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康複學系教授 王琳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
美國期刊《iScience》9月刊發表休斯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小腿上的比目魚肌,雖然隻占體重的1%,但如果被正确地鍛煉,可以幫助久坐人群提高局部肌肉代謝水平并維持數小時,還有助改善全身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謝情況。
我們的小腿後側有3塊十分重要的肌肉(如圖),淺表層的兩塊為腓腸肌,其下較深的一塊就是比目魚肌。它們合稱為“三頭肌”,是人體保持站立的“穩定肌”,也是人們行走跑跳的“助推器”。
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創了一種“比目魚肌俯卧撐”(SPU),即保持坐姿,雙腳先處于放松狀态,然後提起後腳跟,腳趾保持着地,當後腳跟提到極限、比目魚肌肉有明顯的拉伸感後,後腳跟再落回地面。25位受試者的年齡在22~82 歲之間,均有久坐習慣,他們每天會進行6~14小時的“比目魚肌俯卧撐”,研究人員通過可穿戴設備跟蹤記錄其肌肉運動情況,并持續監測他們的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變化。
結果發現,受試者對長時間的比目魚肌收縮活動反應均良好,沒有感到疲勞或其他不良反應,如抽筋、關節痛或肌肉酸痛等。受試者在長時間的SPU訓練中,比目魚肌區域的耗氧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全身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也明顯增加,甘油三酯水平顯著下降。與久坐不動時相比,受試者進行3小時SPU後,餐後胰高血糖素水平明顯更低,平均降低約60%,血糖波動程度改善了52%。這些效果在數小時後,仍繼續保持。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康複學系教授王琳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小腿三頭肌素有“人體第二心髒”之稱。臨床中,醫生經常幫助卧床及手術後患者做“踝泵運動”,即通過踝關節的屈伸和環繞運動,促進小腿三頭肌收縮,血液和淋巴液受擠壓回流,起到泵一樣的作用,刺激促進血液回流心髒。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比目魚肌的訓練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進而利于身體新陳代謝,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謝類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将久坐列為十大緻死緻病元兇之一,久坐危害僅次于吸煙。研究發現,每天久坐大于6小時,會增加缺血性心髒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髒病、慢性肝病、甲狀腺疾病、抑郁、偏頭痛、痛風等諸多疾病的患病風險。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為久坐者提供了解決代謝問題的方案,今後将有潛力成為預防慢性疾病的有力輔助措施。
王琳提醒,比目魚肌的鍛煉目标在于提高肌肉耐力和柔韌性,除了适合久坐人士改善身體代謝外,有肌肉退行性問題的中老年人以及經常參與劇烈運動的人士多加訓練,可以減少腿部出現痙攣、抽筋等不适的情況。建議大家按照抗阻運動的基本原則,每天做2~3組比目魚肌俯卧撐即可,每次做10~20次,一周做3次左右;最好配合小腿三頭肌拉伸運動一起進行,例如用腳尖抵牆前屈,腳後跟着地,堅持10~30秒左右,或者進行弓步拉伸,頻次同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