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酸性體質如何調理 把“堿”找回來更健康

酸性體質如何調理 把“堿”找回來更健康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5 04:24:21

  我們人類有很多的體質,但是有的身體是于我們有害。所以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改善自己的體質,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酸性體質以及酸性體質如何調理。

  目錄

  1、什麼是酸性體質 2、對于酸性體質的主要觀點

  3、酸性體質對于女性的危害 4、造成人體酸化的六種主要原因

  5、判斷是否為酸性體質 6、将酸性體質變成弱堿性體質

  7、酸性體質吃什麼能改變 8、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措施

  什麼是酸性體質

  衆多商家近年來不斷向消費者灌輸一個概念: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認為體液偏酸會導緻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然而在中學生物課本中我們卻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值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碳酸氫根、磷酸氫根等離子有關。

  科學依據問題

  所謂“酸性體質論”,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種僞科學學說,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于多吃了“酸性食物”導緻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範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吓你一大跳:魚、肉、米飯、酒等人類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說成是酸性的。

  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緻病的罪魁禍首,從而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凡了解此論者差不多人人自危。如果人們真的相信此論,按該理論的說法來指導其日常飲食,那才真正将對身體産生極大的危害。

  其實所謂“酸性體質”能夠緻病的說法,純粹是在玩弄概念。按照據傳是最早抛出“酸性體質論”的梁某某的說法,人體pH值必須維持在7.4左右才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倒算他說對了,但卻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體液本身就呈弱堿性,pH值就在7.4左右。

  在日常生活中,你想要讓它變成6.8你也沒這本事,哪怕你天天吃的都是所謂的酸性食物!因為人的體液具有很強的中和緩沖功能,他自己就能夠維持酸堿度的平衡,所以無論你攝入的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人體的pH值是基本不變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這是中學課本裡就已經提到了的。

  一些人之所以相信“酸性體質論”,我想或許是因為許多人聽說過有“酸中毒”的說法,但其實那都是某些嚴重疾病導緻的後果,而不是無緣無故由飲食能引起的,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而且,順便告訴大家一句,除了“酸中毒”外,醫學上還有“堿中毒”、“水中毒”等概念,這些概念到了某些喜歡标新立異制造聳人聽聞的謊言的騙子們那兒,不知又要引起怎樣的聯想,從而創造出更為驚天動地的謬論來。

  其實,國内外許多着名專家學者也都對“酸性體質論”進行過批判,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華人科學家張健經多方論證,并和美國的同行探讨,最後,他說他可以代表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專家負責任地說,酸性體質是一個造出來的概念,純屬子虛烏有!

  如果有人迷信“酸性體質論”非但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如果一個人受“酸性體質論”的影響,嚴格按該理論提出的堿性食譜來安排飲食的話,那時間一長,必然導緻營養失衡,從而可能疾病纏身,因為人體是必須各種營養平衡搭配,才能夠保持健康體質。

  對于酸性體質的主要觀點

  酸性體質基本觀點:人體體液的pH值處于7.35~7.45 的弱堿狀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于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态,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人們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健康問題,即酸堿失衡,酸性體質,它導緻百病叢生。有研究表明,當pH值降低0.1(即體液偏酸)時,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神經的敏感性下降,内分泌及機體許多重要功能将發生紊亂,癌細胞更易生長擴散,紅細胞及血小闆易發生聚集等。所以,醫學界早就有“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提法。

  專家觀點

  北京中關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蘇明山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董行運介紹,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内不可避免地産生含酸的代謝産物(碳酸、乳酸等)和堿性産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進行酸堿平衡,腎髒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堿平衡,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堿度(pH值)總是穩定在一定範圍之内,因此人體的體質不會是酸性的。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也表示,中醫方面并無“酸堿體質”之說,隻能說人體在攝入過多酸性物質之後,可能會出現“陰虛”症狀,諸如虛熱、盜汗、睡眠不沉等症狀。不過,出現這些症狀并非都是酸性在作祟。

  臨床觀點

  事實上,酸性體質概念中還有一個站不住腳的邏輯問題,即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在醫學臨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況發生。隻不過,不是酸中毒緻病,而是因為服用了某些藥物或生病了,才會出現酸中毒的現象。一些常見的疾腹瀉、腎衰竭,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确實會引起酸中毒。而這些疾病的誘因,卻和酸中毒沒有一點關系。

