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幼兒發燒護理辦法

幼兒發燒護理辦法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10 23:09:04

  幼兒發燒護理辦法有哪些相信這是每個媽媽都會關注的問題,10個孩子當中有9個都或多或少的都會有感冒發燒現象,而且由于有的孩子抵抗力比較差,他們甚至是經常性的反複感冒發燒,所以掌握一些發燒護理辦法相當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時刻注意自己孩子的身體狀況,千萬不要得過且過。

  一、及時診斷

  “每個孩子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特别是新生兒和嬰幼兒,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徐潤華告訴記者:“首先,我們需要對孩子的正常體溫有一個了解。一般正常小兒的體溫為36℃-37.5℃,超過37.5℃就是發熱。37.5℃-38℃之間為低熱,38℃-39℃為中等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和中等熱的孩子通常可以在家護理,但即便是低熱,時間超過3天,也要及時去醫院。如果是高熱,則要立即去看醫生,經過診斷後才可回家護理。

  二、及時降溫

  “除了服用退燒藥外,利用物理法給孩子降溫也很常用。”徐潤華介紹說,冷濕敷法、溫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都可以試試。“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物理降溫時,對周圍環境也要降溫。”

  冷濕敷法:将小毛巾折疊數層,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稍擰幹,敷額頭。最好兩條毛巾交替使用,每隔3-5分鐘換一次,連續敷15-20分鐘。還可同時在腋下、頸部、大腿根部用,效果更好。但若孩子出現寒戰、皮膚發花則應停止。

  溫水擦浴法:将毛巾在略高于體溫的溫水中浸濕,為孩子擦拭全身皮膚,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以散熱。擦拭一遍後,可待皮膚水分蒸發後再擦第二遍,直至體溫明顯下降。

  酒精擦浴法:酒精易于揮發,能較快帶走皮膚上的熱量,達到降溫目的。擦浴前可先冷敷額部,既可協助降溫,又可防止擦浴時由于體表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用紗布或手絹浸蘸酒精,擦頸部兩側至手臂,再從兩側腋下至手心,接着自頸部向下擦背部。然後擦下肢,從髋部經腿外側擦至足背,從大腿根内側擦至足心,從大腿後側經膝窩擦至足跟。上下肢及背部各擦3-5分鐘,腋下、肘部、腹股溝部及膝後等大血管處,可重點擦浴,以提高散熱效果。前胸、腹部、後頸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不宜擦拭。

  三、服用退熱藥注意事項

  退熱藥隻能退熱,不能消除發熱的病因。最好先做物理降溫,如果體溫沒有下降,再用藥物降溫。首先,如果孩子發熱超過38.5℃,感到明顯不舒服,或是有發熱驚厥史,應當及時用退熱藥。其次,不滿3個月的小嬰兒和體質差的嬰幼兒應慎用,以防大量出汗後引起虛脫。再次,應當由醫生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決定每次的用藥量,用藥間隔一般不少于4小時。最後,服藥後多給孩子喝水,以便出汗,将熱量散發出去,否則不能充分發揮退熱藥的作用。

  四、發燒時飲食有何講究

  孩子發燒時營養物質和水分消耗增多,但因為其消化功能也有所減退,應當适當減少飲食,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漿、米糊、面條湯、馄饨、雞蛋等。盡量多給孩子喂水,如糖水、果汁、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于降溫,也有利于細菌病毒的排洩。此外,高熱時口腔中的細菌容易繁殖,要注意口腔衛生。可于飯前用溫水漱口,飯後用鹽水漱口或刷牙。

  五、穿衣蓋被注意啥

  發熱的患兒穿衣不宜過厚,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特别是嬰幼兒裹得不能太緊,否則會影響散熱,體溫難以降下來。高熱的孩子在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此時要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面部的汗,并及時更換内衣。

  看了以上關于嬰兒發燒護理的辦法之後,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成功的領悟到了,不管怎麼樣能收藏的媽媽們還是順手收藏了吧,因為人一生中發燒感冒的時候實在是太多了,學習這些辦法不僅僅隻是為了孩子,也可以是為了自己,沒有人不會感冒發燒的,畢竟多掌握些知識對自己沒有害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