陪陪父母,多跟他們交流溝通。
當然,社區也要創造條件和環境,比如組織語言交流、交通常識、設施使用、禮儀知識、法律維權等方面的培訓,搭起他們溝通、交流的平台,讓老人更快地融入在甯波的生活。
市民陳女士:絕不讓父母漂。他們這時候才真正意義上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前五六十年都在為别人忙活。
市民蔡小姐:其實我們隻想到自己的面子和虛榮,沒真正考慮過父母的心理和需要,他們或許不想高樓,不愛大城市,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一輩子熟悉的人事物,可我們卻硬将他們分開。
市民唐女士:我的父母也是“老年漂”,我很能體會他們的感受。在我看來,身為兒女的我們更應該從細節入手,幫助父母融入新生活。特别是婆媳關系、兩代人的觀念差異等難題。現在很多夫妻來自不同地方,兩代人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差異很大。子女應更多地體諒和尊敬長輩,盡量去适應他們,調解可能産生的矛盾。
教師孫先生:我覺得我們還應該看到“老年漂”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這種生活模式使一家三代可以團聚在一起,讓年幼的孩子能在一種更健全的家庭關系中成長,對孩子成長很有利。
作為兒女,大多也希望能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出發點是好的。子女要做的,是從精神上關愛老人,陪他們說說話,聊聊身邊的見聞,聽聽他們的心聲。
公務員崔先生:我覺得我們對于“老年漂”大可不必過于焦慮。這是父母愛的一種自然表達和延續,既能維系一家三代之間的親情融合,又可省去“常回家看看”的勞頓。畢竟,許多父母也樂意用“老年漂”的方式來幫助子女,呆在子女身邊。一旦離開,可能反而會感到親情的失落。
問題是,父母終究會有老得不能動彈的那一天。那時候,年輕夫妻要懂得感恩,懂得反哺,真正承擔起重任。
結語:不要說八十歲了,現在很多年輕人稍微運動一下就覺得自己的全身都難受。如果年輕的時候還不好好保養自己,那麼等到八十的時候,也許大家就隻能在床上躺着了。(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期:2012.04,作者:鐘慧,陳海蕾,春生,甯向華,小非,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