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旗下知識百科,提供百科服務/知識搜索服務。
1.當含有血清蛋白的病原物質進入體内後,經過2~3周的時間,體内便可産生特異性抗體。此時如果人體内仍然存留有上述的病原物質,則可作為抗原或半抗原的形式與這些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而沉積于血管床上,并激活補體經典途徑,發生一系列炎症反應,臨床上出現血清病和血清病樣反應。這一炎性過程的發生主要是由免疫複合物激活吞噬細胞和免疫活性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所造成。在第1次接受異種血清或非蛋白類藥物後,不一定出現症狀,這是由于機體尚有足夠的抗體與外來抗原形成免疫複合物并被清除體外。但再次接受同樣抗原時,一些緻敏的B淋巴細胞會快速轉化為漿細胞,分泌大量的抗體并與抗原物質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引起快速的血清反應。
2.本病的組織病理學改變與風濕熱、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等第Ⅲ型變态反應性疾病相似,但程度較輕。病理學的特征性改變有小血管擴張、粒細胞浸潤和水腫等,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粒細胞浸潤;在腎髒的病理學改變較重,有局竈性缺血、纖維素沉着等。診斷檢查編輯本段
診斷: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是有注射血清或球蛋白等大分子或巨分子物質史,再結合上述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如具備上述條件,診斷本病不難,但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既無特異性,也無較大的價值,故不宜過多的依賴。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紅細胞上升,但嗜酸粒細胞一般不高,血清總補體與IgG下降。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活檢,以小血管擴張、粒細胞浸潤和水腫為主。鑒别診斷編輯本段沒有相關内容描述。治療方案編輯本段
對症治療為主:①發熱關節病時可用非甾體類抗炎藥;②有皮疹時可用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當重要髒器受累時,應适量應用糖皮質激素。
并發症編輯本段
個别患者血清或球蛋白大分子物質引發本病時病情較重,且損害的器官系統較多,此時易出現多發性神經炎、腎炎和心肌炎等嚴重的損害。
預後及預防編輯本段
預後:本病預後良好,即使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或腎損害,一般也不留後遺症。
預防:嚴格掌握藥品和血清制品的應用指征,盡量少采用靜脈給藥的途徑,對于用藥前需做皮試的生物及化學合成的制劑應嚴格做皮試後再用,或脫敏後再用。流行病學編輯本段
本病多見于兒童,有遺傳過敏體質的多發。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内容描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