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中發病率高,據調查該病患者人數已占全國總人口數的約3%,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導緻工作生活能力降低或喪失的第二大疾病。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關節炎,通俗說的就是關節裡長骨刺。原因是正常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變。關節軟骨無血管神經和淋巴分布,損傷後不易修複,其成分是軟骨細胞和膠原纖維、蛋白多糖及填充的水分,由于運動、體重、年齡等原因的軟骨損傷,影響了關節正常滑動和穩定,導緻關節炎發生。就好比沒有立邦漆時代牆上刷的是大白,時間長了,就容易一塊塊脫落,這大白就是軟骨,脫落就像軟骨損傷,而斑斑牆面就是關節炎。
軟骨的退行性變可能自20多歲就開始了,在50歲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線片上顯示病變表現,所以,應對骨關節炎的關鍵,是如何防止病變發展影響生活。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預防骨性關節炎發生,但通過一些措施也可減少或延緩其發生。
通過流行病學調研我國中老年人群中該病的患病率為8.1%,且有不斷升高的趨勢。膝骨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有一定的緻殘率,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負擔。
膝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特點就是膝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膝關節疼痛表現為三種不同的形式:
1、關節囊性疼痛。表現為關節伸、屈到最大限度時疼痛。
2、肌肉性疼痛。表現為勞動或運動後痛。
3、靜脈性疼痛,也稱"休息痛"。表現為久站、久坐後或關節處于一定得位置過久後或一夜睡眠後,清晨起床時痛最明顯,稍加活動後,痛反而減輕。
此外,還有負重勞動、激烈運動、氣候突變均感疼痛加重。關節功能受限也是本病的一項重要症狀。開始隻感短暫的僵硬或活動不靈活,以後變為持續性,上、下台階均感困難。活動時還可以出現各種響聲,如吱嘎聲、摩擦聲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會出現關節反複腫脹、膝關節出現内翻或外翻畸形,關節骨緣增大,走路跛行、打軟腿等表現。
像膝骨關節炎這樣的病症屬于關節退變是正常人必經的一個生理過程,每個人到一定年齡後都會出現關節的退變。隻是出現症狀的遲早和輕重有所不同,這與我們平時的生活、飲食和鍛煉等習慣密不可分。就像我們的家用汽車,平時勤于保養,自然使用壽命長,維修少。
首先膝骨關節炎患者早期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所以增強膝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是保護關節膝關節的一種有效方式。由于人體在遊泳時,身體與地面是處于平行狀态的,因此,其是在不負重的情況下活動肌肉和關節,而長期堅持進行遊泳可鍛煉關節的靈活性,有條件的患者不妨适度多遊泳。北京人稱沒事瞎溜達、散步叫“遛彎兒”,我認為這種“遛彎兒”極為适宜膝骨關節炎患者,在“遛彎兒”由于活動緩慢,可很好的避免膝關節骨面的撞擊,且慢走又有利于保持心情舒暢,對膝骨關節炎起到很好的預防功效。
由于膝骨關節炎的誘因除外傷、風寒、腰部疾病波及之外,還與人體常年勞累及體重的壓力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腹部肥胖會加大膝關節負擔,這是因為這類人由于腹肌無力,腹部向前膨出,身體重心前移,而為了适應這個變化,腰椎前突增加,下背部的肌肉受到過分牽拉,膝蓋關節面的負擔加重,使得關節加速磨損、老化,引起關節炎。正常情況下,關節軟骨像襯墊一樣覆蓋于骨表面,可以緩沖關節運動時的震動壓力,減輕運動摩擦,讓關節能夠活動自如。但是當關節負擔過重或過度磨損時,會造成軟骨表面受損。另外,肥胖患者體内激素水平異常,激素代謝的異常也會導緻軟骨代謝功能失調,誘發骨性關節炎。有研究報道,當體重在八十公斤時,雙膝關節所要承受的重量達六十公斤,占人體重量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在10:1左右,超負荷的體重易導緻膝關節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的損傷形成骨質變尖,使膝關節腔産生無菌性炎症,局部充血瘀腫疼痛。所以養成良好的膳食和生活習慣,适當的控制體重,可以很好的為膝關節減負。
