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節的臨近,中秋禮盒如約而至。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們的贈品禮盒,另一方面則是公開售賣的禮盒,有趣的是,無論是哪種禮盒,對于中秋禮盒的讨論,似乎并不是誰家的中秋月餅比較精緻,誰家的月餅做的比較美味,中秋禮盒中附贈的小禮物反倒成為了社交的熱門。近期,某品牌的中秋禮盒在網絡社交平台悄然走紅,大家紛紛展示着這個禮盒中特有的密碼箱,消費者通過尋找答案破解密碼箱,就能夠搭建出一個火箭形狀的積木,可玩性頗高。
在各個社交平台中搜索不難發現,中秋禮盒中的贈品已經加入了“内卷”賽道,簡單的賀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禮品與文創主題相結合,于是我們看到了故宮角樓模型、火箭積木、玉兔擺件,甚至還有提線木偶等更為大型的附贈禮品,不少消費者會為了獲得有個性的贈品而去購買月餅禮盒,有點當代買椟還珠的意思,為什麼月餅禮盒裡月餅的存在感變低了?
作為一種節令食物,月餅本身要翻新出花樣不太容易,隻能在口味和外形上多下功夫,而月餅本身也不具備長時間保存的特性,不管口味再驚豔,吃過了就算結束了,瞬時的體驗不足以讓月餅成為社交上的硬通貨。而月餅禮盒裡的小玩具們有着中秋節的特殊加成,即便隻是一個普通的積木、玩偶,但帶上“中秋限定”這樣一個标識,一下子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社交上值得展示誇耀的産品,社交屬性和收藏價值遠遠超過了其本身的價值,“買椟還珠”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更主要的是,這些小玩具能夠留下來。
中秋月餅禮盒,無論是網上賣的,還是互聯網公司送的,都希望給人們留下一點東西,不僅僅是吃月餅時的味蕾,還有能長期保留下去的小玩具。在各類信息交錯的今天,人的記憶越發短暫,中午吃過的月餅,下午就記不得是哪家的了,這顯然不是那些互聯網廠家所願意看到的。所以說,小玩具就興起了,能留下來,能放在桌子上,能夠睹物思事,喲,曾經收到過你家的禮盒。相對的,在許多年後,過了哪些節日吃了多少月餅粽子早已忘了,這個小玩具依然能喚起當初的記憶。這就和收拾東西時看着小時候的東西默默發呆一樣,一件物品本身沒有多少價值,而它卻能喚起一段回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姜天聖
校對 陶善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