  身體偏堿就是健康的,其實不過是酸性體質論者偷換概念的錯誤命題。以号稱中國最早提出酸性體質概念的梁雙林的理論為例,他們強調身體的pH值應該一直處于 7.4才好。事實上,這就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偏堿性才好。人體中有幾個地方,必須偏酸才算健康。第一個就是胃,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會多多少少有點了解。如果發生嘔吐現象,大量的胃酸排除體外,反倒會引起輕度堿中毒,這就是嘔吐後會感覺頭暈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皮膚,健康的皮膚pH值應該是5.5,處于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最理想的環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會引發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腎髒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體内的酸性物質從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個人的尿液呈堿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體質論,一個人的體液或血液pH值呈堿性才健康,那麼皮膚、胃、陰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該呈堿性才符合邏輯。

  客觀評價

  酸性體質論就像一個到處都是漏洞的謊言一樣,一個謊言需要另外一個更大的謊言來補上窟窿。事實上,他們也在試圖補上這個窟窿,雖然他們沒辦法舉證曾有任何新的研究發現,在哪本世界醫學界認可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倒也端出一個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瓦爾堡)支持酸性理論的事例。酸性體質論者說這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就提過缺氧狀态下,身體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

  事實證明,這位德國生物化學家所有的公開論着中,沒有任何涉及酸性體質或者酸中毒的研究,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缺氧狀态和身體呈酸性有關系。自稱最早提出酸性體質的梁雙林,在采訪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這個概念。不知道我國這些拼命推廣酸性體質緻病論的營養學家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成功進行一場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靈魂對話。至于他們提到的美國諾貝爾獲得者雷恩,在美國醫學界沉浸了十幾年的張健教授,竟然連一點印象也沒有,更别說用谷歌或百度去搜索了。

  酸性體質論主推的重要理論,就是通過補充堿性營養劑或進行食物選擇,讓身體從酸性轉向堿性。撇開食物并不能影響身體酸堿性的事實,如果真的想把身體變成堿性的,其實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礦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堿性補充劑。按照汪濤教授的臨床實踐,他的第一選擇,是給酸中毒的患者開出最廉價的堿性補充劑——小蘇打。這種一大袋也花不了幾塊錢的堿性補充劑,對付各種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體質論者強調堿性體質最健康是為了賣他們的堿性補充劑,還是本着以好心,提醒飲食搭配不均衡的現代人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從來不知道更新内容的酸性體質威脅論,我們就當是記得吃蘋果的鬧鐘,千萬别往心裡去。每天被各種本來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飲食論者牽着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該被折騰成病人了。實在害怕自己是酸性體質就成了病人,每天喝點蘇打水,定時去醫院檢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反駁觀點

  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主推酸性體質論的梁雙林主打産品“第六元素”,可以小到治療偏頭疼,大到抑制癌症。有這樣神奇效果的藥,居然沒有進入中國各大醫院的臨床試驗,也沒有任何臨床試驗報告。

  不是酸性體質導緻疾病,而是服用了某種藥物或患有某種疾病會導緻酸中毒。無論是嘔吐、腹瀉、糖尿病還是癌症晚期,都是代謝出了問題才導緻身體出現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低于7.35,出現酸中毒後,不加治療,很快就會出現生命威脅。

  體質酸堿性的理論支持者主要依據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在他的<<營養聖經>>中提議的:“日常飲食中,英國有80%的堿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 “體質酸性化是萬病之源——千萬記 住 1:4。”帕特裡克在其着作中推廣諸如“正分子營養療法”的養生方法,主流科學和醫學認為其中許多觀點是僞科學觀點。“80%的堿性食物、20%的酸性食物”的攝食建議廣為流傳,卻未見相關科研文獻論證 。

  此外,支持者還引用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的話:“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根據“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項信息,對、和獲獎者名單進行搜索,結果查無此人。因此也找不到相關言論。

  酸性體質對于女性的危害

  酸性體質就像一個無聲無息的健康殺手,不斷釋放有害物質,破壞你的身體健康。

  女性酸性體質問題多健康專家介紹,健康人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并且能夠通過我們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皮膚進行自動調整。但是在不良的生活習慣下,我們的體質會逐漸轉變成酸性,酸性體質的特征就是體液的pH值經常低于7.35,導緻體内循環功能紊亂、酸堿失衡,從而形成酸性體質。具有酸性體質的人容易出現疲勞、精神不振、易得感冒,經常腰背痛,頭暈眼花并伴有耳鳴,手腳發涼,精神過于敏感、焦躁這些情況。

