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發現自己的耳朵裡有耳結,就擔心是不是得了什麼耳部疾病了,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怎麼回事了。知道是什麼問題後就知道用什麼方法治療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讓耳部疾病方面的專家給大家講解這方面的情況,希望大家不要過分擔心。
耳結,俗稱耳屎,醫學術語為“耵聍”,耳結石則是我們平時說的鐵耳屎。本文中,我們就一起去了解耳結的成分,以及耳結石的預防與處理方法等内容。
一、耳結的成分
外耳道皮膚和其它處皮膚一樣,也有一種皮脂腺,稱為耵聍腺,專門分泌一種油脂。從生理角度看,耵聍腺體内的這些分泌物不時地通過開口向外排出。
起初,剛從耵聍腺吐出來的分泌物,外形象融化的蠟,它們和皮脂腺所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一層附着在皮膚的表面。這些原始的耳屎與耳道内的塵埃、脫落的皮膚碎屑粘在一起,幹燥後就成為一小塊一小塊淡黃色疏松薄片狀耵聍,堆集在耳道眼裡,就是我們所說的耳結。
從物理性狀看,耳結通常呈淡黃色蠟樣幹片狀物質,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溶于雙氧水産生氣泡。
二、耳結需要清理嗎
正常情況下耳結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颌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無需清理。
經常掏耳朵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于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分泌物的産生,“耳屎”反而越掏越多。長期掏耳朵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腫瘤。
若耳結逐漸凝聚成團,堅硬如石,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導緻耳痛、耳鳴,稱耳結石。對不能取出的耳結石,需要進行清理。
醫通無憂網溫馨提示,有耳石者建議不要自行挖耳,應找五官科醫生診治。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簽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伸。
三、耳結石怎麼處理
1.較小的可直接用鑷子、耵聍鈎取出。
2.大而堅硬者,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每日5-6次,待耵聍軟化後再行取出。
3.合并外耳道炎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内服抗生素,3-4日後再取耵聍。
耳朵裡有耳結怎麼回事?相信大家讀完上面文章後對這些基本常識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了,相信大家看完之後應該知道自己的耳朵裡面有耳結是怎麼回事了。緊接着我們就是使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治療了,這樣一來最後就能恢複健康了,當然這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