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濕氣重的症狀 五大信号預示濕氣重

濕氣重的症狀 五大信号預示濕氣重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18 12:34:43

  現在的人經常會發現自己的舌苔很厚膩或者是大便不成形,有的時候還會食欲不佳、精神狀态差,但是就是找不出什麼原因,這讓人們非常的煩惱。那您知道濕氣重的症狀有哪些嗎?您知道如何去除體内濕氣嗎?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祛濕的食物,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濕氣重的症狀

  經常會聽見人們這樣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其實這句話是形容人體内的濕氣過重,讓人的精神無法提起來,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中醫認為,濕是六大緻病因素之一,濕與寒在一起,稱為濕寒;與熱在一起,被稱為濕熱;與風在一起,被稱為風濕;與暑在一起,被稱為暑濕。

  濕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遷延難愈,如何知道自己體内是否有濕氣,可從以下五大信号判斷。

  信号一 舌苔厚膩

  假如您哪一天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并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您體内的濕氣太重來了,應該及時的調理過來。

  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信号說明體内的濕氣較重。

  信号二 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适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這也說明你的體内有濕,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信号三 食欲差

  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隐隐的惡心感。這種現象也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内濕氣過重的表現之一,且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信号四 小腿肚發酸

  假如您在早上起床後會突然感覺自己的小腿肚非常的酸痛,并且感覺很沉重的話,還有的人會發現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的話,那證明您出現虛胖的現象,也是體内濕氣重造成的。

  信号五 精神狀态差

  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别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困倦,記憶力減退。

  其實這一點不難解釋,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态不佳的表現。

  體内濕氣重的原因

  環境因素導緻體内濕氣重

  外濕緻病,多因患者傷于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濕之處而得。

  發病有由表入裡的轉變規律,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症狀各異。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于關節,深則可入髒腑。

  如濕郁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重着酸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濕着筋骨成為濕痹,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着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

  外濕侵襲人體,還常兼有風、寒、暑、熱等其他緻病因素或病機特性,臨床上也常以此作出病因或病性診斷,以為治療依據,如寒濕相兼、風濕相兼、濕熱相兼,或風寒濕三者相兼等。

  内濕可因外濕侵入人體,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稱為濕困脾土。也可因飲食不當、勞倦思慮等原因損傷脾髒,或因腎陽衰弱引緻脾陽不振而形成。

  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内水液的代謝和輸布密切相關,脾髒虛損,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則人體内水液聚而成濕,甚至積而成水。

  内濕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膩不渴,胸悶痞滿,嘔吐痰涎,便溏洩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症狀。

  内濕在人體内還可進一步演變發展。如上入胸膈,則可形成濕蔽清陽,嚴重者可産生神識如蒙的症狀;或胸絡痹阻,發生胸痹胸痛。如壅結于大腸,又可見大便下血、血色不鮮,或紫黑如赤豆汁等症狀。其病證性質又有寒熱虛實的不同。

  飲食習慣導緻體内濕氣重

  食物通過胃的消化,脾的運化後,進入小腸,直到人體排便,再進入大腸,由大腸傳導出體外,而飲食物停留在小腸的這段時間,就是人體吸收營養的過程;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水分全部從小腸吸收,小腸壁密密麻麻排着無數的毛細血管,這些毛細血管連通人體各個髒腑、部位,髒腑和人體所需的營養、水分都通過毛細血管吸收;

  同時也将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水分通過毛細血管排到小腸,而髒腑和其他部位的細胞在吸收自己所需的水分以後,常常在體内形成了多餘的水分;

  如果得不到脾髒的有效運化,這些水分偏不能有效地排出體外,形成人體的濕氣,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飲食不當傷了脾髒,導緻體内的水濕氣得不到有效的運化,所以也越來越多的人身上濕氣過重。

  如何去除體内濕氣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

  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适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

  我們人體内産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緻濕氣入侵體内。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闆。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

  4.房間内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祛濕的食物

  1、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松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2、燕麥

  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3、薏仁

  薏仁可促進體内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适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4、小米

  小米不含麸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于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于美白。

  5、紅豆

  紅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将紅豆用電鍋炖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将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6、胡蘿蔔

  胡蘿蔔對改善便秘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7、山藥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将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8、牛蒡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并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可作成牛蒡茶随時飲用,長期服用。

  9、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适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10、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如何判斷體内有沒有濕氣

  現代人普遍“濕氣重”,尤其是七八月份,濕氣當令,濕邪不去,可能引起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會引發關節痛。同時,内濕則表現為脾胃不佳,容易發生腹瀉、功能性胃腸炎發作等情況。

  如何判斷體内有沒有濕氣呢?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别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體内有濕了。

  2.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黏在馬桶上,一箱水還沖不淨。還可以從大便的顔色、形狀等進行判斷,是否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标,那說明身體機能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内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内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了。

  體内濕氣大啥表現

  “濕氣重!”這是廣東人喜歡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特别在炎炎的酷暑天氣。嶺南地區的特殊氣候,造成了廣東地區夏季“暑濕”的典型面貌。除了要避開炎炎夏日,注意解暑之外,日常養生還要注重祛濕。

  濕氣與脾相關

  怎麼樣算是濕氣重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崇廉表示,人體從上到下可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 濕氣重的人常感覺到頭困重、精神不爽。有時會出現眼睛浮腫,這是痰濕者的常見的表現。舌苔厚膩是中醫判斷濕氣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果舌苔厚而黃,可能是典型的“濕熱”;舌苔厚而白,應該是“寒濕”。

