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養生要做好4件事情
春季養生
1、調養精神
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萬象更新,萬物始生,在調養精神方面,也應順從自然,重點放在一個“生”字上。在春天裡,人的意志當順應生發之氣,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郁,思想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惱怒和忿恨,保持樂觀情緒,則精氣不易耗散,髒器不易老化,形體不緻衰憊,自可祛病益壽。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緻肝氣郁滞不暢,使神經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調養精神、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防風禦寒
在衣着上,春天雖暖和,但别急着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寒乍暖,如同孩兒臉,一日三變,常有寒潮來襲。
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減慢,髒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故在此時,應防風禦寒。
春季衣着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内衣的合适選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陰養陽”的作用。青年女性尤應注意,不可過早地換穿裙裝,否則會導緻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病。春風于溫暖之中暗藏殺機,出汗後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适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生。
3、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
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漢代養生家張仲景說:“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甘,飲食不可廢之一日,以養脾氣。”唐代藥王孫思邈也說:“春日飲食宜省酸增甘,養脾益氣。”故春季飲食宜甘甜少酸。
由于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增加,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有營養之食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姜、蔥、蒜之類;由于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内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欲等作用。
對于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荨麻疹、皮膚病等患者,應禁食含有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蛾、蟹之類。
此外,在飲食方面還應注意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涼滋潤的食物,以抵消體内外的不平衡。如:煮橘子皮當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氣和胃;用茅根和蘆根泡水,或用鴨梨、荸荠去皮煎水喝,可以清熱潤肺;多吃蘿蔔可以理氣、化痰、和胃。
4、運動鍛煉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于吐故納新,充養髒腑。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适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适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黃帝内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物俱生,萬物以榮,早卧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乃養生之道也。” 其意思是說,春天,陽光明媚,萬物複蘇,是采納大自然之氣養生的大好時機。所以,春天應加強體育鍛煉,多到戶外運動,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使之獲得更多氧氣,以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适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