  有關衛生組織曾經公布過一組數據:全世界有70%至80%的人屬于不健康的酸性體質,其中又有絕大多數人因體質酸性化緻使病情加重。

  這也是很多女性經常會無緣無故出現身體疲勞、更年期提前、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失眠、便秘、早衰等症狀,但是到了醫院又始終檢查不出什麼毛病的原因。酸性體質就像一個無聲無息的健康殺手,不斷釋放有害物質,破壞你的身體健康。

  小心成為“酸女人”正常人的體内酸堿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态,呈一種弱堿性環境,并且能夠通過我們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皮膚進行自動調整。但由于各種原因,導緻體内酸堿失衡,大量酸毒堆積,這樣就形成了酸性體質。

  人類的代謝過程就是産生酸性物質的過程,人類所有的代謝活動都依賴細胞将體内營養物氧化分解反應獲得能量,同時釋放出各種酸性代謝廢物,可以說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人體酸化的過程。

  其次,如果你經常不吃早餐,愛宵夜,食物吃得過精過細,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那麼你更應該引起注意了,因為這些習慣都會使你的體質變酸。原因是吃夜宵時正處于人的生物睡眠中,各種生理活動都處于最低狀态,食物無法消化,留在腸道裡發酵,産生毒素,而吃的過于精細,會影響腸道的功能,容易患便秘,産生酸毒。

  壓力過大現在可是許多身體疾患的罪魁禍首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壓力通過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影響内分泌系統,新陳代謝受到影響,代謝緩慢,使體内産生過多的酸性産物,使體質變酸。

  睡眠不規律也是造成酸性體質的一大原因。經常熬夜,到了晚上12:00以後還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内分泌燃燒,内分泌燃燒後産生毒素,使體質變酸;如果早上起得太晚,體溫升高,血液循環變慢,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減少,從而造成缺氧性體質酸化。

  此外,運動太少也是造成“酸女人”的一大因素。

  造成人體酸化的六種主要原因

  1.飲食結構不合理是關鍵

  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堿食物比例為1:3,但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面、雞鴨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會變成陰離子酸根,使人體慢慢變酸。經分析,現在的飲食習慣其酸堿比例卻正好相反,而我們的日常習慣卻是3:1。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是導緻人體酸性化的原因之一。

  2、 運動不足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以幫助排除體内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生活享受,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緻酸性毒素長期滞留在體内,導緻體内的酸性化。

  3、 過重的心理負擔

  有關科研機構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兩隻小白鼠放在兩個籠子裡,一隻小白鼠用黑布将其眼睛蒙上,然後用一根小棍子騷擾它。一個月後發現,蒙上眼睛的小白鼠體液完全酸性化,第二個月發現小白鼠的身上出現了癌細胞。而另一個籠子裡的小白鼠卻安然無恙,可見在高度緊張、高度壓力的情況下,生物體會出現嚴重的酸性化。

  4、 不良嗜好

  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物質,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等,極易導緻人體的酸性化。

  5、 生活不規律

  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性化。

  6、 環境的嚴重污染

  危害身體健康:酸性體質會使細胞的新陳代謝減弱,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引發各種疾病,使皮膚變粗糙、多皺紋、色素沉澱,甚至臉色變得青黑。酸性體質使酸性物質在血管和肝髒堆積,容易形成脂肪肝和高血脂,引發其它心腦血管疾病。酸性體質有利于氧自由基增加,不利于鈣的吸收。若體液呈堿性,成為堿性體質,也會使人因攝入重金屬過多而影響身體健康!

