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發麻,相信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有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手發麻的情況,手發麻的原因有許多,那麼請問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手發麻吃什麼好?治手發麻的偏方是什麼?下面作文庫知識百科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
1、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頸椎病會引起病理變化,這會造成脊神經根受壓,導緻手指麻木、發脹。具體的表現為桡側或尺側,或五個手指一起麻脹,還有可能伴有握力降低現象。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又稱一過性腦缺血或“小中風”的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症。
3、中風
手發麻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風,得了中風的人會有頭痛、眩暈、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手指麻脹為其症狀之一,但通常還會伴有胳膊和其他部位的麻木。
4、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起多種并發症,如果周圍神經發生病變,就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
5、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手發麻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是手指麻脹,要是同時伴關節腫痛,則更有這種可能。如伴臉皮、手指皮膚發硬,則可能是硬皮病。
6、末梢神經炎
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緻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發麻,此時隻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手發麻吃什麼好
平時應多食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豬、牛、羊肉、雞、鴨、兔、魚、蛋、奶、大豆等。糖類、脂類可适當多吃,包括糕點、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總熱量。菜肴要多帶鹽分,以便血壓升高。血壓過低的青少年,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些益氣補血、振奮心陽的藥物,如黨參、黃芪、當歸、白術、大棗、麥冬、桂圓、五味子等。
如何預防手麻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擡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手發麻如何調理
1、适當的鍛煉
恰當的鍛煉對關節病患者有較好的效果,讓受累關節有選擇地進行一些活動,不僅有利于關節液的交換,清除關節腔中的代謝産物、炎性産物和有害物質,緩解疼痛,還可以改善關節的攣縮。
2、合理的飲食
如果是因為風濕病引起手腳發麻的話,則會伴有低熱、肌肉萎縮以及貧血等症狀,所以消耗的體力是非常好的,因此這個是時候要補充高蛋白質,并且對于骨質疏松的患者增加維生素D與鈣,而如果有貧血的患者則應該補充鐵。
3、注意保暖
要有意識地重視氣候、季節對疾病的影響,做到适時而調寒溫,預防為主、注意避寒、保暖,以減少環境因素對疾病的不良影響。
治手發麻的偏方
1、雲南白藥泡酒足浴
用雲南白藥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晝夜後即可。用時将患肢浸入藥酒内,并反複揉搓,以肌膚發熱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在1日内陽氣很盛之午時與陰氣很盛之子時進行治療,15日為1療程。500毫升藥酒可用一療程。治療期間禁食油膩、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過勞。
2、老絲瓜筋湯
取老絲瓜筋50克,煎湯1碗1次服下,每日2次,連服1星期,有特效。
3、路路通中藥足浴
取海桐皮、桂枝、姜黃、羌活、獨活、松節、路路通、劉寄奴、透骨草、紅花、當歸各15克加水和白酒後煎煮并濾取煎汁。每次乘熱泡洗麻木的手或腳,每日泡洗2次。
4、桑葉足浴
用霜桑葉适量,曬幹後用砂鍋加水适量煮沸,撈出桑葉,趁熱泡手腳15分鐘。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見效。
5、花椒露汁
取鮮花椒300克(幹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籮蓋上,在太陽将出時取下,冷服。蓋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手發麻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暢而導緻的,手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現發麻的現象,手發麻要及時調理,上文詳細的講訴了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手發麻吃什麼好以及治手發麻的偏方,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