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個月冷空氣頻頻來襲,在寒風肆虐的日子裡,多穿些禦寒衣物,無疑是最基本的保暖方法。不過,别忘記改善自身抗寒能力,才是真正的治本守則。
人們在冬季防寒保暖時很容易産生以下四個誤區:
1、戴口罩抵擋住寒氣:鼻黏膜裡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所以無需戴口罩擋寒,而且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身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外出為防寒保暖可以戴圍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墊個厚點的鞋墊,這些都比戴口罩擋寒更健康和實用。
2、蒙頭睡覺:有些人習慣把頭蒙在被窩裡睡覺,感覺上暫時可能會暖和些,但被窩裡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蒙頭大睡以後,你經常會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無力。
3、熱水洗臉:人體的皮膚也遵循熱脹冷縮的原理。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和毛細血管都呈收縮狀态,當遇上熱水時會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後,又恢複低溫時的狀态。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感覺面部皮膚緊繃幹燥,還會使皮膚容易産生皺紋。因此,正确的方法最好是能用冷熱水交替洗臉,這可以逐漸加快皮膚的血液循環,還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4、飲酒抗寒:數九嚴寒飲酒後的确會使人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但酒勁過後,因大批熱量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緻酒後寒。而且如果在剛喝過酒後出門,更容易因外冷内熱引起感冒着涼。
那如何戰勝嚴寒才是科學的呢?
穿衣:選擇質料密度較高的衣物,保暖功能比較好;穿棉質内衣或貼身衣物,有助于保持較高的體溫;可選擇擋風能力較強或厚絨質料外衣。切勿隻顧上身的衣物,而忽視頭、腳部保暖的重要性,可選用羊毛或質料密度高的襪子;圍巾、手套及帽子是冬季必備的保暖配飾。另外,在室内時,不宜穿過多的保暖衣物,否則外出時,就不能适應外面寒冷的天氣。
生活:睡覺前用熱水浸腳約5-10分鐘,令血液循環加快,有助于入睡;早上起床後洗一個熱水浴,絕對是驅寒提神的良方;上班前喝一杯熱茶或熱牛奶後再出門,有助于增加體内熱能;對于體質較弱者,晚上可喝少量酒(切勿加冰);睡覺前20分鐘把熱水袋放進被窩内,被窩暖和後再鑽進去,也可穿上襪子睡覺。
運動與按摩:運動與按摩有促使血液循環、讓身體産生熱量的功能,所以感到身體冰冷時,可做一些簡單的按摩和暖身運動,讓身體發揮能量自行抗寒。自我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按揉36次,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着可請别人幫助。腎俞穴(即兩邊“腰眼”),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左轉18次,右轉18次。按揉氣沖穴(大腿根内側),在穴位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沖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湧泉穴(腳心):按摩以感覺到熱為限度。
飲食:姜是驅寒佳品,它所含的辛辣成分,能有效地驅走風寒,所以做湯時,可多加生姜;胡椒含有胡椒堿、胡椒脂堿及揮發油等成分,其驅風寒、去濕氣功效大,特别适合濕冷時節食用。多攝入富含熱量的食物,如狗肉、牛肉、羊肉等牲畜肉富含脂肪,産生熱量多,可适量多吃一些,最好采用炖煮法,炖久一點;多攝入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髒、羊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多攝入海帶、魚蝦、牡蛎等含碘豐富的食物,可提高禦寒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