  判斷是否為酸性體質

  第一種辦法是自我感覺

  如果長期體力不支、容易疲勞、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亞健康特征,無疑說明你的體液在酸化。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變,就會繼續發展成疾病。

  第二種辦法特征

  1、 身體出現肥胖、困乏、疲倦及精神不振。

  2、 酸性體質容易引起潰瘍、便秘等,當人體内的酸素升高引起質變,疾病也就産生了。

  3、 胃酸過多,就會引起胃痛、胃酸水,甚至發展到胃潰瘍,腸胃功能失調。

  4、 體液中的酸性較高,會産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物質在身體内遊動,會在關節部位形成一種結晶,這種結晶直接導緻關節痛風類疾病。

  5、 酸性體質會影響孩子的智力,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對42位兒童做過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孩子的智商與大腦皮層的酸堿度有很大的關系。大腦皮層的堿性越強,智商越高,反之,則智商越低。

  6、早晨起床精神不振,夜裡睡眠不好;

  7、食欲不振,身體乏力;

  8、身體肥胖;

  9、情緒不穩,易發怒;

  10、免疫力低,易生病;

  11、腰酸背痛,頭疼耳鳴;

  12、手腳發涼,四肢麻木;

  13、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腎病、尿頻尿急等病狀;

  14、心髒功能差,動脈硬化;

  15、哮喘,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16、易得皮膚病,牙龈出血,傷口易化膿;

  17、正常人的血液是鮮紅色的,酸性體質的人的血液是紫褐色的。

  第三種辦法是用pH試紙檢測

  最簡單的是連續三天清晨空腹檢測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為酸性體質。

  人體的酸堿度是以0—14的數字來表示的。

  數字越小,越代表酸字加強。7是中性的,大于7是堿性的,數字越大表示堿性越大。 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pH值在7.35~7.45之間的,是堿性體質,pH值在7.35以下的,是酸性體質。小于7.0,表明病情極為嚴重。 當pH值在7.35~7.4之間的弱堿性時,人就能保持健康。

  母體内的羊水和嬰兒的體液大都是堿性的,為什麼時間一長導緻成酸性體質的特征

  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為堿性體質者,但這部分人隻占總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體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态,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者。體液的pH值低于中性7時,就會産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果隻有6.7-6.8時,人就會死亡。 人體液體什麼時候處于最佳健康狀态,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人體細胞處于最佳運作狀态時的體液平均酸堿度應該是7.4,屬于弱堿。人體的體液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細胞的活性将下降30%,容易引發糖尿病。癌細胞周圍的pH值為6.85——6.95之間,偏酸性。酸性體質利于癌細胞的生存和轉移。

  将酸性體質變成弱堿性體質

  我們人類的生命運動是要在一弱堿性的環境中進行的,不因任何理由改變,太酸太堿都不行。就人體整體來看,酸性就意味着熱和快,堿性就意味着冷和慢。

  糖尿病的病人,他們的胰髒特别地辛苦,因為他們的體液是酸性的,好象是一個酸性的大電池,胰髒每時每刻别選着比正常人更多的胰島素,但是還是不夠用,血糖還是高,然後他們就開始服藥,藥是幹什麼的,是讓胰島細胞制造更多的胰島素,而且還有很多的副作用,結果胰島素細胞終有那麼一天累死了,豈不知,人體pH值下降0.1,胰島素的功能就下降30%,這就是為什麼生産這麼多的胰島素,血糖還是高呢?酸性體液,使胰島素的電子能量轉換發生的小,有效率不高,不能解決體液酸性的。怎麼能給糖尿病患者一個控制疾病和康複的機會呢?

  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所吃的食物,如海帶、菠菜、西瓜、蘿蔔、香蕉、梨、蘋果、胡蘿蔔、草莓、莴苣、土豆、南瓜、黃瓜、洋蔥、藕、紅薯、大豆等蔬菜、水果類、茶葉、牛奶等,所含的堿性元素(鉀、鈉、鎂),比酸性元素(氯、磷、硫)的比例大,在體内的最終代謝産物呈堿性,故稱之為堿性食品。

  葡萄、柑橘類水果食物吃的時候口感是酸味,這種酸是有機酸,但在人體内可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對體液酸堿性無大影響,原來與有機酸結合的鉀、鈉、鎂等在人體内最終代謝為帶陽離子的氧化物,體液呈堿性,故仍屬堿性食品。椰子、李子、桃、闆栗等産生堿性成分,亦屬堿性食品。而糧食谷類、禽畜、肉類、蛋類、魚類,還有白糖、甜食、白酒、啤酒等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較多,在體内經消化和代謝,其最終産物呈酸性,故稱為酸性食品。

