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1:04:05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石家莊81歲老人手繪1450期家庭報)1

【開欄語】

40年改革圖治,40年砥砺奮進,40年成就輝煌,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中國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河北也借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浪潮中,生活在燕趙大地的你我,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從今天起,河北青年報将推出“緻敬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融媒體報道之記錄者”。他們是七千多萬河北人民的縮影,他們或用文字或用鏡頭記錄着改革開放40年來,生活的變遷、行業的巨變,以及我們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石家莊81歲老人手繪1450期家庭報)2

81歲的張天賜老人神采奕奕地講述着家裡的變化

1978年12月1日,清晨,妻子照顧孩子,41歲的張天賜則伏案疾書。收音機裡響起他最喜愛的歌唱家李谷一的歌,新一期的《曙光報》呈現在他的筆下,他用心記錄着家裡的點滴故事。

2018年12月1日,清晨,兒女已不在身旁,81歲的張天賜站在床邊,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兒洗臉、穿衣,卧室床邊的書櫃上放着一整排《曙光報》的合訂本。

40年滄桑巨變,張天賜老人的小家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努力将記憶珍藏在家庭報裡。看似瑣碎的家長裡短不僅留下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還把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呈現了出來。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石家莊81歲老人手繪1450期家庭報)3

47年的家庭報記錄着這個家庭點點滴滴的變化

記錄載體·手繪家庭報

家庭報跨越47年 見證生活巨變

手繪家庭報的老人名叫張天賜,今年81歲,老家在天津。18歲時他被分配到石家莊國棉二廠工作,1960年,被轉分到石家莊市水泵廠上班。

因為早年離家,寫信是他和家裡唯一的聯絡方式。後來,張天賜的弟弟去往河南工作,一家人分居三地。張天賜就想着自己辦一份報紙,将身邊的事兒都記錄下來,郵寄給父母、姐姐和弟弟,讓他們了解自己在石家莊的生活。

1960年2月,家庭手繪報正式創刊,起名“曙光報”。“起這個名字是期望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張天賜老人說。

截至2007年4月停刊,這份家庭報跨越47年,共計1450期,均是老人手繪而成,其中1200多期是1978年以後制作的。看似瑣碎的内容中,展現了全家人半個世紀以來的生活變化,也折射出這個時代的變遷。

家庭報停刊以後,張天賜老人又用了将近10年的時間,和弟弟一起合作,以家庭報上連載1000多期的《我的一家人》為藍本,創作紀實小說《我們溫馨的港灣》。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裡,充滿了城市發展的印記。

“我在石家莊生活了63年,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這座城市的變化。從泥土路面到路橋暢通,從低矮房舍到高樓林立,這座城市一直在迅猛發展。”張天賜老人說。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石家莊81歲老人手繪1450期家庭報)4

照顧老伴兒是張天賜老人每天的主要工作

記錄内容·愛情親情

一輩子沒說過愛字 全寫進文章裡

18歲來石家莊工作,25歲與妻子結婚組建家庭,張天賜算是在異地安了家。他的家庭報裡,有大量父母來石家莊探訪他們夫妻二人的記錄,以及他和妻子一起奮鬥讓這個家越來越溫馨,越來越富裕的記錄。

“1981年,我和芬購買了家裡第一台電視機,金星牌,435元。”

“1981年,恢複高考後的第五年,大兒子考上省重點大學。”

“1986年,我分到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

“2004年,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

……

芬是張天賜在文中對妻子張萍芬的愛稱。生活中,張天賜從來沒有叫過妻子的名字,也從未說過一個愛字,他将一輩子的感情全都寫進了文章裡,家庭大事記的背後濃縮着他和妻子風風雨雨攜手走過的半個多世紀。

張天賜的第一輛交通工具是妻子悄悄給他買的鳳凰牌自行車。家裡擁有的第一台電視機,是夫妻倆近半年的工資。晚上睡前三個小時,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成了最美的時光。他在家庭報裡寫到,親情是排在第一位的,妻子給予他的不僅是甜蜜的愛情,還有相濡以沫的親情。

“我年輕的時候不太愛說話,就是喜歡寫,把我們家的事兒都寫下來。”張天賜說。老人總是用“事兒”這個詞來總結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對家人的“情”。他記下的是事兒,留在紙間的卻是濃濃的情。

森林防火感人故事繪畫(石家莊81歲老人手繪1450期家庭報)5

張天賜老人沒事會上上網,感受更便捷的生活

記錄内容·生活變遷

從土坯房到三室一廳 搬了9次家

“這幾十年的變化太大了,光搬家就搬了9次。從土坯平房住進多層樓房,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張天賜老人回憶,他剛結婚時的“婚房”隻有12平方米,還是借住别人家的民房。牆體除地面幾層磚外,全都是土坯打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和妻子搬到了筒子樓裡,住房質量提升了一大步。“但那時候我們住的4樓白天沒水,每天夜裡妻子都從床上爬起來接水再倒進水缸裡,第二天做飯用。”張天賜老人說。

1986年,在經曆了多次搬家之後,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張天賜分到廠裡在煤機街新建的三室一廳、雙面陽台的單元房。在這套房子裡,張天賜和妻子将三個子女撫養成人,也将父母接來頤養天年。“這次搬家是我們全家最盛大的節日,妻子開心地領着孩子們布置新房子。”

之後的日子裡喜事連連,随着工資的逐年提高,張天賜和妻子開始着手家庭的“基本建設”,先後購置了洗衣機、冰箱、音響、空調、電腦等家用電器,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記錄内容·家風傳承

把文字作為禮物 送給孩子們

2014年,張天賜老人的妻子由于洗澡時跌倒摔傷,導緻癱瘓在床。每天照顧老伴兒,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但他心裡依然充滿了感恩。“得益于國家的醫保政策,老伴兒的醫藥開銷能夠報銷絕大部分。”他曾在日記裡這樣寫着。

夫妻恩愛,家庭溫馨,是張天賜給孩子們最好的熏陶。“我的家庭報裡記錄了我的父親母親,我和妻子,還有我的孩子們三代人的故事,這些家庭事件裡也能反映出來我們整個家庭氛圍的傳承。”張天賜介紹,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和父親書信往來,後來他開始用手繪家庭報的形式和自己的子女互動,他的子女也會寫一些家庭散文“發表”到家庭報裡。

張天賜說,父親那一輩就充滿了溫情,他很開心将這種美好的感受也傳遞給了孩子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我沒有什麼遺産留給後人,想把自己的文字作為小小的禮物送給孩子們,希望他們發揮我家勤勞、儉樸、正直、誠信的家風。”

寄語時代

邁好家庭一小步 促進國家一大步

進入新世紀後,張天賜的三個子女相繼成家立業,都買了100多平方米的高層住房,買了車。他說祖輩們想到的、沒想到的好日子,他和妻子都享受到了。

“我們唱着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着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張天賜老人說這句歌詞就是自己的心聲,像極了他家裡的生活。

“現在和子女、親友通訊都用手機或微信視頻通話,旅遊探親坐動車、高鐵。家裡想吃什麼用什麼上網一搜,快遞就送上門來,生活真是太方便了。”張天賜老人感慨。

“邁好家庭的一小步,才能促進國家前進一大步。願新時代裡,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張天賜老人寄語。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劉冉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崔華瑞

■編輯/劉潔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