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所以,老人在家裡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天氣的轉冷,就會容易生病,所以要對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關照,特别是應對他們采取保健措施,以使老年人平安度冬,老年人在冬季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注意,那麼,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老年人冬季保健知識,希望家裡有老年人的朋友好好的看看哦。
一、增強抗寒能力
老年人應具備适應寒冷的能力,每天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搓臉并搓洗四肢;平日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捂;室内要開窗通風,溫度要恒定、适當,老年人血液循環較差,若室溫過低,老人手腳易凍傷,而室溫過高,室内外溫差過大,又會發生感冒;經常到戶外走動,晨練應避“寒邪”,最好不要早起鍛煉,建議每天在9~10點,太陽稍高,氣溫較暖的時候出來運動。如此一來,抗寒能力不但增強,而且還有助于預防各種慢性病,如各種哮喘、關節炎等。
二、調理冬季飲食
老年人的冬季飲食原則是:辨證用膳,飲食适當,少鹹多苦。
老年人在進行食療或進補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辨證用膳。一般來講,平時身體怕冷的老年人宜吃溫性或熱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大蒜等,不宜吃綠豆、雪梨、苦瓜、冬瓜、荸荠、銀耳等寒性或涼性食物;怕熱的老年人則與之相反。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減退,難于消化吸收,因此不宜食肥膩、油炸、質粗堅硬的食物,而應以清淡且富于營養的食物為宜。
三、重視冬令藥補
冬季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類為食補,一類是藥補。
氣虛者:經常感到走路氣短、氣急、精神疲乏、四肢無力、容易出虛汗等,可以選服人參、黃芪或人參蜂王漿、生脈口服液等,大多能起到補氣強壯的作用。
血虛者:即營養物質不足,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狀。可選用當歸、阿膠、桂圓、大棗、枸杞子之類以達到補血的作用。
陰虛者:即指人體的血、津液、陰精皆不足。表現為身體消瘦、咽幹舌紅、手腳心發熱、面部潮紅等。可選用百合、麥冬、天冬等或中成藥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等,以達到滋陰生津的目的。
陽虛者:即人體熱量不足,表現為身體怕冷、四肢不溫、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陽痿早洩、大便稀薄等。可選用杜仲、鹿茸片等或選服中成藥鹿茸精、龜齡集、金匮腎氣丸等溫陽壯體,對老年體衰者尤為适宜。
四、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晨起或睡前叩齒50下左右,舌在口内左右轉動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調息入靜後,再練吹字功40次左右。吸氣時兩手經腰後上提至胸前、聳肩,呼氣時念吹字(不出聲),提肛收腹,腳趾抓地,兩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然後,雙手攀足,站立或直腿,雙手下按足背或抓腳趾,稍停,反複慢做10次左右。再搓腰50-100次,最後倒退走半小時左右。也可學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繩、球類等到運動項目。
五、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老人外出活動時,有時因天氣突然變化,所穿衣服不足以禦寒,這時不能把身子往一塊緊縮,因為越緊縮寒氣越易侵入,而應立刻做體式呼吸,方法是将兩手擡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氣時意想四肢吸氣,并将兩手臂略向外擴張,這樣就可以增強抗寒能力不緻感到冷了。“人老腳先老”,腳一直是被看做衡量健康的一個标志,因此,專家認為保健好腳有助于促進全身的健康。尤其是冬季,穿暖鞋、睡覺前燙腳是傳統的保健方法,而經常的按摩足部,也是解除疲勞、增強免疫力的一種好方法。
六、高熱量高蛋白飲食為首選
飲食方面,在冬季中老年人的日常膳食應以溫、補為主,宜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幹搭配、葷素夾雜,要避免或少吃涼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冬季是進補強身的好時機,飲食調配不能忽視。為了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鼈、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苦味食品以堅腎養心。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防維生素缺乏。
七、保持室内整潔、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為了禦寒而将門、窗緊閉起來,煙霧不宜外散,吸煙對人體十分有害,如若長期煙霧蓄積對人體影響更大;再加上取暖設施的使用,緻使室内的空氣幹燥、污濁,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内溫度的同時,應注意保持室内整潔、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由于冬季室内外溫差較大,酒後體虛易使外寒之邪乘機而入,寒熱錯雜,極易給心、肺、腦造成損害。冬季陽光對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長期呆在室内,少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的老人,普遍出現維生素D缺乏症狀,發生骨質疏松。保健專家鼓勵老年人多去戶外曬曬太陽,有助于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症和精神抑郁症。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老年人冬季保健知識了,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另外想要告訴大家,在冬季的清晨,是室外溫度最低時,外出易引起來感冒,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點後到室外,而且在冬天要進行适當的鍛煉哦,你們記得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