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是詞人去世前不久所做。詞情凄婉直至,催人淚下。
上篇采用倒叙,現實描寫夢醒後的情景,再來寫夢。“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對室外景色的描寫:已值暮春,雨聲潺潺,一種寂寞無比的思緒油然而生。“羅衾不耐五更寒”,一個“寒”字,奠定了全詞凄冷的基調。現實如此,唯有貪戀夢中的片刻歡愉。但美夢終會醒,醒來後,還是要面對自己淪為亡國之君的殘酷現實。
下片抒發亡國之思。作者說“獨自莫憑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即便登上高樓,獨自憑欄,也看不見故國的無限江山,隻能引起心中的無限傷感。“别時容易見時難”,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卻飽含着詞人多少的苦楚心酸!隻怕常人難以理解。一夕之間身為國君的詞人,就與故國分别。淪為階下囚後,再遠遠地望一眼故國都成了奢望,隻能帶着深深的悔恨凄苦度日。最後兩句,以春光的易逝比喻往日的繁華不在,時光一去不複返了。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後主的絕命詞。據傳詞人做好這首詞後,在七月七日晚上,命歌姬作樂,聲傳于外。宋太宗聽聞,大怒,認為他對故國念念不忘。命人賜毒酒,将他毒死。
上篇首句,說良辰美景本不嫌多,但詞人卻希望他們快快完結,因為自己淪為階下囚,良辰美景隻會引起他對往事的無限懷念。接下來寫,詞人降宋又過去了一年,歲月流逝,故國之思卻沒有忘。
下篇:“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是說故都金陵的亭台樓閣,和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暗含對江山易主的感慨!在這裡,詞人将永恒和無常這一哲學命題作了三種對比:美景與悲情;往日與今夕;景物與人事,極盡曲折。最後兩句,為千古名句。詞人以江水喻愁,不僅寫出了愁緒的悠長,又顯示出内心憂愁的洶湧翻騰,極為形象,令人歎服。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山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抒寫離愁。
詞的上篇寫深秋時節,詞人獨自登樓的情景。“無言獨上西樓”,勾勒出詞人獨自登樓的身影。平白如話的一句,卻通過對神态與動作的刻畫,揭示出詞人内心的孤獨與凄涼。接着詞人寫登樓所見:擡頭看見“月如鈎“;低頭所見”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詞人聯想到自己,身為階下囚,不正像深院裡的梧桐樹一樣嗎?寂寞、孤獨。
下篇抒發離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裡詞人以絲喻愁,别緻新穎。自己身為亡國之君,他心中的離愁,正如那千絲萬縷的絲一般,紛亂、繁雜。最後一句,寫出了詞人對愁的新體驗與感受。
淪為宋朝的階下囚,他心中的苦悶是難以言說的,根植于人内心深處,飽含着無盡的辛酸與苦澀。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是寫相思,是作者因為懷念元别的丈夫所寫。
開篇寫室内外景色。這是一個荷花凋謝、滿屋涼透的秋天。詞人獨處閨中,愁緒無法排遣,便乘舟外出解悶。接着是詞人的想象“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裡,大雁南歸,捎來丈夫的書信。這三句委婉的表達她對丈夫的思念。
下篇,詞人從想象又回到現實,隻見花自飄零,水自流去。由盼望書信到來,到眼前的流水落花,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湧上心頭。“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詞人思念丈夫,進而聯想到丈夫也在思念自己,她深知這種思念是雙方的。
最後三句,為千古名句,造句新奇,賦予愁以動感,且揮之不去,拂之又來的情态寫了出來。又運用了語言上了對稱,所造成的既一緻又矛盾的特點,産生出特有的藝術效果,讀來朗朗上口,耐人尋味,是千古名句,為後世所傳頌。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拟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寫作時,國已破,家已亡。詞人在金華避亂,經過離亂之苦,她的詞情極為悲傷。
開篇便交代了時間:暮春時節,加上狂風吹花,落紅滿地,一片零落。日色以高,而詞人卻無心梳妝,可見她内心是多麼悲苦。接着寫自己為什麼如此悲傷,因為“物是人非事事休”。年年歲歲花相似,而世事變化無窮,往事堪哀。作者欲将它們訴說,卻是“欲語淚先流”。
自己也不願意一味沉浸在痛苦中,想要出去遊山玩水,希望自己的痛苦能夠得以排遣。但是馬上筆鋒一轉說:“隻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她的愁緒太濃了,在未出遊前就意識到,出遊派遣不了她的憂愁,所以她否定了出遊計劃。最後兩句設想極為新穎,曆來為後人所稱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