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年香爐礁舊貨市場搬家 昔日風光不再 5000餘老攤主2萬餘老顧客盼“回家”
對大連人來說,逛香爐礁舊貨市場是一種情懷。香爐礁橋下,攤主們早早擺攤,逛市場的顧客熙熙攘攘,彼此交談,滿載而歸。可惜,這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如今物是人非,存在了20餘年的香爐礁舊貨市場現在搬了家。新家的位置偏僻,買貨的人寥寥無幾。攤主們發愁了,老顧客們也跟着着急。
香爐礁舊貨市場,是現在僅存的大規模舊貨市場。她曾經映射了大連人生活的縮影,曾經給多少人帶來了方便。
大連舊貨市場,在1997年之前,舊貨市場位于大同街至北京街一帶,老百姓都叫它“破爛市場”。它是個隻在周末開放的“跳蚤市場”,任何人隻要交上一點費就可以沿街擺攤。
90年代初,政府專門修了大棚,卻無法容納這麼多攤位。極盛時,周遭綿延幾公裡的大街小巷都是破爛市場的範圍。很多人家直接把攤位擺放在家門口,所售的是家裡淘汰的舊貨,便宜賣給急需的人,物盡其用。
随着城市改造,舊貨市場早在1996年底便遷往香爐礁,如今,每逢周末,綿延香爐礁到鞍山路的市場仍然會擠滿道路兩側,這是大連城市發展的活化石,也是這個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方。
香爐礁舊貨市場是各種二手物品的集散地,衣服、鞋子、廚房用品等一應俱全(尤其是一些小的零部件都會有),還有老年人為了打發時間,圖個熱鬧而在此擺攤。據了解,每逢周末擺攤人數近5000人,流動顧客近2萬人。且舊貨市場擺攤經營的60%以上是中老年人及殘疾或吃低保的市民。
然而,今年10月份,響應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号召,香爐礁街道周末執法人員将這些小攤販清理至北京街道轄區,重新“占領”新康巷,深入小區内部,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同時,政府提供泡崖2萬平空地來擺攤,因距離太遠,售賣舊貨的大多是老人,出行不方便,所以沒有人前去,也沒人前去購買。
“取締舊貨市場對我們的實際生活需求有些影響,家裡缺個鋼闆什麼的,不好找的東西在這兒都有,在這兒幾塊錢就能買到,給大家帶來許多便利。”一位顧客說。但也有更多的市民表示:舊貨市場取締,接到幹淨了,交通方便了,真是大快人心。這這不同的聲音裡,攤主們也表示,還是希望能夠搬回香爐礁市場擺攤,在此期間,願意服從政府的相關管理,堅決不占道經營,不把攤位擺在馬路上。
我們站在不同角度來想一想,舊貨市場取締,老顧客的不習慣,攤主們面臨的失業,交通恢複通暢的大塊人心……各有各的道理。那我們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更合理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嗎?2015年07月0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因此“互聯網 ”也成為了今年的最熱的關鍵詞。通俗來說,“互聯網 ”就是“互聯網 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态。我們為什麼不能為攤主們搭建一個網絡平台,大家把自己的産品在互聯網上展示,老顧客們也可以足不出戶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讓大連的周日“跳蚤市場能都繼續存活下去,舊貨市場5000餘名百姓攤主們創造一次再就業的平台,對那些殘疾人、下崗職工、孤寡老人又多了一次再就業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