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伴随着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火箭尾焰劃破如墨的夜空,天舟四号貨運飛船在長征七号遙五運載火箭的托舉下一飛沖天。
5月10日淩晨,天舟四号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2022年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天舟四号貨運飛船發射瞬間。屠海超 攝
觀瀾千年的古城紫貝,在這個夜晚,目睹了中國航天的又一次起航。
5月9日22時許,椰風習習,發射塔架處,燈光照射得分外明亮。遠遠望去,長征七号遙五運載火箭在塔架“包裹”下呼之欲出,天舟四号貨運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
曾經,古人對天宮充滿向往,那麼如何到達天上呢?《博物志》中記載,銀河和海相通,有個住在海邊的人乘槎登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先祖對于利用交通工具暢遊天宮的渴望。
如今,神話傳說從夢想走進現實,中國空間站被稱為“天宮”,中國貨運飛船是“天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
“去年以來,我們先後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貨運飛船,圓滿完成了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鄧洪勤說。
此次天舟四号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長征七号火箭第5次、文昌發射場第17次航天發射。據他介紹,天舟四号貨運飛船總長約10.6米,最大起飛重量13.5噸,為空間站上行運輸和在軌存儲、補給物資,支持開展适應貨運飛船能力的空間運用和技術試驗……
5月10日淩晨1時許,在人們注視下,發射塔架回轉平台徐徐打開,火箭上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載人航天”字樣格外醒目。此時距離發射還有不到1個小時。
天舟四号貨運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屠海超 攝
與發射塔架隔海相望處,是發射場銅鼓嶺測控站。發射過程中,年輕的雷達崗位操作手們緊盯屏幕上兩道短小的“杠杠”,這兩道短小的“杠杠”,對他們而言,就是當前在空中響徹雲霄的長征七号火箭和天舟四号貨運飛船。
機房内,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雷達技師管世磊。9年來,他見證了銅鼓嶺測控站的建設發展,從光秃丘陵到繁榮翠綠,從一無所有到“萬裡海天第一棒”,管世磊參與了超過百次的航天測控任務,成功解決了試驗任務中的10餘種故障,被大夥親切地稱為“老管”。
然而9年來,管世磊卻從未現場看過火箭發射,每次陪伴他的,隻有火箭發射帶來的轟鳴聲和電腦屏幕上的“杠杠”。
機房裡,大到一個儀器、一隻扳手,小到一顆螺絲、一塊抹布,都編上了專屬号碼,他們需要24小時不間斷值班。每當極端天氣發生時,收集、分發、交換,将天氣背後的“小動作”快速捕捉,提前預警将數據快速上傳,為火箭騰飛守護最佳“天窗”。
“各号注意,30分鐘準備!”1時26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的口令響徹發射場。
天舟一号任務一級動力系統箭上小組長、天舟二号任務01指揮員、天舟三号任務01指揮員……一路走來,王宇亮與“天舟”結下不解之緣,年輕的他伴随着這座年輕的發射場共同成長。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像王宇亮一樣年輕有為的航天人還有很多:馬亞奇、廖國瑞、符一行、肖建、周承钰……依托“嫦娥”、“天問”行星探測、空間站建造等“國字号”工程,這裡已經成為優秀青年展現才智的舞台。
90後助理工程師莊佳泰因為兒時觀看“神舟”發射新聞畫面而傾心航天,如今成為文昌航天發射場氣象團隊中的“新星”。走上崗位僅2年多,他已經參與到了此次任務氣象預報保障中。
從最初“預報考核連走麥城”到如今“任務預報會商侃侃而言”。其間是無數日夜與雲圖數據的博弈,更是無數次訓練考核的摔打。每當頂着星星上班下班,莊佳泰在仰望星空時,總能感到星辰大海的夢想是那麼真切。
應用淺層風預報技術保障船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生成數值技術定量化預報産品……為保障好此次任務,為船箭飛行提供更加精準的預報,是莊佳泰和氣象團隊同事們連續奮戰好幾周的心血。
這一夜,“天舟”第四次征途在他們手中開啟。
“各号注意,15分鐘準備!”
1時41分,伴随着倒計時口令,人們的神經再次緊繃。
當天執行的天舟四号任務,是2022年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任務,其成功發射,關系到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順利完成,環環相扣、意義重大。
針對此次任務火箭測試發射流程,文昌航天發射場團隊由原先的35天優化為27天,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大。鄧洪勤說,發射場系統立足“早”字抓好任務準備工作。
曾經,他們在長五B首飛任務中,成功排除射前3分鐘故障;在探火任務中,打赢了“36小時攻堅”;在嫦娥五号任務中,頂住深度并行、7輪台風的空前壓力;在天舟二号任務中,越是艱險越向前勇奪成功……一個個動人故事,訴說着中國航天人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浩瀚征程。
“各号注意,5分鐘準備!”
“各号注意,1分鐘準備!”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指控大樓、測控點号、觀光平台……人們屏住呼吸、心跳加速,一雙雙眼睛緊緊盯着即将騰飛的火箭。
“5、4、3、2、1,點火!”1時56分,烈焰噴薄而出,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号火箭托舉着天舟四号騰空而起,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迹,飛向宇宙。
天舟四号貨運飛船發射瞬間。屠海超 攝
經久不息的掌聲響起,歡呼聲、喝彩聲連成一片。當慶賀成功的“大紅屏”亮起的那一刻,文昌航天發射場向世界宣布:2022年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站在“大紅屏”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航天報國、航天強國是航天人的初心使命,我們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創新突破,在一次次追夢奮鬥中不斷創造更多中國奇迹。”
此次任務後,文昌航天發射場今年還将執行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和天舟五号貨運飛船3次空間站建造任務,完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
“我的寶貝,當你醒來的時候,媽媽已經進場了,答應陪你過的生日,又失約了。親愛的寶貝,不能陪伴見證你成長的快樂,媽媽心裡同樣遺憾,但是,媽媽選擇了這項神聖的事業,已經做好了奉獻的準備……”這是任務啟動進場前,低溫加注系統工程師鄭豔寫下的話。
這段話,鄭豔并沒有舍得讓孩子看見,卻讓人們讀懂了航天人忠誠奉獻的心聲。對航天人來說,工作上的苦不算苦,怕的是心裡的那份苦,是對家庭的那份虧欠。可是他們卻守着這份事業、這份夢想。
自2016年,長七、長五兩型火箭成功首飛以來,中國航天人已陸續将“天問”“天和”“嫦娥”“天舟”成功送入太空。如今,天舟四号“泛舟”銀河,相會“天宮”,拉開了新年度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大幕”。
這一刻,無數夢想再一次被火箭升騰的烈焰照亮。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