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走路姿勢呢?有人肯定會疑問為什麼要注意這個呢?因為走路的姿勢能夠看出你有哪些疾病哦,下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通俗地講,人的下肢有3個關節,即髋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這3個關節的中心應在一條直線上,一旦這些關節出現問題,原有的步态就會發生變化。有些典型的異常步态對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義,通過望診即可作出診斷。
步态
間歇性跛行
是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後,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很快緩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繼續行走。但再行走一段時間後,上述症狀則重複出現。大部分人誤以為這一表現是下肢或關節出了差錯,其實這是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
高擡腿步态
走動時患腿高擡、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門檻之狀,又稱跨越步态。其主要是因為患者小腿伸肌癱瘓,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狀态,為避免走路時足尖蹭地而有意識将腿擡高所緻。此步态多見于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麻痹或外傷等,腎虛患者要小心。
搖擺步态
走路時患者軀幹兩側搖擺,使對側骨盆擡高,來帶動下肢提足前進。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軀幹都要向對側擺動一下,看上去好像鴨子在行走,又稱鴨步。這種步态常見于小兒先天性髋關節雙側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嚴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經損害者。
足跟步态
邁步時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穩,表現為軀體輕輕左右晃動,足背伸、足弓高。此步态可見于胫神經麻痹、跟腱斷裂、遺傳性共濟失調等病症。
畫圈步态
走動時表現為患腿膝強直僵硬,足輕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鈎。起步時,先向健側轉身,将患側骨盆擡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側髋關節為軸心,直腿蹭地并向外側畫一半圓前進一步。由于此步态多見于下肢痙攣性偏癱者,所以又稱偏癱步态。
拖腿性跛行
行走時,健腿在前,患腿拖後,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現為拖腿蹭地跛行。本病可見于兒童急性髋關節扭傷、早期髋關節結核或髋關節骨膜炎等。
保護性跛行
走路時患側足剛一點地,則健側足就趕快起步前移;健足觸地時間長,患足點地時間短;患腿邁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負重小,健腿負重大。這種保護性患足點地跛行,多見于下肢受傷者。
此外,臨床中常見的還有慌亂步态,多見于腦動脈硬化、腦腫瘤、頭部陳舊性外傷等;醉漢步态,主要見于小腦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見于多發性神經炎、脊髓型頸椎病;交叉步态,多見于大腦癱、截癱等病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勢,這是因為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骨骼長度、骨骼密度、視覺靈敏性、身體協調能力,以及體重、肌肉或骨骼受損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細微的差異。正常步态是通過骨盆、髋、膝、踝和腳趾的一系列活動完成的。
訓練步态六法
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勢,對改善關節功能、延緩關節退變是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并非每個人都能擁有健美優雅的步态。有的人穿高跟鞋走碎步,有的人揮動雙肩走正步,還有的隔很遠的距離就能聽見他(她)的腳步聲。
從專業角度看,穿高跟鞋走路,腳的姿勢不自然,必須使機體消耗更多的能量,以保持平衡,因此容易疲勞。如果鞋太緊,每走一步,腳就會感到痛,這也會影響正确的步态,走路可以減肥。
因此,應該少穿高跟鞋,多穿中跟或平跟鞋,這樣既省力又有彈性。要矯正不良步态應盡量少坐車,每天堅持步行。走路時,需保持昂首挺胸、肘部稍屈的姿勢。
專家總結出一套訓練步态的方法,效果很好,讀者不妨試一試
1.用腳尖走路,腿伸直、雙手叉腰、胳膊向後、挺胸擡頭,每天10分鐘。
2.慢走3分鐘,注意全腳着地,屈膝。
3.平穩快走兩分鐘。
4.用腳尖走,身體重心從一腳移到另一腳,屈膝走50步。
5.腳尖先着地,随後移到全腳掌,膝部快速屈伸走30~60步。
6.用華爾茲舞步前後移動,旋轉360度,華爾茲舞步轉大圈3~7分鐘。
這套方法堅持半年就能取到較好效果,對于扁平足也有治療作用。
走路能減肥嗎
走路燃脂的原理是:将食物裡含的油脂換算成“燃脂步數”,就算偶爾大吃一頓,隻要走相應的步數,就能消耗掉吃進去的熱量,不讓它轉化為恐怖的肥脂,自然讓你不怕吃胖。
就算一次隻健走10分鐘,也能效率燃脂!
比起偶爾做些激烈的運動,每天有空時就小小地健走一下,是讓身體容易燃燒脂肪的秘訣。
利用零碎時間,勤奮的小步走
你覺得需要一定程度的長時間運動或是做激烈的運動才能減重嗎?
