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姐,40歲有高血壓病史(服藥控制中),主要困擾在右腳大腳趾背側面有麻感,原本是時有時無的麻感,逐漸演變成持續性的麻感 ,此症狀出現超過半年。 目前左腳大腳趾也開始出現類似情形,除此之外,右側下背偶有抽痛感,維持坐姿較長時間後出現。 影像檢查以及門診診斷分别為第五腰椎的輕微滑脫以及腰椎退化性關節炎,因此接受過熱敷、電療以及腰椎牽引治療共四個月的治療。
鐘小姐開始出現腳指麻之前,有進行重量訓練的習慣,但印象中,訓練中沒有發生過明顯的疼痛或是損傷,而症狀出現後,遵照治療師建議,重量訓練目前暫停,但仍有進行有氧訓練。
注:臨床醫生可能會打封閉,吃藥。
來源:pexels 作者:shvets production
腳趾麻,假設非腰椎引起,我們可以先看看周邊有可能有影響的神經。因為是在第一跟第二腳趾被側面的麻木感,我們先考慮到的是足背内側皮神經的壓迫這可能會與前足弓的塌陷相關,同時也要沿着足背内側皮神經的上遊,腓深神經以及腓總神經查看軟組織是否有異常。
而抽痛感,常出現在正在發炎的組織,或組織局部循環受阻礙時出現,當個案出現左側髋骨上移時,右側腰部軟組織相對處在延長狀态,當軟組織長期處在延長、繃緊狀态下,組織局部循環會受限,因此産生抽痛感。
1. 大腳趾麻: 症狀應該與腰椎相對無關,主要以神經松動術以及神經周邊軟組織進行處置,同時前足弓塌陷,需要透過訓練或是貼紮進行處置。
2. 右下背抽痛: 骨盆上移處置及脊柱活動度改善為主要目标。
透過神經松動術以及神經周邊軟組織放松,鐘小姐在第一次治療時,右側腳趾麻木感下降8成 ,而左側腳趾則恢複到幾乎沒有症狀。
同時經由椎體活動度改善及骨盆的肌肉能量技術,右側下背抽痛感在當次治療結束時,立即消失。
在接受三次治療後,腳趾麻木感完全消失,右下背抽痛感出現頻率與強度大幅改善,目前鐘小姐已結束療程。
前足弓塌陷,可以先采取足弓貼紮并配合訓練,将已經塌陷的足弓暫時支撐住,讓局部組織有時間自我修複。 假使症狀依然反複,鞋墊的使用可能要列入治療考量。
但每個足弓塌陷的成因不盡相同,仍須經專業評估過後,決定治療方針。 若有相關病症、相關體态變化的情況,請尋求正規醫療協助,理清問題方向,才不會錯過治療黃金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