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
中學語文課本裡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我至今印象深刻,曾幻想能夠走遍祖國山山水水。少年心躁,總想往遠處走,走得越遠越好,走得遠才是頂天立地,走得遠才能發現美景,就連做夢都是跋山涉水。不覺間已是耳順之年,卻發現近在咫尺也能“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在家鄉眺望吟誦,也能找到李白吟誦自然風光的暢遠心境。
我出生在天津,居住在天津, 教科書上“沿海城市天津”的說法,卻沒有給我留下“水的豐沛”的相關記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條胡同隻有一個水龍頭,無論春夏秋冬,男女老幼排隊打水的畫面,猶如黑白木刻畫深刻在我少年記憶中。之後的“引灤入津”和“引黃水源”以及“南水北調”,依舊沒有讓我感到水的富足,“九河下梢”以及“河海要沖”的說法,猶如挂在耄耋老人唇邊上的久遠傳說。
近些年天津大為改觀,大力實施的“871工程”——保護修複875平方公裡濕地、全力建成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态屏障、綜合治理153公裡渤海海岸線——讓天津的生态面貌、特别是濕地建設和保護發生改變,讓天津人開始恢複關于水的想象,百姓的精神深處慢慢有了水的滋潤。
二
坐落在武清區的大黃堡濕地,前身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水系,但無人管理。有人在這裡自行下網捕魚,環境髒亂差,到了夏季,這片地方異味沖天……但是經過政府多年精心治理,如今這裡已經成為華北地區聞名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原始地貌保存最好的蘆葦濕地。如今在這裡能看到幾千隻、上萬隻鳥兒在天空集聚飛翔;還能看到大群的鸬鹚在水邊栖息遊玩;早晨或是黃昏,還會有野兔、刺猬、獾出沒。這樣的自然景觀武清區過去想都不敢想。
在大城市中進行濕地建設,特别是在極為缺水的、寸土寸金的天津,有着無法想象的艱難險阻,心中要是沒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定信念,根本完成不了這樣的規劃。沒有把土地拿去做房地産,而是開發建設濕地,大黃堡濕地所在地武清區這些年做了許多艱苦工作。比如在保護區内開展蘆葦沼澤濕地修複、搬遷區複綠、道路複綠和河流生态整治工程;比如利用北運河、龍鳳河、青龍灣減河及雨洪資源,為保護區實施生态補水工程;比如累計拆除建築超過30萬平方米,大力實施水系連通、鳥類栖息地營建、蘆葦淺灘建設及植被恢複工程;比如翠金湖項目整改土地實現全部複綠,恢複了燕王湖水天蒼茫、魚翔淺底的濕地景觀。
如何在濕地建設中徹底恢複區域生态環境,武清區有着獨特經驗,他們借助濕地改造建設,根治了農藥廠等企業環境污染問題,還有66家生産型企業,也全部予以“兩斷三清”。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相繼完成了濕地核心區、緩沖區共計70.47平方公裡的土地流轉,拆除魚池看護房1946間,讓4萬平方米的土地豁然開朗,回歸自然面貌;還拆除增氧機、投料台等附屬設施1萬多個,推動了土地“退漁還濕”和核心區封閉管理的一系列工作。現在除了夏季自然水源補充之外,每年還向濕地補水8000萬立方米,使得位于北京、天津之間的大黃堡濕地,始終保持着水天一色的浩渺狀态,從濕地散發出來的濕潤的空氣,潤澤了京津上空。
三
七裡海濕地比大黃堡濕地名氣更大,京津冀一帶知道的人也更多一些。七裡海濕地10多年前我就去過,那時還不是保護區。當時我和幾個寫作的朋友在七裡海遊玩了一天。我們乘坐一艘小木船,向着縱深地帶駛去,像是回到了少年時代看雁翎隊打日本鬼子的連環畫中。小木船在蘆葦蕩中慢慢穿行,蘆葦深處特别悶熱,到了黃昏時分,蚊子開始聚集,我們在笑聲中手舞足蹈地撲打蚊子,把水裡的魚兒驚擾得蹦出水面。
