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經常感覺緊張該怎麼辦

經常感覺緊張該怎麼辦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8 15:55:13

  經常感覺緊張該怎麼辦

  1、要對自己有所了解

  正确分析自己屬于何種氣質類型,是屬于多血質型還是粘液質型,是屬于膽汁質型還是抑郁質型,以此來正确判斷自己是否具備應付面臨事物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心。即使不具備應付能力也不會有心理負擔,因是客觀原因所緻,這樣就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理狀态面臨事物,所謂知己知彼就是這個道理。

  2、對自己所面臨的事物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

  對其性質、内容、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對其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後果要有充分的估計和預見。隻有做到心中有數,遇事才能沉着,不慌,應付自如。

  3、要保持情緒穩定

  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關系重大的事情,人們開始面臨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于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于抑制狀态。其實,适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産生一種增力作用。

  4、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和身體狀态

  精神要盡量放松,對面臨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着,惶惶不可終日,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誇大事物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精神緊張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

  從心理學角度看,緊張是外部條件加于機體的刺激超出了機體的相應反應能力而引起心理不平衡。一個人處在極度緊張狀态時,往往會表現出驚慌、恐懼、憤怒、或者苦悶、憂愁、焦慮等情緒。這種情況也叫做緊張反應,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的變化、行為改變和心理活動異常等。植物神經系統的變化如手或全身顫抖、出汗、皮膚發紅或發白、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行為改變如肌肉僵直、動作不協調、用力不當、多餘動作增加等;心理活動異常如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記憶缺失、思維遲鈍等。緊張反應又稱緊張綜合症。當緊張消除後,上述症狀自動停止,機體又恢複到原來狀态。

  緊張反應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對人體健康一般無大影響。但如果外界刺激過分強烈,人較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态中,有可能引起疾病和死亡。

  現代醫學認為,精神緊張可以導緻許多種疾病,例如胃潰瘍、胸腺退化、神經衰弱、免疫功能降低等。調查表明,平時到醫院看病的人當中,有60%以上的人是由于精神緊張而患病的。有些人的疾病是長期處在緊張狀态之中而形成的,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老年人再就業之後,以老年之軀做中青年之事,尤其容易處在緊張狀态之中。老年人生理機能已開始衰退,所以在緊張的狀态下,身體很容易出毛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