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壓力大,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席卷而來,什麼化妝成瘾症、網購成瘾、“創可貼式”愛情,這些心理詞你聽說過幾個?化妝成瘾如何治療呢?
化妝成瘾是強迫症
30歲的何麗是外企白領,她的心病聽起很時尚——“化妝成瘾症”。這是一種近年來在一些白領麗人中流行的心理障礙:一睜眼就得化妝。否則心裡便如百爪撓心般緊張不安,不化妝既不敢出門也不能工作,隻有化完妝才身心松弛。妝後還不允許自己流汗、流淚、淋雨等,以免毀了妝容。令人奇怪的是,越是學曆高容貌漂亮的女士對化妝的心理依賴越嚴重。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怪僻的形成往往和她們以往備受挫折的生活經曆有關。
雖是32度的氣溫,坐在咨詢室的何麗還一絲不苟的塗着眼影抹着睫毛膏。她已二次提醒我,把空調再開大點,“我怕出汗毀了妝,不化妝我根本不出門。這次在國外開訂貨會,就是因為補妝錯過了簽單的大好時機。為這老總把我的經理都撤了。回來後我下決心改掉這毛病,沒化妝就咬着牙出了門。可開車沒走多遠就不行了,全身出虛汗,手發抖,心裡就像大禍臨頭似的,差點闖紅燈。”
心理醫生:
何麗的“化妝成瘾”是強迫性神經症的表現,在形成的生理機制上确實和吸毒成瘾有相似之處。在開始時不管是化妝還是吸毒都是自願的,以後就發展成強迫性的欲罷不能。這是因為不斷重複的經曆和行為引起了大腦神經回路的改變。以緻在發作前,會感到不斷增加的抑郁和焦慮,隻有實施了行為後才會感到愉悅和興奮。對何麗來說,這種心理障礙的形成不僅源于生活經曆的刺激,還和她過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力求完美的個性有關。
“這癡迷化妝的行為掩蓋的其實是害怕失敗的心理。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是常有的事。一次化妝失利,就覺得“背上都長上嘲笑的眼睛”,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時在“強手如林”的外企有自卑心理。生怕牽一發而動全身,因化妝的“技不如人”引發競争失敗。其實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勝敗乃兵家常事,輸了還可以再來。惶論化妝,同事诋毀你,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你被她們認為是競争對象,總能找到各種攻擊你的口實。
“這些我也想過,從原來的公司辭職後,在現在的單位也遇到不少不順心的事,可我根本改變不了别人。我唯一能作到的是完善自己。”“這是你執迷于化妝的第二個原因。因為社會和生活中某些人和事使你失望,你就将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似乎自己的完美可以彌補社會的不完美。心理學稱之為:補償心理。一般而言,條件越優越的女性,對自己對他人的要求就越苛刻。”
有什麼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呢?首先逐漸減少刻意化妝的次數。自己經常對自己說:“女為悅己者容”。素面朝天或濃妝豔抹,順其自然,即使偶爾一次蓬頭垢面也無何不可。其次,學會心理放松。常見的放松訓練有意念放松和肌肉放松。前者是靜下心來排除雜念,閉目意沉丹田,用腹式法慢慢呼吸,逐漸達到心靜神甯的境地,收到消除緊張放松自我的效果。後者訓練時寬衣,坐于舒适的地方,肌肉松馳的順序由下至上,訓練時先使該部位肌肉緊張,10秒鐘後慢慢放松,周而複始。注意體驗放松時的内心感覺。每次練習20~30分鐘。形成習慣後,當心中出現化妝沖動的緊張焦慮時,便可及時調節以圖緩解。實在不行可以考慮用一些阻斷藥物成瘾的藥。生活中注意和開朗豪爽的人結交。感染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為人灑脫的處事方式。相信就會從化妝成瘾中解脫出來。
有趣的心理詞條 你懂幾個?