  脾是蘊化濕氣的主要髒器。中醫講到,脾能“蘊化水谷、蘊化水濕”,意味着脾除了有消化功能,還肩負着“化濕”的重要職責。脾虛者容易濕氣重,而濕氣重常常有傷脾胃的表現,惡心、作嘔,消化不良、胃口不振,大便稀爛小便黃。濕氣重者還會感到四肢困倦、無精打采,全身酸痛、麻木不仁。

  除濕氣,先化濕

  “濕氣的産生與内外環境有關。”馮崇廉說,在中醫的理念中,濕其實就是水,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自然會産生濕。但濕不一定是有損人體健康。當體内太幹燥,需要濕的滋潤;體内濕氣太過,則有損健康。外界環境的潮濕也會侵犯人體。夏天嶺南地區潮濕的環境容易帶來外部的濕氣,幹擾人體健康。因此,夏季要除濕氣,首先要考慮化濕,祛除體内多餘的濕氣。中醫常用一些芳香藥物,達到祛濕的作用。例如上中焦有濕,需要化濕,可以用佩蘭、藿香、石菖蒲、白豆蔻等煮涼茶;下焦有濕,可以用綿茵陳、苡米、茯苓等利濕藥物。

  要注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治療,要除濕氣,首先還得辨證分型。馮崇廉講到,濕氣重也有分不同類型,與個人的體質相關。

  夏天最常見的就是“濕熱”,脾虛體質加上熱性體質者,最容易有濕熱。而受夏季外部暑熱的環境影響,亦容易有熱,因此,即使不是熱性體質,也容易濕熱。體質虛寒者可能出現“寒濕”,而典型的痰濕體質者,也會出現“痰濕”。因此,祛濕的方法也應該根據體質不同有所不同。例如濕熱者可以在涼茶方中加入木棉花、雞蛋花,增強清熱功能。五花茶對于濕熱體質來說,是較好的祛濕涼茶方。痰濕者還可以用“二陳湯”化濕,用陳皮、半夏、茯苓、苡米煲涼茶。

  養脾胃,才是祛濕治本之道

  由于濕氣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餘的濕氣之後,還得養脾胃。在祛除濕氣之後,可以用“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煲湯,有健脾養胃的功能。還可以通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濕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苡米煲湯,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濕湯方。

  另外,平常可以多食用豆類,如扁豆、赤小豆等,均有祛濕作用。少吃黏而多汁的食物,例如肥豬肉、榴蓮、芒果等,濕氣太重的人群也不适合多吃水分很多的瓜類,如節瓜等。

  自我檢查體内有濕氣的5大症狀

  一、如何檢查身體濕氣

  1、排便粘稠

  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手紙反複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内有濕了。大便的顔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内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時下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内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顔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産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内,則百病叢生。

  2、刷牙見惡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隻是一點。

  3、起床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别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内有濕了。

  4、肚子發酸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5、舌苔赤紅無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标,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内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内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3

  二、祛濕食材: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扁豆: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緻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幹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内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祛濕粥

  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淨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着花;插手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功效:夏令健脾通便祛濕的典範食療粥方。

  秋來“夏”未走,身體要祛濕

  漫長夏季身體長時間處于空調房中,而且時刻不離冰鎮飲料、冰淇淋等解暑之物,“冰不離手”的生活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受寒,并讓身體濕氣積累。

  雖然已經進入立秋節氣,但是炎夏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散去。當下氣候特點是偏濕,脾在體内是一個喜燥惡濕的髒器,因而其運化功能容易受到傷害,進而導緻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此階段養生重在防“濕”。

  身體濕氣重的6個表現:

  1、頭部

  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2、關節

  如果體内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

  濕邪困擾脾髒,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緻使“内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

  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女性和中老年人特别關注這個問題!。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征都相對經典。

  5、舌苔

  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态态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确。

  6、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内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征。體内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四個方法祛濕氣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将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等運動,有助于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内水分代謝。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将體内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适用于淋雨後預防感冒。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除去體内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複神清氣爽。

  第1招勤運動

  運動可以纾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内,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遊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強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适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闆。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闆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适量。

  盡管環境潮濕,但你仍有機會扭轉乾坤,把潮濕趕出體外。

  看看你身體内濕氣重嗎?

  脾虛的人可能出現是因為濕盛,濕氣重的人可能會出現大便稀塘、吃不胖或是虛胖等,那麼怎麼看身體裡面濕氣重不重呢?看看下面的幾點吧:

  1、吃飯時,看食欲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隐隐的惡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内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内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征候。

  2、清早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确認是否脾濕,最準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迹。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内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入廁時,看大便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确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适度的條形。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體内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

  4、感覺一下,你的體态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内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5、工作時,看精神狀态

  是否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别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5個方法教你去除體内濕氣

  體内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内水分調控失衡,濕留體内,影響身體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那麼,怎樣去除體内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摘自《大衆健康》)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适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内産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緻濕氣入侵體内。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闆。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4.房間内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4招: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内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将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

  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将體内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适用于淋雨後預防感冒。

  自我檢查

  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内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濕氣重的症狀有哪些了吧,您也應該已經對如何去除體内濕氣有一定的了解了吧,那小編希望您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現上述的五種信号哦,也希望您把今天學到的有關祛濕的食物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