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物權法,小區公共收益應當歸全體業主所有。不管是物業公司還是業委會,都相當于“管家”,替全體業主管理這本賬。連日來,記者走訪杭州多個小區發現,很多“管家”變“主人”,可觀的公共收益成了一筆“糊塗賬”,而糊塗的背後是小區業委會成監管盲點,賬目亂象普遍。
收得糊塗
賬目不清晰,有的放在個人賬戶上
小區公共收益指的是小區共用部位和設施産生的收益,主要由公共車位出租費、小區電梯廣告費、公共産權房屋出租費等組成。記者調查發現,收入賬目不清的現象很普遍,有的小區隻記錄一個總數,還有個别業委會主任把這些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賬戶上。
在杭州雅戈爾禦西湖小區,上一任業委會主任今年7月辭職,臨走前把個人賬戶上近45萬元轉給所在社區代為保管,這是小區門面房租金的一部分。“說是因為業委會開戶難度大,就放在自己賬戶了。”社區負責人說。
不入公賬并非個例。在文萃苑業委會的審計報告中,去年1月至今年4月,業委會賬上的經營總收入有36萬多元,但審計公司發現業委會未把資金全部存放在獨立銀行賬戶,具體金額無法核實。而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已經算是比較規範的小區。在蕭山新白馬公寓,南都物業公司公布的賬目顯示去年該小區廣告收入為零,而記者看到小區内廣告牌并不少。
對于沒有成立業委會的小區,“管家”就由物業公司擔任。杭州遠洋公館每年公共收益可觀,但2013年至今沒有公布過賬目。“主要是有一部分房産權屬于開發商,得分清楚才能确定屬于業主的收益。”綠城物業公司負責人解釋說。
采訪中,不少業主對糊塗賬表示不能理解:“小區車位數、門面房面積、廣告牌數都相對固定,是算不清楚,還是不想算清楚?”
杭州市拱墅區法院日前發布的一份案件調研報告也顯示,城市物業(業委會)糾紛涉訴案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少投訴直指小區公共收益是本糊塗賬。
用得糊塗
無财務制度,有的“一支筆”就能批
公共收益怎麼用?根據《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應該由業主大會決定。記者調查發現,使用方式分兩種,一種是全部補貼物業費。小區物業實行包幹制,物業公司自負盈虧。二是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分成。這類小區公共收益比較可觀,大部分由業委會代表業主管理使用。
在萬安東苑和萬安西苑,雖然大部分收益補貼小區物業,但賬目還是不夠公開。“我希望賬目能算清爽一些,就算要漲物業費也是跟服務配套的。”一名業主抱怨。
有的業委會用起這些公共收益更糊塗。蕭山旺角城小區今年6月獲得的道路建設補償款,業委會也未召開全體業主大會決定用途。在星洲花園小區,上百萬元的消防改造工程,既未召開業主大會,也不公開招标,後因業主舉報才被叫停。
在部分小區,業委會主任“一支筆”就能決定資金使用。金都華庭業委會曾自定規矩:小區5萬元以上的開支,隻要半數以上業委會成員及主任簽字就行。原業委會因此被業主罷免。
調查還發現,小區内最常見的幾千元、幾萬元的支出,經常沒有會計和審計人員參與,也沒有強制招标要求。
管得糊塗
人人可監督,但誰都監督不了
杭州全市小區公共資産有多少?每年總收益是多少?記者問了一圈,僅有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有一本賬。統計顯示,杭州主城區(包括濱江、下沙、之江)已交付小區經營用房2194套,共計34萬多平方米。“實際肯定要比這個多,有847套房由于曆史系統較老,不能确定是辦公用途還是經營用途。還有尚未交付使用的654套經營用房,面積有11萬多平方米。”杭州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僅以已交付的小區經營用房為例,34萬多平方米,一年收益就達數億元。若加上其他收入,小區公共收益數額驚人,而掌管巨款的多是業委會。雖然法律規定業主、行業主管和街道社區都可監督業委會,但對監督權的行使、監督機構、監督方式等并未明确,造成了“看似人人都可監督,但誰都監督不了”的局面。
管得糊塗,還與業委會的法律地位模糊有直接關系。按照物權法,業委會是全體業主的代表,成員無償兼職,既不受任何行業部門監管制約,也可以不理會街道和社區。采訪中,有街道負責人提出,監察法能否制約業委會?答案同樣是不可能的。“我們是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但業委會代表全體業主行使的是業主自己的權利,不屬于監察法的管轄範圍。”杭州市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收得糊塗、用得糊塗、管得糊塗,不僅在杭州,全省、全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埋下的問題和隐患也越來越多。
内容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