【離婚關鍵期】
夫妻關系在丈夫平均年齡40歲、妻子平均年齡37歲時最易出問題,離婚率也相當高。十多年的共同生活,磨合期早就過了,為何還逃不了婚姻危機。而激情消退後,三四十歲女性的表現有兩種類型。一類人會像男性一樣,不滿足現狀,她們大多會從身邊的同事、朋友中尋找慰藉,也有的會發展到離婚的地步。另一類則會考慮多方面因素,或努力挽救婚姻,或默默忍受着沒有感情的苦悶生活。
【觸覺過分防禦】
有的人不喜歡被其他人碰觸,以至于走路、坐公交時都夾緊身體,謹慎小心,如果誰不留神碰了一下,都會敏感的過度反應。這是一種“觸覺過分防禦”的現象,不是異常的症狀,但表現着心理上的一種過強的自我保護欲。
【胖姑娘易嫁】
雖然當下的時尚是越瘦越好,但社會調查發現70%男人都覺得微胖的姑娘适合老婆。因為胖女人做老婆讓男人有面子,養得起有富貴相;而且胖女人能給人踏實的安全感。胖女人性生活質量相對很高。而且胖女人心寬體胖性格也比較開朗,能夠更多包容老公。
【唠叨治療】
日本一位着名心理學家對5700名24歲以上的女性調查發現,喜歡跟她丈夫或好友傾訴内心的痛苦和煩惱,這些人的身體都比較健康。與此相反,那些以酗酒、吸煙及用安眠藥等方式來解決壓力和不滿,結果她們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神經衰弱、月經失調、高血壓等疾病。可見唠叨是一種特殊的健身方法。
【網購成瘾】
“網購成瘾”的“瘾”與醫學上的“瘾”是不同的。消費對于大衆,往往是一種儀式,一種象征意義。這部分人會通過購物來滿足自己對物質的擁有欲望,從而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有“網購成瘾”傾向的朋友,可以嘗試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來轉移注意力,不要整天宅在家裡,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樂趣,空閑時多運動,和朋友多聚會等,合理選擇釋放壓力的方法,及時疏導自己的心理問題。
【太空夢】
英國一項上千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0%的人想去月球上旅遊。人類煞費苦心的一直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這是因為我們心理上都有脫離現實環境,去未知領域躲起來的想法。
【心理罷工】
“心理罷工”是指員工對個人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意放棄。這樣的員工隻做他們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而對于其他工作,就算表面上不拒絕,但至少在内心中也會感到非常厭煩。工作都是一拖再拖,直到不能拖時才勉強去做。心理罷工其實是一種信号,提示你需要休息,或需要給自己一些關愛和力量了。讀懂了這樣的信息,我們就能想到适合自己的辦法,盡快結束心理罷工,重新輕裝上陣。
【關注美好】
失眠的人熱愛思考,肥胖者用食物創造滿足,而抑郁症患者也有優點——他們比一般人更加關注情感世界。按照積極心理治療的理念,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如果我們覺得一件事情糟糕至極,那隻是因為看的還不夠全面。
【奔三的孤獨】
80後的我們,開始集體“奔三”。而且,似乎越長大,自己的心也越來越覺得孤單。拿起手機,常常都不知道應該打給誰說說現在的心情。昔日的同學和好友似乎都開始有各自的家庭和夢想,不再與自己有關。不過,給自己的心更加寬廣和獨立的空間來獨處,這也恰恰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讓自己心靈成長的一堂必修課。
【愛的箱子】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個“愛的箱子”等着被愛填滿。當孩子真正感覺到被愛時,Ta的心靈才會較好地獲得發展。很多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是由于心裡空了的愛箱在渴求愛。成年人的心裡也有一個愛的箱子,當我們的感情出現沖突時,其實是因為内心的空愛箱對愛的渴求讓我們的心變得焦躁不安。所以,隻有先給對方心裡的箱子加滿愛,才能讓彼此的内心平靜下來,解決沖突,而沒有相互傷害。
【母子關系】
母親,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在超過53.9%的受訪者心中,父親更像“嚴厲的上級”。還有21%的人願意把父親當作“無話不說的朋友”。八成的人坦言“不會主動找爸爸談心,更願意找媽媽或朋友”。我們和父親的溝通方式又是怎樣呢?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父子雙方之間吵架鬧矛盾,由其中一方主動提出和解的占總數的57.3%。而還有42.7%的受訪者堅持“持續冷戰”,直到最後不了了之。
【“創可貼式”愛情】
因為一個人,受傷了,心痛了。為了逃避面對傷口的痛苦,不經意間就将自己的傷痛複制粘貼在了另一顆無辜的心上。把另一個人拿過來,當做治療前一個人留給自己的傷痛的工具。你說這是愛,但其實這隻是“創可貼式”的愛。這樣的愛,對第二個人非常不公平。我們内心的傷痛,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去讓它愈合,而不是讓别人來為自己的痛苦買單。心可以痛,但不能痛到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讓自己隻看得到自己内心的痛苦,而無視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傷害。