最新研究指出,一次性健走30分,和每次健走10分×3次的減重效果是相同的。因此隻要有點空閑就快步健走一下吧,不用花大塊時間就能輕松揮别脂肪。
錯誤的走路姿勢讓你越走越老
走路的姿勢與健康息息相關,正确的走路姿勢能夠收到養生保健的效果,相反,錯誤的走姿會加速衰老、影響健康狀況。下面為你介紹走路時的5個保健要點,以免愛美的你在不知不覺間走向衰老。
1、理想的走路姿勢
頭部應該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腳下看,而是将視線保持在前方3至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樣,有一根繩子連接頭頂,頭部往上提拉,這樣可以讓頸椎合理支撐頭部的重量,舒緩頸部肌肉的壓力,而且頸部線條也能更流暢。
2、挺胸收腹
不要含胸,将胸部挺起來,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這樣能讓全身線條收緊,有助肺部呼吸。
3、手臂别插兜
走路時不要把手插在兜裡,最好讓手臂輕微彎曲,随着步伐自然擺動。
4、側面四點一線
讓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聳,也不要向後拉。如果想要檢測一下效果,可以讓家人從側面看,你的耳朵、肩膀、髋關節、膝蓋應該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身姿才顯挺拔、自信。
5、三步一吸氣
走路時要注意呼吸的調整,因為呼吸會影響人的體态。當你的呼吸急促或比較淺時,上半身就會比較緊張,容易造成駝背和聳肩,所以走路時可以根據步調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然後走三步呼氣一次。
盤點走路姿勢與健康養生的八種聯系
走路姿勢與健康關聯一:走路速度很慢
預警:壽命短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走路姿勢與健康關聯二:走路時手臂不搖
預警:後背下方存在問題
生理學家認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随之擺動。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怎麼搖擺,可能意味着他後背的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專家支招:糾正走姿先從糾正站姿做起
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先從糾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裡對着大鏡子自我檢查。人在照鏡子時會不自禁地挺胸擡頭。然後在走路時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勢,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傾。
走路時的正确姿勢應該是,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後突,步行後蹬着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内側。
走路姿勢與健康養生關聯三:腳掌先拍打地面
預警:椎間盤突出或中風
美國足病協會前主席認為,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這意味着,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學學淑女的正确走姿
頭部:最理想的走路姿勢,頭部應該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腳下看,而是将視線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樣,有一條繩子連接你的頭發,把你往上提拉。這樣可以讓頸椎合理支撐頭部的重量,舒緩頸部肌肉的壓力,而且頸部線條也能更流暢和優美。
胸部: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來,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這樣能讓全身線條收緊,女性的S曲線自然顯現出來。
手臂:不管是為了取暖,還是為了裝酷,走路時都不要讓手臂一直閑置在衣服插兜中,最好讓手臂輕微彎曲,随着步伐自然擺動,體現出韻律感。
肩膀:讓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聳,也不要向後塌。如果想要檢測一下效果,可以讓朋友從側面看看,這時你的耳朵、肩膀、髋關節、膝蓋應該在一條直線上,讓身姿更加挺拔和自信。
呼吸:走路時注意呼吸的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呼吸會影響人的體态。當你的呼吸急促或者比較淺時,上半身就會比較緊張,容易導緻駝背和聳肩,所以走路時可以有意地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然後走三步呼氣一次。
髋部:走路時,不要指望讓腰部承擔所有的重量,而是應該把重心放在髋部,這樣不僅有利于保持挺拔的身姿,也可以減輕腰部的負擔,畢竟天生柔軟的它還是不太适宜幹重活的。
走路姿勢與健康養生關聯四:步幅小
預警:膝蓋骨骼退化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一刹那,膝蓋應該保持筆直。如果不是這樣,則意味着可能是膝蓋骨的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推拿來解決。
走路姿勢與健康關聯五:羅圈腿
預警:骨關節炎
整形外科專家認為這種步态通常是由于膝關節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達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這種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齡增長造成骨骼損耗引起的,如果嚴重,可通過支架糾正。
走路姿勢與健康關聯六:内八字
預警: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炎症會造成内八字的步态,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征。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現為小腿無法伸直,向外側彎曲。這種步态非常與衆不同,看上去笨拙,雙膝并攏在一起,而踝關節外翻。
走路姿勢與健康養生關聯七:踮着腳尖走路
預警:大腦可能有損傷
雙腳踮着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的是,剛學走路的小孩多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态,不需要擔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帶孩子到兒科就診,進行排查。
走路姿勢與健康關聯八:跳躍着走路
預警:小腿肌肉繃太緊
這種步态更常見于女性,足科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她們長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過于緊繃,腳後跟一着地面就會迅速擡起,建議還是少穿高跟鞋為妙。
可見走路姿勢與健康關系很大,你的走路姿勢還正常嗎?
