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腎虛腎虧的毛病,你知道該如何補腎,才能夠讓人們腎氣十足嗎?哪些方法能夠幫助人們補腎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中醫補腎養腎的方法,還在等什麼?趕緊跟着小編去下文學習一下吧!
1、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内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擦擦”聲。每次20下,每日數次。隻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3、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别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複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聽覺靈敏,并有健腦之功。
4、鳴天鼓
兩掌分别緊貼于耳部,掌心将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甯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5、摩耳輪
以食指貼耳廓内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如果發覺痛點或結帶不舒服處,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點消失說明局部病變有好轉。
此法不拘遍數,做2~5分鐘,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應區。
按摩此部位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6、按耳窩→→→
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此部位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按壓15-20下,直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後,再按壓上邊凹陷處。此部位有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穴,同樣來回摩擦按壓15-20次。
7、提耳尖
用左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同樣用右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
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此處的穴位有神門、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關節以及肝陽穴、風溪穴等。
8、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耳垂處的穴位有頭、額、眼、舌、牙、面頰等穴。
補腎的食物有哪些
1.山藥
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2.幹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鹹,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
3.鲈魚
又稱花鲈、鲈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
4.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
5.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
6.何首烏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曆代醫家均用之于腎虛之人。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要保持足夠的腎氣,應忌吃或少吃以下食物:
荸荠、柿子、生蘿蔔、生菜瓜、生黃瓜、生地瓜、西瓜、甜瓜、洋蔥、辣椒、芥菜、丁香、茴香、胡椒、薄荷、莼菜、菊花、鹽、醬、白酒及香煙等。
吃什麼補腎
(1)海參粥
海參50克,粳米100克。将海參泡發,剖開腹部,挖去内腸,刮洗幹淨,切碎,加水煮爛。粳米淘洗幹淨,與海參一并放在沙鍋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加少許蔥姜食鹽調味,早晨空腹食用。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的作用,适用于腎虛陰虧所緻的體質虛弱、腰膝酸軟、失眠盜汗等。用治腎氣虛弱,精血虧損,陽萎,早洩,遺精,尿頻,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疲倦乏力。
補腎益精話海參――中國醫學認為,海參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益精、壯陽療痿、潤燥通便的作用,凡眩暈耳鳴、腰酸乏力、夢遺滑精、小便頻數的患者,都可将海參作為滋補食療之品。
(2)枸杞豬腰粥
枸杞子10克,豬腎一個,粳米100克,蔥姜食鹽少許,同煮成粥。有益腎陰、補腎陽、固精強腰的作用,适用于腎虛勞損,陰陽俱虧所緻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軟、腿足痿弱、頭暈耳鳴等。
(3)苁蓉羊腰粥
肉苁蓉10克,羊腰一個(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腎助陽、益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腎陽虛衰所緻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頻數、夜間多尿、便秘等。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哪些中醫方法能夠幫助人們補腎養腎了吧!還有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可以補腎的食物,需要補腎的朋友們可以試試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