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育兒常見的6大煩惱

育兒常見的6大煩惱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6 13:41:04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論是教養、健康還是生活等方面,總有許多意外,讓家長煩惱不已,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本文從與寶寶相關的3個領域,包括疾病、營養與生活照顧,請專家針對最常見的煩惱提出解決方案。

  一、常見的營養問題

  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家長一定希望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長大,但就是有孩子在飲食上讓父母頭痛。

  Q1寶寶隻愛喝奶奶,不願意接受或更換輔食,怎麼辦?

  許多家長表示,寶寶到了應該使用輔食或轉換輔食種類的階段時(約1歲~1.5歲左右),總是胃口低落或不願接受,讓父母好擔心。以下幾點建議,幫助您和寶寶一起度過愉快的用餐時刻。

  少量多餐 家長可先以每餐1~2湯匙的份量,作為嘗試或變換輔食的目标,讓孩子先從少量食用,進而慢慢接受。

  經常變換輔食種類 建議家長可先利用主食(南瓜泥、山藥泥等)、蛋白質(蒸蛋或雞蛋豆腐等)及水果(香蕉泥、蘋果泥、水梨泥等)3大類食材相互搭配,以增加用餐内容多變性。不過不建議家長一開始就使用木瓜或猕猴桃等味道過重的水果。

  飯菜分開食用 許多家長喜歡将稀飯、肉松和豆腐全部拌在一起之後,再喂食孩子。但食材在經過攪拌之後,容易喪失原味,使得輔食整體的口感及味道變差。家長最好以分開喂食的方式,例如一口稀飯、一口豆腐慢慢喂食,不僅讓孩子吃到原味,也可從中觀察他的喜好程度。

  親子一起食用 孩子很喜歡模仿家長的小動作或說話的語氣,用餐時也是如此。很多寶寶對大人吃的食物比較有興趣,因此家長将欲喂食孩子的輔食放在自己的碗中,和孩子一同分享,提高寶寶的用餐興緻。

  Q2 寶寶體重過重怎麼辦?

  小兒體重過胖會帶來許多後遺症,如精神懶散、成人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疾病的幾率大增等等。最常見的肥胖原因不外乎是下列4種:

  活動量太少 由于現在雙薪家庭居多,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或帶他們出去走走,孩子缺乏适當的戶外休閑娛樂,許多寶寶也因此成了名符其實的電視兒童,整天黏在電視機前面不肯離開,活動量下降,體重也自然直線攀升。

  錯誤飲食習慣 有些孩子從小就有偏食的習慣,再加上父母沒有正确地引導孩子的飲食習慣,經常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卻忽略了蔬菜水果的重要性,飲食不均衡,造成體型走樣。

  嗜吃垃圾食物 很多孩子喜歡吃高熱量的油炸食物,如炸雞、熱狗、甜甜圈等,這些食物是導緻肥胖的很重要的原因。

  隻喝飲料不喝水 因為孩子嗜甜的緣故,可能隻愛喝飲料、果汁,卻從不喝水,有些孩子甚至把果汁當成水喝,熱量吸收比率自然提高。建議家長,以“水果泥”代替果汁,增加孩子蔬果纖維的攝取量。

  家長其實不必刻意為孩子節食或減重,隻要針對以上4種原因做初步的改善,例如提高兒童運動量、養成正确的飲食習慣、少吃高熱量油炸食物及甜食、多喝開水等。另外,家長也要注意孩子飲食内容的比重分配,以均衡、多樣化為原則,就能有效幫助減輕孩子身體的負擔。

  二、最常見的健康問題

  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家長不免對于孩子許多的突發狀況感到心急或焦慮。

  Q3 寶寶胃口不好,長不大,不像鄰居的孩子壯壯的,怎麼辦?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吃的愈多就愈好,但如此喂養不當容易導緻肥胖,反而對小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其實份量并不重要,飲食内容的均衡及多樣化才是家長應注意的重點。

  從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就應該詳細為孩子記錄生長的過程(如身高、體重、體溫等),如果這些長時間都處于穩定的狀态,說明孩子是健康的。

  Q4 孩子晚上不愛睡覺怎麼辦?

  很多父母親抱怨孩子晚上總是不肯乖乖入睡,吵得大人每天精神不濟。年紀愈小的嬰幼兒,其睡眠生理時鐘愈顯短暫,睡睡醒醒的次數頻繁。不過,随着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也會愈來愈集中。

  其實從孩子出生1個月以後,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分辨晝夜的差異,讓他知道白天亮亮的,有各種聲音充斥在環境當中。而到了夜晚則是黑黑的,一片甯靜,通過環境布置的不同,讓孩子從小了解白天與黑夜所代表的意義。

  因為喝奶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所以在夜間喂奶時,家長不需太過認真,隻需在喂飽後,讓孩子打個嗝就入睡,讓他覺得晚上喝奶是件不太重要的事。等到孩子3個月大左右,你可以發現,每晚大概隻需起床喂1~2次奶就已足夠。

  當孩子再長大一些,不睡的原因也随之更改。最常見的原因是有“分離焦慮症”。這是因為父母白天需要外出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縮短許多。但此階段是通過親情滿足依附關系最重要的時刻,難怪寶寶們隻想黏在父母身邊,而不願入睡。

  此時建立孩子良好的睡覺模式是最重要的,家長可以通過說故事、聽音樂或唱歌等方式,在睡前空出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享受親密的情感交流,并通過固定的睡前活動,暗示孩子睡覺時間即将來臨,孩子自然每天開心、安穩地入睡。

  三、最常見的教養問題

  對于家有1~3歲寶寶的家長來說,生活中種種不良習慣是家長在教養上最感頭痛的問題。

  Q5寶寶亂發脾氣,怎麼辦?

  家長可以發現,許多孩子如果稍不如意,就喜歡大哭大鬧、亂發脾氣。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由于他的口語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更容易哭鬧。此時,家長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轉移孩子注意力”。

  因為幼小孩子的哭笑都隻在一瞬之間,注意力容易分散。家長可先讓孩子哭鬧一會兒,讓他發洩一些不好的情緒,然後再突然拿出玩具或餅幹問他說: “咦!這是什麼呀?”孩子很快就會破涕為笑,并且忘記剛才所發生的不愉快。其實家長隻需使用一些小技巧,就可有效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另外,因為孩子年紀還小,遇到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決時,當然隻會用哭鬧來表示。家長與其大聲斥責孩子,還不如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還有利于親子溝通。

  Q6 和長輩發生教養的觀念差異,怎麼辦?

  由于現代雙薪家庭居多,父母白天需要外出工作,因此照顧孩子的責任通常落在公婆或其他親人身上。但由于時代不同及成長背景的差異,雙方也容易在 教養方面産生矛盾。很多父母說家中的長輩可能會在孩子面前做出粗魯的動作(例如一邊吃飯,一邊抖腳)或是不經意地說出不文雅的字眼,孩子在長期耳濡目染之 下,也會模仿學習這些不良的行為舉止,讓家長甚感頭痛。

  對于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家中每位成員都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孩子的模範。因此,家長第一步是先與長輩溝通,雖然無法要求長輩一時之間改正某些長年累積下來不好的習慣,但是卻要懂得在孩子的面前适度回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