七裡海為什麼能在缺水的北方成為一片濕地,而且終年不會幹涸,隻因它有着天然的優勢,因為這裡海拔很低,1.7到2.4米,屬于常年性蓄水窪澱。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三條河流——潮白河、薊運河、永定河——分别從七裡海的中間部位和東西兩側逶迤而過,同時三條二級河道在這片将近6萬畝的濕地上縱橫交錯,因此七裡海擁有獨特的自然水源優勢。
七裡海地貌形成有着悠久的曆史,它是萬年以前海退過程中殘留在平原上的衆多瀉湖之一,又經過萬年地殼演變,才逐漸形成淡水沼澤。七裡海最初地貌形态還是屬于沼澤濕地。根據清代光緒年間甯河縣志記載,得知“七裡海夏秋雨多水彙,滄波浩渺,七裡海極目無涯,汪洋如海,故以海名”。
曆史上的七裡海分成三段,七裡海、前七裡海、曲裡海。其中前七裡海才是現在七裡海的前身。可惜的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填水造田,七裡海和曲裡海已經不複存在。即使這樣,現在七裡海湖泊、沼澤的濕地景觀也有3000多年曆史,至今還有着近岸地帶形成的牡蛎灘,作為研究渤海灣西岸古海岸帶變遷的遺迹而聞名于世。
因為保護區的緣故,現在已經無法深入七裡海縱深地帶,隻能在潮白河大堤上,圍着七裡海慢慢行走、慢慢觀望。遠看,是無邊無際的青翠欲滴的蘆葦,與藍天白雲彼此呼應;低頭,在低窪區生長的香蒲、水蔥、荊三棱和水蓼,形成一團團的面積很大的近景。
漫步在潮白河大堤上,還能看見叫不上名字的鳥兒在頭上飛。當地人告訴我,七裡海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鹳、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還有二級保護鳥類天鵝、小鷗、灰鶴等。這些珍貴的鳥類,除了我們熟悉的天鵝和金雕,其他種類即使從我們眼前飛過去也很難辨認出來。可是它們與我們近在咫尺,成為友好相處的親戚,我們會慢慢熟悉起來的。
七裡海還有極為豐富的魚類品種,中華絨鳌蟹以及蝦、蟹、貝類,這片地區早就有“三宗寶”的美譽——銀魚、紫蟹、蘆葦草。明清時的“銀魚紫蟹”還成為宮廷貢品。我小時候經常聽到胡同裡的大人們說到魚産品時,總會在後面加上一句,“這是七裡海的”。
七裡海還有三大景觀,除了牡蛎灘外,還有貝殼堤和古洩河濕地。它們的曆史距今已經有幾千年,規模之壯觀、密集程度之高、序列之清晰、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也是罕見。其中貝殼堤是世界三大著名貝殼堤之一。
七裡海自然風貌正在逐漸恢複,甯河區政府為此下了大力氣,他們近些年在七裡海濕地上,拆除了大量違建設施,實施土地流轉;另外還實施了引水調蓄、葦海修複、生物鍊恢複等十大系統性工程。據說今年飛臨七裡海濕地的候鳥,比去年同期多了6000多隻,其中白尾海雕、白鶴、針尾鴨、白秋沙鴨都是首次“到訪”七裡海。
四
濕地不僅能改善空氣質量,還能調節區域小氣候,如今天津“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設正在全面推進。七裡海、大黃堡、團泊和北大港四大濕地構築的“京津綠肺”已經全面升級保護,如今總面積已經達到875平方公裡。
我從新聞中得知,今年天津還将啟動“十環十一園”建設,形成環繞中心城區的綠色屏障。城區公園、城市水系、外環生态綠帶和環外六座郊野公園相連相接,天津的城市生态空間将會進一步擴大。
水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因為水不僅可以養育人類,還能為人類解除困境,為人類帶來豐富的美妙想象。辛棄疾在建康(今南京市)寫下“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的詩句。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詩人筆下的自然天地,都是代表着人們對田園生活、生态環境的永遠向往與持久追求,因為這完全符合人類對美好自然的描繪——“各種各樣的花朵、色彩、聲音、沁人心脾的和風、海洋的寬闊、樹林的喧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