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了春節,都會想起這首歌,《常回家看看》,21年過去了,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聽到它時候的那個樣子。
歌曲《常回家看看》由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歌手陳紅演唱,第一次聽到它,是在1999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
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對于它的印象如何深刻呢?三個原因:
它的背後有個感人的故事這首歌不是憑空創作出來的,也不是創作者坐在屋裡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來源于生活,接地氣,有溫度。這也是它能感動我們這麼多年的重要原因。
這首歌的歌詞作者,叫車行,他之前創作過《好日子》《好運來》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可見他的影響力之大。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首歌是他飽蘸着淚水寫成的。當時,1995年,他的父親去世,極度悲傷,回想起父親生前,自己很少回家看望父親,心理無比的愧疚。于是,他就想創作一首歌,既是寫給自己,寫出自己對于家人的愧疚,思念,同時,也寫給天下每一個兒女,讓大家可以從歌曲中得到一股力量,記得常回家看看。
車行
但是,他在寫的過程中,又發現不好寫,幾次想下筆,卻總是寫不出來。有一次他坐火車去外地出差,在火車即将啟動的時候,他看到一個父親和兒子的對話,父親步履蹒跚,兩鬓斑白,對兒子千叮咛萬囑咐。
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了靈感,于是,歌詞在他的筆下緩緩流出,“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思緒化作文字,慢慢彙聚,最終形成了一首飽含着深情,又有着生活味的歌詞。
等到火車到站的時候,他的歌詞也寫好了。1998年初,車行将包括《常回家看看》在内的十幾首歌詞,一起郵寄給了作曲家戚建波。
戚建波
戚建波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作曲家,他創作過《中國娃》《咱老百姓》《開門紅》等脍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他的歌曲都很有氣勢,接地氣,有生活味。
他看到《常回家看看》的歌詞後,也被打動了,于是,他一邊飽含着熱淚,一邊創作了曲子。等他們兩個人一起溝通交流的時候,雙方都覺得就是這個感覺。
1999年的春晚上,陳紅傾情演唱了這首歌曲《常回家看看》,從此,唱遍了大江南北。
它的歌詞接地氣有生活味《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非常接地氣,有生活氣息,每次聽到它,都會被它的内容所打動。
其實,它傳遞出了一個非常樸實的道理,那就是,父母到底希望我們能成為什麼?能夠做什麼?一輩子的操勞,不管孩子長多大,他們都是放不下心,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就是歌詞中所唱的,“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老人期盼的,就是團圓和平安。這個是老人最在意的,也最期盼的,挂念的。
陳紅
那麼,兒女能夠為老人做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兩個字,陪伴。
春節來了,多回家看看,哪怕隻是一個問候,一個擁抱,就能夠讓老人們高興好長時間。
回家的時候需要帶上什麼呢?愛人,孩子,笑容,歌曲中都唱出來了,老人想見見孩子,希望你們是一家人一起回來。回來的時候,要帶着笑容,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一起過個團圓的新年。
媽媽還是會唠叨,爸爸還是會聊聊工作,一起和家人聊聊天,就是最幸福的時光。
人越長大越能理解這首歌以前年輕時候,聽這首歌曲,沒有這種感覺。
如今,長大成人,經曆了很多事情,到了春節,再來聽這首歌曲,就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我們的根在哪裡?家在哪裡?在故鄉,在那彎彎曲曲的小河,潺潺流淌的溪水,枝丫繁茂的老樹,在那圓圓的月亮,靜靜的鄉村,我們慢慢進入了夢鄉。
故鄉
我們在城市中追夢,奔跑,老家就是我們的堅實的後盾。
為什麼我們總會有一絲濃濃的鄉愁,尤其是在春節這個時候,顯得愈發的強烈?
因為我們總會在睡夢中回到故鄉,回到老屋,想起我們的父母,家中的老人,卻又身不由己,平時陪伴不了他們,無法在他們身邊,甚至來不及為他們做點什麼。
于是,我們把這種情感,寄托在了歌曲中,在歌詞裡,在一遍遍哼唱這些歌曲的時候,我們的内心得到了一定的欣慰,安慰自己。
但是,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是要用實際行動,去彌補自己的遺憾。買張票,回家過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