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了,
中國的中秋節是一個有着
千年曆史底蘊的古老節日。
說到中秋,人們想到的總是
團圓、月餅、賞月……
當我們與古人賞同一輪明月之時,
你想不想了解古往今來書畫大家們
是如何通過作品來表達中秋的意境呢?
今天,小編帶你看看
書畫家們的中秋題材佳作。
1 (傳)晉代,王獻之,《中秋帖》,收藏于北京故宮。
《中秋帖》總共3行22個字,為:“中秋不複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沒有落款,帖正文右上角還有乾隆的禦題簽“晉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高清完整版(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中秋帖》被認為是“一筆書”的代表作,但其帖所用竹料紙約到北宋時方才出現,書寫時用的是無心筆,并非晉朝慣常使用的有心硬筆。盡管乾隆皇帝言之鑿鑿是王獻之真迹,但當代書畫鑒定家普遍認為可能是宋代米芾所臨。
2 五代,《浣月圖》,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五代時期的《浣月圖》,描寫了古代“拜月”的重要習俗,這件繪畫清晰地展現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一派富麗祥和的景色。
3 宋代,趙佶,《閏中秋月帖》,收藏于北京故宮。
宋徽宗趙佶有一幅“瘦金體”的《閏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詩:“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歎隔年。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月助婵娟。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4 宋代,米芾,《中秋詩帖》,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簡稱《中秋詩帖》)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詩中寫道:“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東輪。”
5 宋代,馬遠,《月下把杯圖》,收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
《月下把杯圖》所繪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輪圓月高挂空中,照得天地是那麼的明亮。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美景月下,恰逢遠方多年不見的好友佳節來訪,這讓剛剛還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極大的精神歡樂。
6 宋代,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收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作品中,長者臨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邊,松桂為伴。左上方有子昂(趙孟頫)款詩句“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更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7 明代,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稱為“吳門四家”,《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整卷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高34厘米,長 135.5厘米,書法部分高34.5厘米,長895厘米,高頭大卷,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著。
8 明代,文徴明,《中庭步月圖》,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圖》是文徵明與來客小醉後于庭院中賞月話舊的形象記錄,作者以圖象的形式記錄了他們的這次雅會,并為之賦予了新的圖象内容。以庭院月光為題材在我國曆代繪畫作品中确實頗為少見,尤其以文人士夫月夜訪談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更為稀有。
9 明代,杜堇,《祭月圖》,中國美術館藏。
對大自然有着崇拜、敬畏之心的古人,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動中,不敢怠慢月神,于是就有了祭月儀式,意在消災祈福。周代,祭月成為完備的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并稱“祭月”為“夕月”。這幅《祭月圖》描述的便是中秋夜人們面月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的情景。
10 明代,唐寅,《嫦娥執桂圖》,收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嫦娥執桂圖》中嫦娥裙帶飄拂,神形溫柔,手持挂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氣風發,尤其頭部線條圓和流暢,勾染得當,美人的飄逸清麗之态畢現。面容的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右上自題:廣寒宮阙舊遊時,鸾鶴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11 清代,陳枚,《瓊台賞月圖》,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清之後,中秋賞月風俗更加興盛,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點塔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陳枚的這幅《瓊台賞月圖》描繪的是中秋之夜,貴婦們聚集高台,吟詩賞月的情景。
12 清代,袁耀,《中秋賞月圖》
此作無名款,钤“袁耀、昭道”二印,可知為袁耀所作。袁耀活動于康熙晚年至乾隆四十三年左右,取字昭道,與唐代“小李将軍”同名,為袁江子(一說袁江侄),袁江、袁耀二人于工筆山水衰微時期力挽狂瀾,獨辟蹊徑,終成一代宗風之大家。袁耀此作為中秋賞月之題材。所繪凡間王府或皇宮賞月之圖,卻如仙境夢境,是耶非耶,飄渺無垠。圖中所繪遠近之樓宇亭台工整嚴密,細緻準确;牆圍林木湖石井然有序,裝點合宜;賞月之人神情畢現,激賞指點;更有渲染之妙,造境之玄,無不妙筆生花。袁耀繪畫得其父指授,依此圖觀之,其畫風更趨宏大工麗、嚴謹精細。而用筆于工緻中亦見其粗犷沉毅,雄強豪邁。其畫面安排也極富流動骀蕩之感,如遠景之“升仙台”之安排,既拉開層次,又于雲煙之中又見動感,具有極強之藝術表現力。
13 清, 郎世甯,《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賞月》,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組表現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每月四爺題詩一首。八月賞月: 壯月江潮久不平,何為驅扇畫流螢。 我來即是弄潮者,幾個中年不靡聲!該作品,每個人物都惟妙惟肖,有的交流着什麼,有的人則忙忙碌碌,大部分人都仰望天空,奇怪的是,天空隻有大雁排成的”人“字型,畫中雖不見月,也能感受到濃烈的節日氣氛。據說圖中的場景為圓明園,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
14 清,李世倬,《桂花月兔圖》
此畫款署“戊申中秋日寫 菉園之長”。一隻白兔居于畫面主體,通過其仰視的目光,可見左上角被桂樹葉遮掩的半個月亮,從而生動地點出中秋時節,白兔與桂花和明月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内在的美好傳說。
15 清,蔣溥,《月中桂兔圖》,故宮博物院藏
按乾隆皇帝禦題可知,該作品繪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中秋。上、下詩堂有乾隆皇帝、劉統勳、董邦達、劉綸、介福五家題詩,以及蔣溥自題詩。畫作題詩中“冰輪”、“兔輪”、“廣寒”、“重輪”等語,皆為月亮與玉兔的隐喻,以詩歌的形式烘托畫面主題,從而巧妙的将詩、書、畫三者緊密結合,把月中玉兔、桂樹的優美傳說演繹的美輪美奂,實為一件精美的風俗畫作品。
16 清,費以耕、張熊,《梅月嫦娥圖》,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民間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主題。
畫中所繪嫦娥鵝蛋臉,形象古典秀美,體态婀娜,氣質嬌柔,描繪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美人。
17 劉旦宅,《中秋聯句圖》
款識:中秋聯句。戊午冬日畫紅樓夢故事,旦宅時居上海。钤印:劉旦宅(白)作者簡介:劉旦宅,浙江溫州人。1951年寓滬,供職于出版社,從事插圖、連環畫創作,兼作國畫。與陸俨少等友善,關系在師友之間。精人物鞍馬,旁及花鳥走獸。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8 齊白石,《丹桂雙兔》
齊白石的《丹桂雙兔》,以兔及中秋時節的桂花為題,畫面中的桂花用大寫意完成,墨色酣暢。金黃的桂花樹下兩隻兔子悠然自得,其态可掬。
19 豐子恺,《護生畫集》中的《中秋同樂會》
《中秋同樂會》
郎月光華,照臨一切。
山川草木,清涼純潔。
蠕動飛沉,團栾和悅。
共浴靈輝,如登樂國。
《護生畫集》是豐子恺先生重要的代表作。遵弘一法師囑,從1929年弘一五十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與弘一法師年齡同長。這部畫集共有六冊,從開始作畫到全部完成,長達四十六年。
值此中秋之際,祝大家中秋快樂,阖家歡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