  把身體"堿"回來

  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内多餘的酸性物質。

  多吃堿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堿性食物,堿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蔔、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内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産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堿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麼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鐘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随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早睡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内分泌燃燒,用内分泌燃燒産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飲食

  一天三餐中,早餐占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着肚子,體内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将導緻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睡覺時,處于休息狀态,因此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産生毒素傷害身體。

  少運動,整天坐着、又刻意選擇一些精緻的食物來食用;然而,缺乏纖維素會導緻腸子功能變差,這樣,我們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了。

  酸性體質吃什麼能改變

  酸性體質不僅屬于亞健康狀态,而且更容易發胖,那吃什麼改變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吃什麼才能改善體質呢?愛美網減肥問題庫,為網友解決一切減肥疑問。本專題為你解答吃什麼改變酸性體質,告訴你哪些食物屬于堿性食物,避開酸性體質帶來的危害,輕松養成易瘦體質!

  吃什麼改變酸性體質

  想靠改變酸性體質,那就需要多攝入堿性食物進行中和,一般常見的堿性食物有海帶、菠菜、西瓜、蘿蔔、香蕉、土豆、南瓜、大豆等蔬菜、水果類、茶葉、牛奶等,它們含有的堿性元素,例如,鉀、鈉、鎂等,比酸性元素,如氯、磷、硫等比例大,在體内的最終代謝産物呈堿性,故稱之為堿性食品。

  多吃堿性食物

  弱堿性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 蘿蔔幹、大豆、胡蘿蔔、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幹、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 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

  海帶可以說是堿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很好地糾正酸性體質。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堿“中和”體内的酸性物質,也起到緩解疲乏的作用

  少喝酸性水,如純淨水、可樂等,它們不利于健康。

  含鈣豐富的食品屬于堿性食品,含磷豐富的食品則是酸性食品。

  白米飯是弱酸性食物,以此為主食的中國人,如果沒有攝取相當量的堿性食物,就容易變成酸性體質。

  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措施

  首先,要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使機體處于良好的狀态. 其次,要進行科學的鍛煉,運動适量,貴在堅特,促進酸性物質的排除。

  再次,還要有一個合理的膳食.保證人體均衡營養。

  最後,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有效措施。

  1、酸性食物吃得過多。

  2、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污染、農藥殘留等。

  3、生活不規律,也容易導緻體液變酸。

  4、人體本身的新陳代謝産生的酸性物質排不出去。

  要改善酸性體質,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A、多吃堿性的食品: 海藻類、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堿性食品;

  B、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防止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奶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于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 或膝蓋的冷寒

  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适量的肉類是對的(沒有生長激素與抗生素),但老年人則以蔬菜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颠倒。

  d)人體内髒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于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松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 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别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預防酸性體質遠離腦癌

  近年來腦癌的發病率有增高之勢,約占全身腫瘤的5%,對人體損害極大,通過改善酸性體質,可幫助大家遠離癌症威脅。

  正常人的體質為堿性體質,理想狀态隻是小部分人,更多人體液pH值在7.35以下,即為酸性體質。任何癌腫都容易在酸性環境中生長,腦癌也不例外,處于亞健康狀态下的人們多為酸性體質,若身體長期得不到有效調理,癌症就會悄悄降臨。

  為遠離腦癌威脅,大家不妨從改善酸性體質上做起,調整體液酸堿平衡,将癌症扼殺在搖籃中,這是預防癌症的有效途徑。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養成科學的作息時間,不熬夜,早睡早起。煙酒屬于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緻酸性體質。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将減少1/3,這當然包括腦癌的發病率。

  2. 注意飲食。所謂“病從口入”,癌症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關系,大家生活中應多吃些堿性食物,如瓜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海帶等,而雞、鴨、魚、蛋、酒等均為酸性物質,盡量少吃;不要過多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更要些吃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

  3. 保持良好心态。應對壓力應做到精神放松,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中醫認為壓力導緻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調,代謝紊亂,導緻體内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緻精神緊張,引起氣滞血瘀、毒火内陷等,這一切都是癌症的隐患。

  4. 加強體育鍛煉。适當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癌能力,運動中多出汗可将體内酸性物質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有的專家稱如果人體能夠達到真正的酸堿平衡,那麼在身體上就可長壽,但是由于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因素,導緻了我們很多人都是出于亞健康狀态,所以在接下來我們應當警醒,着重于調理我們的體質為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