健步行走有十二種驚人療效
走路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當然我們平常的走路都是為了到達某個目的地,并不是刻意的去進行走路,也有現在的一些老人會通過散步來鍛煉身體。有句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人體的2/3肌肉都集中在下半身,随着年齡的增加,人下半身的力量就會減弱,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鍛煉來增強力量,最近包括以色列、美國在内的科學家們發現,溫和地健步行走,具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
最近在美國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書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邁大步,速度較快,雙臂擺動,擡頭挺胸。”别以為健步行走就是簡單的下肢運動,運動可以減肥。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健走可有效鍛煉身體各部位:
頭腦——促使腦部釋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吸煙的渴望。
背部——加強背肌力量,且對背部傷害較小。
腿腳——行走相當于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行走能治病
現代運動科學的新發現給健走鍛煉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點。
以色列科學家阿列克斯·奧辛斯基博士經過18個月的研究指出:“堅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偉哥。”他發現男人下肢運動神經與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經密不可分,每天四公裡,一周三次的行走鍛煉,對男性性功能障礙(ED)有67%的療效。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報道,一周步行三小時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美國《自然》雜志的最新報道稱,60歲以上的人,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癡呆。
一周步行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II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步行走路有哪些功效
1. 步行能增強心髒功能,使心髒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并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4. 步行可以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增加食欲,對于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習慣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戶外新鮮空氣中步行,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清晰、靈活,可有效消除腦力疲勞,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據有關專家測試,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時,連續堅持4個月者與不喜歡運動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銳,視覺與記憶力均占優勢。
6. 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可以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據專家測定,當煩躁、焦慮的情緒湧向心頭時,以輕快的步伐散步15分鐘左右,即可緩解緊張,穩定情緒,對養生有益。
7. 定時堅持步行,會消除心髒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
9. 步行能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保持人體的形體美。
10. 步行能減少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減少激素的産生,過多的腎上腺素的産生,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
12 . 步行可以保護環境,消除廢氣污染,對強健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延年益壽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走路姿勢看男性性格
每一個男性都有着其獨特的性格的,其實男性的在言語,行動方面都傳達着男性的一系列的性格特點的,甚至來說,走路也都有着其獨特的性格體現的,我們可以從一些細微的表現來看男性具體的性格特點的,這些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不同走路姿态的男性是潛在的顯示着其不同的性格的,透露着男性的不同的行事作風的,比如說,步伐急促的男性往往更加的精力充沛,敢于面對挑戰,辦事效率也會很高的,這些都是可以從走路姿态中看出來的,人們可以具體體會。
一、步伐急促的男人
這類男人是典型的行動主義者,大多精力充沛、精明能幹,敢于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适應能力特别強,尤其是凡事講求效率,從不拖泥帶水等。
二、步伐平緩的男人
這類男人走路時總是一副慢騰騰的樣子,别人無論說得如何急他都不在乎似的,這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派。他們凡事講求穩重,“三思而後行”,絕不好高骛遠。
如果他們在事業上得到提拔和重視的話,也許并不是他們有什麼“後台”,而是他們那種務實的精神給自己創造的條件,男人還要關注腎虛問題。
三、身體前傾的男人
有的男人走路時習慣于身體向前傾斜甚至看上去像貓着腰。
這類人的性格大多較溫柔和内向,見到漂亮的女性時多半要臉紅,但他們為人謙虛,一般都有良好的自身修養。
對于步伐比較的平穩的男性,他們往往是現實主義者,紮實可靠,憑借務實的精神在這個社會上逐步的提升,還有一些身體前傾的男性,往往性格溫柔,為人謙和,但是一般自我修養都是很好的,這些都是可以從走路姿勢中看出來的。
走路時昂首挺胸也是病 11種走路姿勢看健康
走路姿勢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素養,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挺直腰闆走路。另外,俄羅斯醫學專家爆出驚人語論:不少人體内部的不适都可以直接從行為中表現出來,可以幫助專家作出診斷。
1、喜歡變換姿
無論是站着還是坐着,經常不斷地變換姿勢,這是脊背部疾病的信号,例如骨質增生或者椎間有骨刺等。
2、走路時昂首挺胸
走路時昂首挺胸,像個木樁子一樣,回頭也不是轉動脖子,而是把整個身子都扭過來,說明他患有頸椎骨質增生,通常還伴有劇烈的頭疼或偏頭痛。如果頭有些側歪,則可能患的是頸肌炎症,走路可以減肥。
3、走路時雙肩前探
走路時雙肩前探,好像是在保護自己的胸腹部,頭部略微低垂,雙手總是扣在肚子上,這是胃腸道疾病的信号,他可能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疾病。
4、不能彎腰
腰彎不下去,需要彎腰時隻能挺直身子,把整個身軀向前傾,這是脊椎軟骨組織受損的症狀。
5、步态猶豫不決
步态猶豫不決,總像在尋找某個支撐點似的,很有可能是由高血壓導緻頭暈而引起的。
6、走路身體傾斜
走路時身體向一側傾斜是腎或膀胱疾病的征兆。
7、走路時小心翼翼
走路時小心翼翼,生怕撞到什麼東西,雙手則緊貼着身體,說明患有某種慢性疾病,而且伴有疼痛。
8、走路速度很慢——壽命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9、腳掌先拍打地面——椎間盤突出或中風
美國足病協會前主席認為,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這意味着,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總結:看完文中給大家介紹的從步态看疾病,親們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呢,普通的走路姿勢就能看出身體有哪些疾病,所以親們以後一定要有一個健康養生的步态,文中都有介紹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