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人想要身體鍛煉,應該怎麼做呢?在飲食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呢?冬季裡天氣也是比較寒冷,我在我們渾身的各個關節器官都會處于一個非常僵硬的狀态,所以在平時的時候,冬季裡老人要想養生鍛煉的話,我們應該注意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呢?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1、 重視飲食調理
中醫素有“虛則補之”、“寒則溫之”之說。因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要注意溫補腎陽,多吃些瘦肉、禽蛋、魚類、豆類等含高蛋白質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溫熱食物和含多種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膚幹燥,并可滋潤髒器,增進食欲,驅寒保暖。
2、講究心理衛生
冬季是閉藏的季節,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化與人的心理狀态息息相關。因此,老年人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樂觀情緒,豁達開朗,精神愉快。
3、改善居室環境
冬季門窗緊閉,室内空氣幹燥、污濁,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内溫度的同時,應注意室内空氣流通和溫度調節,天氣晴朗時要打開門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4、進行體育鍛煉
冬季不可整天呆在室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堅持每天鍛煉。這對增強體質、防病保健大有裨益。鍛煉的項目、強度可因人而異,合理選擇,循序漸進,盡量多進行一些全身性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慢跑、做操等。
5、注意保暖
由于老年人的主要髒器老化,功能減弱,适應性差,故當寒潮襲來時,高血壓、中風的發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容易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衰。嚴寒還是傷風感冒、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哮喘病的重要誘因。因此,冬季老年人的衣着要松軟、輕便、貼身、保暖。
老年人冬季鍛煉七大需知
不少老人熱衷于鍛煉,但冬季天氣寒冷,鍛煉也需注意。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多多少少有一些慢性病,冬季運動是對付這些慢性病的好方法,但老年人在冬季運動時要特别注意安全,有7個需知要遵守。
1、不要過早運動。這是因為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對氣溫急劇下降的适應能力差,易受寒冷刺激發生痙攣、血管收縮;加之經過一夜睡眠,血液黏稠度高,血液循環阻力增加,如果進行大運動量鍛煉,容易發生心肌梗死、腦梗死、腦溢血等嚴重後果。外出運動最好選在上牛10時到下牛5時,并注意保暖,應選在背風向陽處,不要在寒風凜列的陰暗處鍛煉身體。
2、不要空腹運動。運動需要能量,空腹運動的能量來源主要靠脂肪分解,此時,人體血液中遊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老年人由于心肌能力較低,過剩脂肪酸帶來的毒性往往會引起和加劇老年人的冠心病、動脈硬化。老年人在晨練前,最好先補充一定的能量,如熱果汁、含糖飲料等;在進行長時間野外運動時應攜帶充足的食品或高能量的便攜食品 (如巧克力等)。
3、不要疲勞運動。老年人不宜做劇烈活動,應選擇中小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散步、徒手操等。不宜做倒立、較長時間低頭、驟然前傾彎腰、仰卧起坐等活動。這些動作易造成顱腦血壓驟然升高,影響心腦功能,甚至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肌肉收縮力減退、骨質疏松,也不宜做翻筋鬥、大劈叉、快速下蹲、快跑等運動。
4、不要運動後“急刹車”。人在運動時,下肢肌肉血液供應量急劇增加,同時将大量血液自下肢沿靜脈流回心髒。如果運動後突然靜止不動,就會使下肢血液淤積,不能及時回流,心髒進血量不足,會引起頭暈、惡心、嘔吐,甚至休克,老年人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運動後應繼續做些緩慢的放松活動。
5、不要貿然做戶外運動。人到老年,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末梢循環差,抗寒免疫能力遠不如年輕時強,若貿然到室外運動,受冷空氣或風寒侵襲,會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阻,抵抗力降低,導緻黏膜發炎、流涕、咳嗽,誘發感冒、胃痛、心絞痛等疾病,因而不可忽視保暖。
6、不要從事危險運動。安全是老年人冬季鍛煉的頭等大事,要注意預防運動意外、運動創傷和疾病發作。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應從事平穩、輕緩、舒展的體育運動。同時攜帶必要的應急藥物。一旦身體感到不适,應及時呼救。
7、運動後加強營養。運動後,老年人應該在保證正常飲食需要的基礎上,适量增加糖、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攝取。可從糧食、豆類、辣椒、菜花、蘿蔔、白菜的進食中補充營養,但忌暴飲暴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