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生産的過程中産婦的情緒也會影響到産後的宮縮,出現宮縮的情況也會出現出血的症狀。産婦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放松自己的情緒,還有子宮肌瘤也會導緻出血的危險,所以子宮内有長瘤的孕婦最好刨宮産,這樣既能保證孩子和母親的健康還能把瘤拿出來。保證子宮的健康情況!出血的治療要看産婦本人的體制,耐受力強的經過治療不會留下後遺症,體質虛的情況下短期大量出血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
産後出血會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期」「後期」(兩種:前者胎兒出生後24小時内發生的;後者為分娩後24小時後到六周内發生的。早期的産後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危險性也較高,必須立刻作适當的處理。
引發早期産後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殘留、産道損傷、植入性
胎盤及彌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幾種,其中以子宮收縮不良為主要原因。另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也會使子宮收縮無力,多産次孕婦由于子宮肌肉有纖維化現
象,産後子宮收縮不良的機會也增多。曾朝陽醫師提醒,頭胎發生過産後出血情
情況的女性,在第二胎産後尤須特别小心觀察。
原因1子宮收縮不良
所謂子宮收縮不良,意即産婦子宮無法有效收縮,導緻胎盤娩出後,胎盤附着部
位的子宮壁内血管窦不能關閉,而引發緻持續大量出血,常見于子宮無力、多胎
懷孕、羊水過多、巨嬰、應用大量鎮靜劑或者産程中麻醉止痛、産程過長或過短、
施打摧産素等狀況。
若産婦子宮收縮不良,可透過血管注射,或直接将收縮劑注射在肚皮上,穿過肚皮進入子宮。子宮收縮劑是為一種前列腺素,會讓産婦在分娩過後幾天,哺喂母乳時感覺肚子痛痛的、硬硬的,這是正常的情形,因為子宮正在收縮。哺喂母乳除了能幫助子宮收縮,還提供寶寶至少兩個月、來自媽媽的滿分養份,十分值得鼓勵。
原因2産道損傷
曾朝陽醫師表示,産婦在分娩後至少應觀察兩個小時,若子宮收縮良好卻持續出血,即有可能是産道損傷。例如巨嬰,寶寶的頭太大、肩膀太寬會造成媽媽的産道撕裂傷,會陰、陰道壁、子宮頸也會裂開,須馬上縫合。隻要縫合平整,就不會出血了。
原因3胎盤殘留
還有一種情形是胎盤殘留。通常在産婦生産後半小時内,胎盤也會一并娩出,但有些醫師會在産婦生産後十分鐘,開始按摩子宮,待子宮一收縮,便順着臍帶慢慢把胎盤拉出,然後将其切開,檢查是否完整。若有缺少或殘留的胎盤組織附着在子宮壁内,也會造成産後出血。
原因4植入性胎盤
較為罕見的植入性胎盤,意指胎盤在産婦生産後無法自子宮剝離,直接附着在子宮肌肉層上,會造成持續大量出血。在無法控制出血的情況下,若産婦未來沒有再生育的計劃,必要時醫師會建議切除子宮,以确保母體的健康。
罕見的子宮内翻
子宮内翻是非常少見的例子,但也會造成産後的大量出血。由于胎盤娩出後連同子宮一起拉出來,造成子宮無法收縮而持續出血,此時醫生會順着産道進行手工操作複位。若仍無法恢複就要進行手術。
原因5彌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死胎、羊水栓塞及嚴重的胎盤早期剝離等原因,會造成凝血功能不足,産生凝血問題。一般血液大約在半小時後,會凝結成類似果凍的形态,但如果血流時間過長,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足,即便再久仍呈液狀,這就是彌漫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intiavascularcoagulation,dic),應立即補充體液、血液和凝血因子。曾朝陽醫師表示,産婦持續出血或輸血太慢才會發生以上狀況,若醫護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産婦生産過後的狀況,就能避免。
小标:羊水栓塞最危急!
在産台上最危急的情形之一莫過于羊水栓塞,死亡率高達80%。曾朝陽醫師表示,羊水栓塞有可能肇因于生産過程的壓迫,使羊水進入肺部堵塞血管,但目前仍無從預防。當羊水栓塞發生,産婦會覺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并伴随臉色發黑、血壓下降、大量出血以及血液不凝固等情形,好發于産前、産後5分鐘左右。大約20%的産婦在急救後可保住生命,但卻可能留下後遺症。由于大量出血,血液帶氧量不夠緻使腦部缺氧,腦下垂體的前葉因缺氧而受損,引起神經方面損壞,例如記憶力變差或是無尿症、無月經症。
無尿症:産後大量出血,持續血壓低于80mmhg可能引發産婦的腎小管損壞,成為無尿症。
無月經症:腦下垂體因缺氧而受損,造成日後的内分泌失調和無月經症。
奶水缺乏:由于産後大量出血造成産婦缺少奶水,但因為缺乏母乳哺喂,少了對子宮的反射刺激,使得子宮更加收縮不良。
如上所述希望給各位一個參考,清楚的認知一些事情的發生菜能保證自己生産的過程是不是順利,醫生的幫助還有産婦本身的原因,當然造成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羊水栓塞是最麻煩的一種,産婦弄不好出現生命垂危的情況。分娩要到正規的醫院才能保證孩子和母親的身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