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響,人類也與自然生态一樣,冬季晝短夜長,人的睡眠時間相應增多。可是很多人覺得晚上時間太長就會通宵熬夜,這是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冬天晚間時間變長就是想要人們多休息,冬季睡前要牢記“三要三忌”的原則。
冬季養生之睡前“三要三忌”
三要:
一要睡前散步
《紫岩隐書·養生》有論:“入睡時行,繞室千步,始就枕……蓋則神勞,勞則思息,動極而求靜。” 睡前的散步有利于氣血的流通,使氣順血和,可以促進人體完成由動極而返于靜的過程,由此而使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戶外散步,大腦會更顯得清醒,心情會更顯得舒暢,吐故納新的結果會縮短初睡至熟睡的過程,這對人體是有益的,尤其是對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消除大腦的過度疲勞、解除大腦神經的緊張幫助更大。
二要睡前足浴
睡前用溫水洗腳15~20分鐘,使腳部血管擴張,可促進血液循環,使人易于入睡。人的腳掌上密布着許多血管,用熱水洗腳能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供給腳部更多的養料,使腳腿部新陳代謝旺盛。熱水有溫和的刺激作用,由于腳掌上無數神經末稍與大腦緊密相連,刺激腳心上的神經,可對大腦皮層産生抑制,使人感到腦部舒适輕松,不僅能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還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勞。
三要睡前刷牙
《金丹全書》雲:“凡一日飲食之毒積于齒,漱,此善于養齒者。”口中清潔,利于睡眠。從口腔保健的角度看,晚上睡前刷牙比早起時刷牙更重要。不僅減少細菌的滋長,這對預防齲齒,牙周病的發生,保護牙齒及牙周組織起到很大作用。當然,我們主張晚上刷牙,把白天進食後的口腔殘渣清潔幹淨,口腔停止運動,唾液分泌減少,利于我們把精力都放在維持良好的睡眠上。
三忌:
一忌飽食
《皇帝内經》說:"胃不和則卧不安。”認為不易在睡前吃太多。這是因為睡眠時人體消化功能減弱,吃多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使睡眠不深。相反則能盡快入眠,又不會導緻肥胖發生。中醫也講“量腹節所受",其目的也是健胃安脾。因此睡前不易吃的過飽。晚餐七八成飽即可。睡前不要吃東西,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二忌娛樂過度
睡前不宜看場面激烈的影視劇和球賽,勿談懷舊傷感或令人恐懼的事情。睡前如果進行過度娛樂活動,尤其是長時間緊張刺激的活動,會使人的神經持續興奮,使人難以入睡。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三忌多飲濃茶與咖啡
茶中的咖啡堿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興奮,睡前飲過濃的茶會難以入睡,飲用過多的茶會使夜間尿頻,影響睡眠。
冬季養生秘訣 記住四原則
1、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适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冬季不要貪戀減肥不吃東西。
2、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适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适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髒、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于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進食欲。
4、鹹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适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5、防寒措施一般家庭居室,室溫宜保持在15度-20度
在低溫環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幹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凡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肝髒病、胃酸過多者、胃腸功能障礙、腎功能減退、體質虛弱而常感冒者,都應避免在低溫環境下工作,50歲以上的人也不宜從事這方面工作。
6、強身健心在冬季進行适當的體育鍛煉,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脈,又能增熱保暖防寒
對中老年人來說,冬季鍛煉以室内為主,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也可跳舞娛樂。但遇到天氣不好,如大風、大寒、大霧時則應避免。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量力而行。同時,還要保持樂觀、安定的情緒,不做無謂的精力消耗,做到養精蓄銳,這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季養生知識 4小常識助你過冬
鮮棗吃多會傷胃
又脆又甜的鮮棗,是營養豐富的天然“維生素藥丸”。比起幹棗來,更加鮮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過,營養學家提醒,鮮棗千萬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
這是因為,首先,大棗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數水果的水分含量為80%—90%,而大棗僅為67%。所以别的水果多吃點,其實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棗吃多了,“幹貨”就比較多了。就沒有美容養顔的功效了。
其次,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明顯高于其他常見水果。大棗高達1.9%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攝入具有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攝入則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适。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于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适。
一天吃多少鮮棗合适呢?一般說來,每天吃一把就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了。如果胃沒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吃多點也沒關系。不過,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不一樣。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鮮棗。而腸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脹不适,就要及時停下來。
綠茶煮蛋 止咳化痰
香噴噴的茶葉蛋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傳統茶葉蛋都是用紅茶煮的,如果拿綠茶代替紅茶煮雞蛋,食療功效會更好。
綠茶中含有能降糖降脂的茶多酚、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單甯酸、維持口腔牙齒健康的氟化物,而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這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綠茶煮雞蛋不但營養,還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緩解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症狀都有幫助。
綠茶煮雞蛋方法很簡單:綠茶15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蛋熟後剝去蛋殼,再煮至水幹時即可食用。最後,綠茶煮蛋不宜長時間煮,否則會使雞蛋變性變味,口感不好。另外因其營養豐富容易變質,所以不宜久放,最好随吃随煮。
桂圓紅棗茶,“火大”不要喝
桂圓紅棗茶受到衆多女性的追捧,能夠喚起好氣色,延緩衰老。但由于桂圓偏熱性,多喝容易上火滞氣,所以有感冒、咳嗽等症狀的人最好不要喝。火力強盛的年輕人也要少喝,以免上火。由于棗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最佳喝法:桂圓紅棗各5顆,用沸水沖泡。最好将紅棗劃開。
人參茶,高血壓少喝點
人參雖然昂貴,但泡茶的人參相對便宜,故而人參茶很受人們青睐。人參茶适合中老年人,能調理身體機能,補充氣血。但陰虛火旺、手腳發熱的人不宜服用。女性月經期、患有高血壓或容易頭疼的人也最好别喝。
最佳喝法:一天一杯即可,連續喝三天後停三天,可以讓體内累積的藥物成分代謝。
玫瑰花茶,氣虛别多喝
玫瑰花茶有解郁作用,能理氣清熱,安神美容。但本身胃寒、腹瀉的人不要服用。常感覺到疲倦、氣虛腎虛的人也不宜多喝。
最佳喝法:用熱水沖泡10顆左右的幹玫瑰花,可配蜂蜜。
冬季養生茶
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幹燥,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并帶來便秘、口幹舌燥甚至口舌生瘡等後果,而這個時候就可以求助綠茶。綠茶是未發酵茶,性寒,可清熱,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煙喝酒的,還有體形較胖的人(一般是實熱體質),都比較适合飲用綠茶;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服用綠茶。
口幹舌燥求助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适中,因此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内積熱的作用,可以讓機體适應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冬天裡室内大多空氣幹燥,人們容易口幹舌燥、嘴唇幹裂,這時泡上一杯烏龍茶,可以緩解幹燥的苦惱。此外,烏龍茶對蛋白質及脂肪有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髒脂肪堆積,對于怕冬季裡貼膘的人來說,青茶也有一定的減肥功效。
抑郁不妨品花茶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綠茶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制而成的。一般來說,花茶可以養肝利膽、強健四肢、疏通經脈。以茉莉花茶為例,可以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對治療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而金銀花茶則可以清熱解毒、提神解渴,并對咽喉腫痛等有較為理想的療效,對預防流感效果亦佳。因此在冬季不妨适當選擇,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經期前後容易心情抑郁,性情煩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來消解郁悶。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論述相信大家對冬季睡眠的“三要三忌”有所了解了吧,古人自古就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既然冬季晚間時間變長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用來休息,不要在熬夜通宵了,這對你的身體健康沒有好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