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寫結合的主題?讀寫融合,從關注閱讀材料的表達方式開始,在賞讀中發現文本中的語言密碼,在練寫中吸收和消化,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中融會貫通,對接生活,激發表達欲望,以緻能自由地創新表達我們依托統編教材“詞句段運用”,實踐讀寫融合,從三年級開始,進行由句群到段、由段到篇地訓練,以讀為基礎,讀中學寫,以讀促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讀寫結合的主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寫融合,從關注閱讀材料的表達方式開始,在賞讀中發現文本中的語言密碼,在練寫中吸收和消化,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中融會貫通,對接生活,激發表達欲望,以緻能自由地創新表達。我們依托統編教材“詞句段運用”,實踐讀寫融合,從三年級開始,進行由句群到段、由段到篇地訓練,以讀為基礎,讀中學寫,以讀促寫。
一、宏觀統整,厘清教材習作要素之間的邏輯鍊
首先,教師需要系統了解整個小學階段的習作目标,需要跳出教材站在學段的角度,宏觀統整。例如“寫人”的習作,三年級上冊是“猜猜他是誰”,三年級下冊寫“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四年級下冊寫“我的自畫像”,五年級上冊是“漫畫老師”,五年級下冊寫“形形色色的人”,年段不同,學情不同,要求自然也不一樣。教師在教學這一類習作時,就需要在準确把握年段目标的基礎上,清楚了解學生原有的“習作基礎”,清晰制定每一堂課的習作目标。
統編教材在編排單元習作要求之外,通過語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闆塊,把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習作知識或能力要素,進行了有序設計和安排。
經過梳理,我們發現有些内容隻安排了一次,有些卻反複安排好幾次。反複出現的内容,随着年段的不同,要求也有了變化。如:關于文章的題目,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安排是:“你覺得下面故事的題目有趣嗎?讀幾個這樣的題目,和同學交流。”其中的題目有“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胖驢和瘦馬”“大個子兔子和小個子狼”等。這個内容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些題目有趣之處是其中含有“反義詞”,并引導學生交流其他類似的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樣的題目。在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有這樣的安排:“讀下面各組題目,說說你的發現,和同學交流。”其中有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題目的,如“少年閏土”“軍神”等;有用主要事件作題目的,如“草船借箭”“開國大典”;有用主要事物作題目,如“竹節人”“橋”等;另一組題目“‘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就與三年級的類型是相同的。顯然,“關注文章的題目”這一要素,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增加了類别,提高了要求。
關于修辭手法的認識和運用,從四年級到六年級,陸續安排了設問、反問、比喻、排比、誇張等,其中,“學習排比”,在五年級下冊的要求是“照樣子說一說”,在六年級上冊的要求是“體會”特點,“說說這些寫的好處”。能力點也明顯提高。學習“比喻”,在四年級下冊的要求是“體會不同感情”以及“照樣子改寫”;在五年級下冊是要求把人比作物或把物比作人來寫,側重點是不同的。
關于“寫人”的習作内容,教材中漸次安排了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以及通過外貌神态描寫來刻畫人物内心等。其中關于“描寫人物的語言”這一能力要素,三年級上冊的要求是:寫語言時,提示語可以有三種不同位置;到三年級下冊,就要求“寫出人物說話時的表情”;五年級下冊要求“通過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内心”;到了六年級上冊,是“不用‘說’字,也能寫好人物語言”。
教師心中要有這張能力要素表,要清楚每個學段每個單元的習作都有着怎樣具體明确的習作教學目标,要能依據學情精準預設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标,有梯度地進行習作教學。
二、運用讀寫範式,由仿到創落實練寫過程
在表達中創設真實情境,這一點非常重要卻長期被忽略。統編教材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努力,希望能夠盡量創設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境,來滿足學生的表達需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托“詞句段運用”中的片段,化解本單元習作的重難點于每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創設真實的表達情境,讓學生在讀中悟寫,在讀中仿寫,在讀中練寫,在讀中會寫。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是“即景”,要求“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如何把習作化解到單元的教學中呢?該單元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第2題是:“讀下面兩組例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畫面寫具體的,仿照着寫一寫。”其中第一組例句是“夕陽西下,烏鴉歸巢。”與“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裡飛去。”這句話出自本單元的課文《四季之美》,于是,我們就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設計“窗外即景”“日落即景”或“雨中即景”的練寫片段,讓學生仿照課文第三段來寫,重點是展開寫。在學習《月迹》一課中,重點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在細讀“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着那竹簾格兒,先試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這段話,讓學生仿照片段寫“冬晨即景”這個話題。“讀寫融合”是一個信息從輸入到輸出,要素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過程,需要教師善于關注、多向反饋,根據學生的參與狀态、思維狀态、發展狀态,對課堂進行及時調控。
每一節課使用的片段範式,可以是本單元課文裡的,也可以是該冊課文裡的,還可以是小學階段其他課文裡的。當然也可以是課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寫的,也可以是名家名篇。例如,三年級上冊習作“我們眼中的缤紛世界”,教學中我們使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的選段“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淺青的,淺綠的,杏黃的。”讓學生聚焦“顔色”,通過深藍、淺青、淺綠等詞語學習,使用描寫顔色的詞語,即在單個表示顔色的字前面加上“深、淺、濃、淡”,我們把這樣表達顔色的詞語方法稱之為“深淺濃淡大法”。并由“杏黃”一詞引出三年級下冊的課文《火燒雲》中“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顔色天空都有。”這一句,學習描寫顔色的另一種方法:在表示顔色的詞語前加上一個事物的名字——狀物大法。
三、從内容到形式,營造情境鋪設寫作路徑
實踐讀寫融合,每一項訓練不隻是提要求或布置題目,而是要落實指導的過程。如描寫景物的習作,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描寫要具體生動,而且要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做到具體生動地寫:可以寫出景物不同時間裡的變化,可以抓住景物的顔色來寫,可以通過動靜結合來表現景緻的美,等等。如,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裡“寫一組連續的動作”這個“詞句段運用”訓練點,我們可以通過“讀一讀,填一填,品一品,寫一寫”來落實練寫過程。即:讀課文提供的語段,關注連續動作;在另一語段中填表示動作的詞,不能重複使用;試着把所填詞語進行換位,體會動詞的準确使用;觀看視頻,對連續動作進行描寫。
再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故事新編”,我們就對接了本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第2題“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樣描寫冬天的,再照樣子寫一寫其他季節”,讓學生在編童話中,從三個片段裡描寫冬天的三個角度“運用拟人、描寫動物、描寫景物”中選擇一種來寫自己故事中的季節。習作中,學生有的直接描寫景物,有的通過描寫動物來表現季節,這個讀寫融和遷移出來的片段,為學生的習作增色不少。
(作者單位:湖北鹹甯赤壁市教育局教研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