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的食物
時下,走進超市,你會發現很多食品都打出“非油炸”的宣傳口号來吸引消費者。通常來說,非油炸的方便面、膨化食品要比同類型的油炸食品銷量更大。
可以說,油炸這種加工烹調方式的确是不利健康的,這是因為油炸食品油脂的含量都比較高,會帶來過多的能量,從而導緻肥胖;蛋白質、澱粉在油炸時,很容易産生雜環胺和丙烯酰胺等緻癌物;油炸的溫度往往比價高,
不利于食物中對熱敏感的維生素的保存。因此,油炸的食物還是要少吃一些。那麼,隻要是非油炸的産品,就一定有利于健康嗎?就一定意味着低脂肪嗎?未必如此!
非油炸不等于低脂肪
不少所謂非油炸的脆片食品,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飽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榈酸或硬脂酸。
電影院、小攤販所售賣的爆米花應當是真正的非油炸食品吧?但是,它們會加入不少植物奶油,以增加酥脆口感和香氣。
在純粹的膨化食品中,比如一些新品種的米花、雜糧米花當中,很多品種加入了大量人造奶油,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西餅屋裡面出售的奶油蛋糕、面包、餅幹,統統都是用焙烤的方法加工而來,而非油炸。但這并不代表它們更加健康。
這些食物在生産過程中要加入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物起酥油等氫化植物油,其中同樣含有臭名昭着的反式脂肪酸。
那些美味的蝦條、妙脆角之類膨化食品,是用擠壓膨化方法生産的,不需要油炸。但這絕對不意味着低脂肪。
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數産品甚至高達30%以上,比起油炸制成的鍋巴和油炸方便面來毫不遜色。
非油炸也可能産生丙烯酰胺等緻癌物
很多人不吃油炸食物,一方面是因為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會帶來過多的能量;另一方面,油炸食物的加工溫度比較高,澱粉容易在高溫油炸時産生丙烯酰胺這樣的緻癌物。
那麼,油炸的薯片、方便面等食物會帶來丙烯酰胺,而非油炸的就沒有嗎?
以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薯片為例,普通的薯片是油炸出來的,而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烤出來的。而烘焙的溫度往往要達到兩百度以上,甚至于有些時候,焙烤的溫度比油炸的溫度還要高。
而當烤制溫度超過140度,同樣會産生丙烯酰胺。因此,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的也未必健康。
油炸與否,不是選擇食物的唯一依據 那應該符合正确選擇呢?請點擊到下一頁了解詳情
很多人選購食品時,往往隻看是不是非油炸。而實際上,是不是非油炸并不是判斷一種食品健康與否的準則。要評價一種食物是否健康,一定要從多方面入手。
1.要看食物的配料表
配料表揭示了食物的真相,通過看配料表你會發現這個食物是由哪些原料加工而來的。在配料表中,有這樣一個規律,排在最前面的成分,是含量最高的。
因此你可以通過看配料表來判斷這個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如果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熱量的原料,那這種食物的熱量肯定低不了。
2.要看食物标簽上的營養成分表
現在國家鼓勵企業标注營養信息,很多食物都開始标注營養成分表了,這個表格更加直觀的标明了食物中的熱量以及各種主要營養素的含量。
對于現代人來說,同樣類型的食物,油脂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熱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食鹽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大家通過對比營養成分表,可以多選擇那些能量較低,微量營養素含量較高的食物。
3.要看食物的加工方法
油炸的加工不利于健康,這是衆所周知的。同時,我們要挑選那些加工溫度低,加工過程簡單的食品,這樣的食品營養素的保存率最高,也最安全。
此外,我們在選擇食品時,還應該多關注其中添加的色素、香精、防腐劑等成分,盡量選擇天然一些,構成上簡單一些的食物。盡管這些食品添加劑對人體不會構成傷害,但它們對人體也沒什麼好處,所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要戒掉油炸食品嗎?
很多人在得知油炸食品不健康以後,便下決心要戒掉油炸食品。而實際上,我們身邊有很多食物都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隐患。
油炸食品能量高、水果蔬菜有農藥殘留、牛奶裡面有抗生素、水産品裡有重金屬、豬肉裡面可能有瘦肉精……,甚至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如果你要把每一種不安全的食物都戒掉,那你無法生存。
所以,像油炸食品這樣美味但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我們未必非要戒掉,隻要做到适量、淺嘗辄止即可。就像古人所言: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總之,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未必都健康!選擇食物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僅僅看油炸與非油炸。
【微營養】
【一百克話梅含鹽8.2克】
很多人認為話梅是水果制品,很健康,于是把話梅當成常備零食。而實際上話梅經過炮制,營養素大量損失,還要加入多種防腐劑和甜味劑。
更要命的是每百克話梅含鈉3280毫克,若折合成鹽為8.2克!所以,如果你想早點加入高血壓、胃癌、骨質疏松的大部隊,就每天來一包話梅吧! (作者:王旭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