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是個體對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态度與看法,具有獨特性,不因外界影響而改變。而任性卻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辦事。因此,個性與任性雖隻有一字之差,卻意别千裡。
個性是個體對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态度與看法,具有獨特性,不因外界影響而改變。而任性卻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辦事。因此,個性與任性雖隻有一字之差,卻意别千裡。
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兩者的概念,把任性誤解為個性,孩子不守紀律,不講道理,還覺得高興,認為孩子有個性,加以肯定,乃至給予贊美。這樣會使得孩子在個性與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與非,在學校和家中,全由着性子來,有了缺點,父母講不得,老師說不得,稍受一點委屈,就接受不了。
把任性當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愛的結果,過分寵愛孩子,對孩子的過分頑皮、無理要求加以慫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态看孩子,把孩子的缺點也看成是優點,孩子越是任性,就越是感到得意,覺得孩子有個性、有出息。溺愛和不良的心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與今後做人都會産生一定誤導。
未成年孩子由于思想的不成熟性,對很多事物難以辨别,分不清是非。但作為父母還是應當多加教育、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與習慣,将來才能适應社會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