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8:47:37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曾仕強每日箴言」


提到人生境界,很多人都會想到那段充滿禅機的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三句話就代表了三重遞進的境界,需要在人生漫長的曆程中逐漸開悟領會。

其實,所謂境界究竟是什麼?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

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一種自我修持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修為與素養。

境界是需要通過修煉達成的,飽含人生智慧與修養的高低。

今天,我們分享三個人生境界,看看你能達到幾個?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2

1

人生的自保法則:自求多福

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福氣,而且處處在求福氣。因為福氣越大,象征人生越舒适、安全、順吉。

家家戶戶,到了過年的時候,喜歡在大掃除之後,貼上一個福字,祈求春滿人間的時候,能夠五福臨門。

生而為人,基本上已經十分有福氣。人生難得,并不是随便能夠做人的。

但是,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命運比别人差,沒有别人那麼大的福氣,經常怨天尤人

怨天的意思,是埋怨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同樣是人,老天爺對别人的照顧特别多,而對我這個人卻很少。

尤人的意思,則是埋怨大家沒有同情心。為什麼明知有些地方我不如人,卻狠心地使我難堪?用來彰顯我的無能,使我承受不如人的痛苦!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3

福氣有多大,取決于自己的心

心想自己的福氣很大,自然就大,這叫作心想事成。

有多大的福氣,好像是自己求得來的,自己求得多,福氣便大,這叫作自求多福。

笑口常開的人,福氣最大。

問題是怎麼笑得出來?

要笑得出來,起碼心胸要廣闊,無論好壞、美醜、善惡、高低、長短、多寡,都要能夠大度包容。

這樣的修養,是看得開而不是看破。看開而不看破是自求多福的有效途徑。

看開的意思,就是這一生所要做的事情,既然已經陸續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就應該愉快地去承受,并且從好的、善的、美的、高明的這一方向來努力,盡量避免壞的、惡的、醜的、低劣的情況發生,使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表現出可喜的一面。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4

一般人喜歡說看破,這是一種誤解。看破是一種消極,很容易使人心灰意冷而意興闌珊,提不起興趣來。

我們最好是看開一些,但是不一定要看破。

人生的自保法則,不應該是看破,卻必須看開,才能夠自求多福。

福氣是自求的,不能夠放棄,也不能夠消極,應該積極地追求。

保持怎麼樣都滿意的心态,重視努力的過程,并不計較結果的得失,便是看得開的表現,這樣你的福氣就會越來越多。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5

2

人生的自持之道:知足常樂

常言道,知足常樂。

我們因滿足而快樂,得不到滿足大多會帶來痛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問題是滿足和沒有滿足,就算各人的看法相當一緻,彼此所感受的程度,也各有不同。

可見滿足或沒有滿足,不但定不出統一的标準,而且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異。

可以說同樣的情況,各人卻産生未必一樣的反應。猶如寒天飲冰水,各有不同的滋味。

人和人不能比,也不必比,就是這個道理。

滿足的标準,原本各人不一樣。也就是一個人滿足不滿足,決定于自己的感覺,與他人無關。

有的人很容易滿足,有些人則非常不容易滿足。

一般說來,容易滿足的人,比較快樂。因為他的标準不高,很容易達到,所以很快就覺得滿足,從而獲得快樂。

尚未達到自己所定的标準,就會産生沒有滿足的感覺。

然而,這種滿足的标準,并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我們後天自己所定的。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6

不知道是自己所要的結果,卻任意以自己或他人的标準來評量,增加自己沒有滿足的感覺,引起自己的不快樂,這是不是相當愚蠢的反應呢?

知足的意思,應該是自己知道原先的計劃,如今已經依照原計劃完成,怎麼不樂呢?

求仁得仁,求義合義,理應十分快樂才對,怎麼還能夠怨天尤人呢?

人要知足,必須先知命。

命中如此,又是自己自作自受的結果。何況自己一直努力在改變,依然如此,更應該欣然接受,覺得十分快樂。

由此可見,知足常樂的關系,在是不是已經盡了人事,如果是的話,當然常樂!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7

知足常樂,是個人内在的感受。

人生的自持之道,即在知足常樂。知道一切都是自己安排的,隻要盡力而為,所有的結果,都應該十分滿足,因而産生無比的快樂。

未盡人事,不應該知足常樂。已盡人事,便不能夠不知足常樂!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8

3

人生的最佳狀态:清澈自在

人從生下來開始,必須依賴父母或他人的幫助,才能夠獲得生存,而且依賴的時間相當長。

現代人和往昔的人相比較,顯得越來越久。

父母給予子女某些東西,從某種角度說起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既然生了子女,便應該負起責任,把子女教養成人。

教和養基本上都脫離不了給予,非給不可。

問題是子女年幼無知,以為外來的給予能夠長久依賴,養成向外追求,衣食住行都要依賴他人的習慣,甚至于動定行止都不能自決。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9

這樣的人生,怎麼能夠活得自在?更談不上清澈。

有病就要找醫生,有事就要找别人,有問題便求神明,有苦惱即責怪他人。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證明大多數人,根本不能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然不可能保持良好的自在狀态。

但是,我們也不主張有病不找醫生,有事自己承擔,有問題不問神明,有苦惱指責自己。因為這樣一來,同樣不能自在,也不是一種好的生活。

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把有病和無病合起來想。将找醫生和不找醫生也合起來看。

發現有病,當然要找醫生,讓醫生診斷之後,就應該忘病,把自己當作無病看待。

不需要一天到晚,想着自己的病,反而加重了病情,并沒有好處。

應該服藥,要按時服用。但是服完之後,就要忘掉服藥這回事。依照醫生的建議,過正常的生活。

人生最要緊的就是生活,而生活必須清澈自在。我們就應該在本體和外求之間,求得合理的平衡點。

換句話說,凡事盡量靠自己,卻不完全排斥外來的助力,豈不更加符合天助己助或者人助己助的原則?

不偏向于外,也不執着于内,才是合理的不執着。在本體和外求之間,來去自如,抱持無可無不可的心态,當然清澈自在。

無可無不可,并不是雙腳踏雙船,抱着投機取巧的心态,随時放棄其中的一艘。

無可無不可,是盡量減少人為的思慮,把利害關系放在旁邊。任由直覺來決定,可即可,不可便不可。

當一個人内心沒有得失和成見,情緒上也不覺得緊張,觀念上能夠不執着,就已經進入空無的狀态。這時候靈感非常活躍,自然很快就出現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清澈自在,是人生的最佳狀态。猶如水缸裡的清水,若有任何東西,立即透明可見。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10

不論能不能成佛,甭管能不能成聖,更不必操心能不能成神。

我們既生為人,便應該好好地生活,把人的角色扮演好。

一切世俗的責任,都應該用心善盡。

所有的欲望和心願,都需要合理地滿足。

争取時很積極,得失且聽其自然,當然清澈自在。

曾仕強有大出息的人做到三點(能做到這3點的人)1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心若滿意,人生就美好了;心若知足,人生就幸福了;心若自在,人生就圓滿了。

所謂人生境界,到最後不過是問心無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