【反刍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當遭遇如考試失敗、人際沖突等負性生活事件後,有的人久久不能擺脫事件的影響,會不斷地想“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或者感慨“我是多麼傷心”,類似的想法在腦海中反複盤旋,與動物的反刍咀嚼現象相似,此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反刍思維。反刍思維會讓人用消極的方式來評估自己和家人,常常從過去的生活經曆中不斷提取負面的記憶,對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抱很低的期望值。
【保護效應】
同事間的互助情況對死亡率有一定影響,這就叫“保護效應”,但來自上司的支持沒有任何影響。除此之外,在工作中握有控制與決定權的男性也享有這種“保護效應”,但這種控制和決定權卻提高了女性的死亡風險。
【愛情基礎】
最完美婚姻需要夫妻雙方在愛情和性上的雙重吸引,當現代的婚姻缺乏了強大的愛情基礎,“性愛”便會占據主要地位,成為影響婚姻的重要因素。于是挽救“中國式離婚”,便更需要道德上的夫妻約束和彼此尊重,以家庭責任感為婚姻的最基本要素。
不選對的隻選适合的
阿Ken人緣很好,逛街吃飯周圍接觸的人都喜歡約阿Ken,因為阿Ken很“随和”。“随便”、“都行”、“聽你的”是阿Ken最常說的話,也是最不需要她費勁就能說出口的話。人緣好原本是件好事,是個令很多人都很羨慕的特質,但對于阿Ken,别人口中的“随和”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什麼都行久了,團體活動中漸漸就再沒有會征求她的意見,這份“随和”讓她成了一個沒有意見的人。阿Ken也很想按自己的喜好做選擇啊,她隻是無法在短時間内确定自己的心意,也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
阿Ken的問題困擾着很多人,現代社會給這種症狀提供了一個專有名詞:選擇恐懼症。選擇恐懼症,也叫選擇困難症,患此症的人面對選擇更願意“視而不見”,或者采用逃避的方式等待選擇事件過去。尤其當可供選擇的項目大于一的時候,這類人容易驚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于是,到最後還是無從選擇,久而久之對選擇就會産生某種程度上的恐懼。
“逃”的是什麼?
選擇恐懼的表現有很多,除了像阿Ken一樣總是“随便”“都行”之外,有的人常常在選項之間猶豫不決,比如今天是穿褲裝還是裙裝。究其根本,這類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逃避”。他們在“逃”的是什麼呢?
不确定自己要的是什麼
備選項就像擺在眼前的寶藏,每一件都愛不釋手。誘惑太多的時候,人就更容易不确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種為誘惑所累的情緒,被稱作“阿拉丁情結”。過于追求完美是此情結的問題所在,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做出一個單選,并且這唯一的選擇還必須能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的選擇。
自我不滿的變相反映
錯誤的選擇勢必伴随着相應的後果和責任,對于那些還沒做好承擔責任和後果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各種焦慮情緒之中。為了逃避這種情緒,于是一拖再拖,拖到自己有意無意忘記曾經有過這麼一個選擇的機會,于是自我安慰:這也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吧。
精神醫學認為,選擇恐懼症其實是對自我不滿的表現,患者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出來,變相地折磨自己,并逃避面對事實。完美主義也好,逃避責任也罷,其實都是自我不滿的變相反映。隻有認真分析了原因,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該症。也就是說,還得做出“選擇”來治療選擇恐懼症。
如何才能做出負責任的選擇呢?
首先,弄清楚自己要的什麼,更确切的說你必須明白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每一個選擇都各有其利弊,得失之間必須懂得權衡什麼是“當務之急”。比如,當你面對兩種風格迥異的服裝難以取舍,此時,你必須考慮當務之急是什麼,面試還是約會。如果面試,放棄你喜歡的蕾絲花邊吊帶裙,如果約會就和那套細節精緻的黑色套裙說再見。
接下來,你必須掌握一個分析小竅門。拿出一張白紙,将可供選擇項分類列在紙上。針對各個選項,分别列出對應的利弊,也就是對于你的得與失。比如,常常讓蕾蕾感覺疲憊的愛情,究竟該繼續糾纏還是狠心放手,因為有太多的舍不得蕾蕾很痛苦。這個時候蕾蕾可以做一個這樣的理性分析。
将“分手”所得正分和負分相減,“不分手”所得正分和負分相減,兩項分數對比,蕾蕾就能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處,“分手”和“不分手”哪個選擇更符合自己的心意。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被自身的某種情緒所困,這個小竅門可以幫助我們适當理性的面對自己的心靈深處。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存在完全正确的選擇,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最正确的選擇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選擇。什麼是最适合自己的選擇——最符合自己心意就好。
結語: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題,如何在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如何選擇适合的自己的、如何放下心中的壓力都是一問深奧的學問!(文章原載于《大衆健康》,刊期:2012.07,作者:高崎、心靈安全島、李玲,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