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成人來說,嬰幼兒的皮膚含水量較大,皮膚表層微血管分布也較多,并且活動量又大,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再者,由于汗腺的分泌是受植物神經來調節的,寶寶的神經内分泌調節功能相對較差,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抑制功能差,所以,寶寶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時,植物神經依然處于興奮狀态,所以寶寶剛入睡時也很容易出汗。
寶寶多汗兩大原因
引起寶寶多汗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如夏季氣候炎熱而緻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頭頸部出汗,熟睡後汗就減少;寶寶遊戲、跑跳後出汗多,等父母不必擔心。
病理性多汗是寶寶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濕枕頭、衣服,稱之為“病理性出汗”。如嬰幼兒活動性佝偻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低血糖、吃退熱藥過量及精神因素,如過度興奮、恐懼等。有的寶寶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父母需帶寶寶去醫院就醫,進一步做有關的檢查。
如果寶寶平時比較多汗而父母又不注意護理的話,這就很容易讓寶寶生病感冒,所以對容易出汗的寶寶父母就需要做好各種護理。那麼多汗寶寶應該怎麼護理才正确呢?
如何護理多汗寶寶
及時給多汗寶寶擦幹身體
給寶寶擦浴或洗澡,及時更換内衣、内褲。寶寶皮膚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可導緻皮膚潰爛并引發皮膚感染。
仔細觀察,有無疾病症狀
發現寶寶多汗,媽媽應仔細觀察有無其他并發症狀,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嬰幼兒有活動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醫院就診,口服魚肝油和鈣粉,多進行曬太陽等戶外活動。夏天清晨突然發現小兒出大汗,沒有發熱,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四肢發冷,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調節合适的室内溫度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着涼而拒絕用風扇、空調,要注意風不能直接對着寶寶吹,尤其是寶寶睡着後,皮膚毛孔,身上有汗,直接吹容易受涼。冬天有暖氣的家庭,不要讓室内過熱,以免室内外溫差大寶寶愛感冒。每天早、中、晚定時通風換氣。
補充水分
要維持機體内環境的水平衡,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要補充的水分最好多次補給,每次少量。這樣既可以使排汗減慢,防止食欲減退,又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家長們給小孩補充水分時,應多選擇弱堿性的水,如菜果汁,檸檬水或質量保證的白開水。而不應或少選擇酸性水,如可樂、汽水等。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養成有空就喝的好習慣。
及時更換衣物
衣服被汗液浸濕,如果不及時更換,寶寶就得用自己身體的溫度來捂幹,這樣容易讓寶寶受涼,引起感冒、發熱及咳嗽等不适。
寶寶出汗本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許多家長因為寶寶晚上睡覺愛出汗,便擔心寶寶出汗多會影響健康,還有家人認為,這是某種疾病發出的信号。對此專家解釋說,寶寶夜裡出汗不一定是生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