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名字可以後天重新取,但是姓氏這個問題在中國人的心中卻是無比重要。基本上如果沒有特别大的事,所有的人都不會想着去改變自己的姓氏,就算有些姓氏難以辨認并且略帶歧義,姓氏也不會輕易的更改。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有趣的姓氏被保存到了今天,在其中有鬧出過笑話的姓氏,也有寓意尤其深刻的姓氏。
那麼,有哪些姓氏你第一眼看到時就會發出“還有這種姓?”的疑問呢?
在“蜻蜓隊長”博主發起的一項讨論中,不少冷門姓氏都浮出了水面。
首先入選的就是“格格”,這位網友表示在它公司的分公司中有一個同事的姓氏就叫“格格”,後來才知道這位同事的家族是滿清鑲黃旗,是真的格格...
小編剛剛看到滿清鑲黃旗的時候還不太清楚是什麼意思,經查閱之後才發現鑲黃旗是清代八旗,建于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與“正黃旗”、“正白旗”并稱上三旗。旗内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聽起來還是有點高大上的。
第二位就是“是”了,是的,你沒聽錯,這位網友所提供的姓就是“是”,他說他以前的朋友叫做“是否”,這可就有趣了。
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将“是否”這個名列入中文四級聽力考試,
“請問這個‘是否’是否是真名?”,“請問剛才是否是‘是否’在開玩笑?”,如果真的這樣考的話,那麼基本上外國人都要瘋了。
第三位是“七”,有網友表示他們項目上有個人叫“七十八”,另外這個人還有個哥哥叫“七十六”。
看完不由得感歎:那個年代的人起名字可能也沒考慮太多的寓意啊...
第四位是“花”,網友表示她有個同學名字就叫“花仙子”,
如果不考慮背後的意思,小編還以為在看數碼寶貝呢!不過花仙子這個名字寓意也非常不錯!
第五位“操”我想大家都有所耳聞,這個字因為與我們罵人的俗語相似,所以這個姓的人一般都不太好取名字,而且經常會被爆出一些無奈之事。
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的的操氏曆史人物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操師乞,而這個姓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于帝王賜姓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屬于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
而另外一種曹操後裔或曹操嫡孫,改曹姓操的說法已經被複旦大學曆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的研究成果所否決了。
第六是“仝”(tong)姓,讀第二聲,不少網友都戲稱為“人工仝”,這樣也好記。
仝姓在國内是小姓,據百科所述:江蘇省徐州市睢甯縣是全國最大的仝氏聚居地,該縣有近10萬仝姓人口,都是元末兵部尚書仝文瑞的後裔。
第七個是“綦”(qi)姓,讀第二聲,綦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來,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生于壽丘,長于姬水,故以姬為姓。帝喾(ku,第四聲)姓姬名俊,是軒轅黃帝的曾孫。
按照小編以前看字識讀音的做法,如果不查的話,我還以為這個字一直念”cuan“呢!
下面這個姓就讀“cuan”了,“爨姓”一說源于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二說源于祝融氏,出自東漢時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說真的,這個字是真的難寫,如果有老師叫這個名字,而剛好又要學生們寫老師名字的話,那可就太難了。
除此之外,還有“庹”(tuo)、“湛”、“危”、“性”、“蒼”、“練”等等。
看完這麼多,真不得不感歎姓氏之道的源遠流長,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奇葩”姓氏,中國的姓氏文化才會如此的豐富多彩、令人驚歎吧!
不知道大家一般都見過哪一種少見并且奇葩的姓氏呢?一起來分享看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