應對骨關節炎的關鍵,是如何防止病變發展影響生活。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預防骨性關節炎發生,但通過一些措施也可減少或延緩其發生。
減輕體重
因體重導緻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病人群占據了很大比例,除去遺傳和藥物因素,最重要的誘因就是如今城市裡人的飲食習慣,吃得過飽吃得過好,口味偏厚重,食物攝取總量無控制且随意,再加上少運動,導緻關節的壓力過大負擔過重而患病。喜歡運動的人在跑步跳躍時,膝關節瞬時承受的力量可達人體體重的5~6倍,如果體重過大則關節承受力也會N倍增加。如果運動後膝疼痛,經休息4周後依然不緩解,應考慮為關節内損傷如軟骨挫傷、韌帶損傷、半月闆損傷等,而不應再繼續認為是關節外的肌肉軟組織損傷。
盡量不穿高跟鞋
備受女性鐘愛的細高跟鞋,為了穿上後身姿更婀娜,被設計成膛瘦跟高,高後跟讓腳趾跖骨受力加大且遭受擠壓,同時造成踝膝應力增加。女性走路時為凸顯線條,腰腹必須前挺保持平衡,久之易導緻膝關節韌帶松弛和軟骨磨損。建議愛美的女性日常還是穿矮跟膛寬的鞋為宜,除特殊要求穿高跟鞋、皮鞋外,生活中應多穿軟底鞋以吸收震蕩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避免久居寒冷及濕度大的環境
遇到陰霾濕冷的天氣,氣溫降低和空氣濕度增加,會使膝關節不适并感覺酸痛和腿無力打軟,這些都是膝關節炎的特征。所以,順應季節變化添衣、加被,減少室外活動,避免空調下直吹,溫度也不宜過低等,對于預防膝關節炎很有幫助。季節氣候異常和居住生活環境欠佳,是導緻膝骨性關節炎的外因。尤其是夏季,維護住宅辦公場所的溫度與濕度特别重要,因為長時間空調溫度過低是主要緻病外因。
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走
很多人喜歡選擇登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但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效應,緻使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炎早期發生。爬山、登高等運動方式并不是人人皆宜,很多患者都是在爬山後做骨性關節炎手術的。也常會有中老年人、減肥人群因為快步走,緻膝關節突發疼痛和不能彎曲,加速關節軟骨磨損,誘發骨關節炎。中老年女性由于體内雌性激素下降,極易導緻骨質疏松及關節軟骨的變薄、變脆和老化,所以也不建議選擇這類運動作習慣性健身,以免導緻和加速關節軟骨磨損,誘發關節炎。選擇習慣性健身鍛煉方式前,最好先到專業醫院做一次骨骼運動系統評估,以避免運動損傷。走路鍛煉身體簡單有效,建議每分鐘不超過100步和鍛煉時間不超過1小時,保護好關節。
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D
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率遠超于男性,特别是更年期後由于體内雌性激素大量下降,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此時才開始大量補鈣和保護膝蓋可謂“亡羊補牢”。
因而對女性來說,健康的維護在朝朝暮暮,40歲前就應開始調養:除控體重、别貪涼、減少攀登、選擇适合運動外,多曬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補足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特别是曬太陽,能獲得維生素D,這也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維生素D可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防止骨質疏松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潮濕的環境、長時間受涼都可以加重膝痛。注意關節局部保暖,患者可以自行每天艾條溫和灸膝眼、犢鼻、足三裡、陽陵泉等穴,有條件的可以去中醫醫院針灸科由專科醫生給予傳統針灸調理,對于保護膝關節也是不錯的好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