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發生腹瀉艾灸什麼穴位

發生腹瀉艾灸什麼穴位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19 22:44:40

  艾灸是針灸治療的一種方法,都屬于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艾灸是采用艾條點燃後,利用艾條的熱量來對身體的穴位進行刺激,然後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艾灸是能有很好的治療疾病的效果,對于很多的身體疾病都有好的效果。那麼腹瀉的症狀發生後要艾灸什麼穴位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灸療就是用艾炷、艾條等材料置于人體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産生影響,用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具有補氣溫陽、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采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愈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洩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洩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内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濕型腹瀉。

  灸法4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裡、陽陵泉穴。

  配穴:裡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梁門穴;胃脘脹者加内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本法用于急性腹瀉。

  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采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艾灸的方法治療腹瀉是有很好效果的。及時的正确治療,是能讓腹瀉症狀得到很好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找準穴位,這樣才能讓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療。另啊艾灸要離身體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既治病而且還不會傷害到身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