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8:16:57

今天老楊不和大家聊收藏,而是吐槽一下跨年大戲《大明風華》,這部劇實在是一種奇怪的愛恨結合體。故事發生在明朝,造反的叔叔朱棣與出家的侄子建文帝終于約了,中間隔着好幾層樓,由女主孫若微跑上跑下當人肉傳話筒,中間出現了一個重量級信物——傳國玉玺,朱棣還給小白孫若微科普了一下這個寶貝的故事。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1

傳國玉玺的制造

劇中朱棣口中的祖龍始皇帝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創立秦朝,第一個稱皇帝。皇帝制度下,為了凸顯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規定隻有皇帝自稱朕,皇帝用的印為玺。于是由丞相李斯制作了一方玉玺。

這一方印象征着獨一無二的正統地位,就是傳國玉玺。玉玺在劉邦進入鹹陽時,由秦王子嬰獻給劉邦。這方玉玺從秦朝傳到漢朝,由此奠定了正統王朝必須要擁有傳國玉玺的觀念。換言之,誰想做正統的皇帝,就必須要得到傳國玉玺。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2

傳國玉玺是用和氏璧雕的嗎?

和氏璧是中國曆史上名氣最大最傳奇的一塊玉,沒有之一。《韓非子》記載,楚人卞和發現一塊絕世好玉料,锲而不舍地向楚王獻玉,經曆厲王、武王、文王三代,兩隻腳都被砍了,終于被楚文王發現了玉料中的美玉,而雕琢成和氏璧。

和氏璧後從楚國傳入趙國,成為趙國的鎮館之寶。趙惠文王時期,秦昭王也想要和氏璧,蔺相如上演了一出“完璧歸趙”的大戲。後來秦滅趙國,和氏璧終于落入秦國口袋。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3

有史料說李斯制造傳國玉玺用的就是和氏璧,但相關史料晚出,也不太禁得起推敲。因為也有資料說傳國玉玺是用秦國的藍田玉雕刻,是綠色的,而和氏璧則是純白無瑕。而且玉璧通常形狀為圓形,比較薄,玉玺上要雕刻五條盤龍,需要玉料有一定的厚度才行。

所以傳國玉玺大概率不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但是傳奇的和氏璧入秦之後就再無蹤影了。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4

傳國玉玺刻了什麼字?

劇中朱棣讀出:“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并由此認出傳國玉玺。在錯綜的史料中,傳國玉玺的刻字有不同說法,“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受命于天,既壽且康”以及“受(昊)天之命,皇帝壽昌”都有,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說法支持率比較高。

再來說上面的文字,劇中朱棣展開小黃紙的時候,上面的字恐怕大家都跟我一樣不認識。這種風格的字,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于南方的鳥蟲文。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上,刻的就是這種文字。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5

傳國玉玺上面刻鳥蟲文?很奇怪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是統一文字麼?讓六國都使用秦國的小篆。那為啥要用南方楚國的文字來刻秦朝的傳國玉玺呢?沒道理啊?莫不是編劇腦洞開漏了?其實還真不是,道具組還真是有依據。

在宋代薛尚功編的《曆代鐘鼎彜器款識法帖》 收錄了3個版本的傳國玉玺印文,其中2個版本都是這種鳥蟲文。也有資料記載,秦始皇就是讓李斯用鳥蟲文刻傳國玉玺,但是資料晚出不算太靠譜。

有趣的是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着一方傳國玉玺,上面刻的就是鳥蟲文,當然已經被乾隆本人考證過是僞造的假古董了。雖然道具組是有依據的,但理性一些來推測的話,秦朝的傳國玉玺還是刻小篆的可能性更大。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6

傳國玉玺缺角了嗎?

不論是劇中還是人們印象中,傳國玉玺都是金鑲玉的形象,因為它有殘缺,這個殘缺成為它的辨識度。缺角的來曆一般如劇中所說,西漢末年奸臣王莽想要篡位,向太後王政君讨要傳國玉玺,王政君大怒把玉玺丢在地上,摔壞了一角,後來于是用金子鑲補上。

根據《漢書》中的記載,王政君的确怒摔過玉玺,但并沒有記載玉玺被摔壞。《後漢書》中則記載的是玉玺上的龍被摔壞了一處(“上螭一角缺”),并非是有刻字的地方缺角。後來輾轉流傳,人們印象中“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的固定形象,其實源自《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不過是明朝羅貫中的想象而已。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7

傳國玉玺的流傳到明朝了嗎?

圍繞着傳國玉玺之所以有這麼多不确定之處,就是因為它早已失傳,可信的流傳記載少之又少。比較明确的是,秦始皇雕刻傳國玉玺,秦亡後劉邦得到在漢朝皇帝手中傳承,中間經曆了一個王莽的波折,東漢皇帝接着家傳。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權的爸爸孫堅攻入首都洛陽時,在一口井中發現傳國玉玺,後落入袁術手中,再之後落入曹操手中。曹丕篡漢時手中握有傳國玉玺,于是曹魏為正統。司馬奪曹魏政權,傳國玉玺又開始姓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傳國玉玺落入胡人手中,被各個政權搶奪。比較大的可能性是初代傳國玉玺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失傳。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8

但是後來南朝又開始出現傳國玉玺,這個二代傳國玉玺後來入隋,傳至唐,直到五代石敬塘攻破洛陽,後唐李從珂抱着最後的傳國玺登樓自焚,從此“傳國玺”在曆史上消失,或者說二代傳國玉玺也消失了。

到了宋代已經沒有真實可靠的傳國玉玺,向朝廷獻傳國玉玺的事也不在少數,但均被官方否定。當然也有說法說傳國玉玺被找到,從宋代傳到了金代,又傳至元朝,最後被元朝末代皇帝帶入大漠才徹底消失。

不管怎麼說到了明朝時期皇帝沒有傳國玉玺是明确的,陳建《皇明通紀》記載:“高帝(朱元璋)謂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少傳國玺;一,王保保未擒;一,元太子無音問。”朱元璋都沒有的傳國玉玺,建文帝怎麼會有?朱棣又到哪兒挖地三尺去找來着?劇中的這個橋段編得真是沒有意義。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9

皇帝們為啥傳國玉玺的癡迷?

說起來傳國玉玺不過就是一方玉雕的大印而已,它什麼顔色,刻了什麼字,有什麼重要?又不是什麼法寶。隻要得到天下,得到權力,想刻多少印不行?

但是在古人眼裡不這麼看,古人對天下權力傳承的正統性是很有執念的。正統代表着天意,得到天意才能名正言順地統治天下,做天下之主。所以先秦時代的執念是九鼎,秦始皇之後的執念就是傳國玉玺,仿佛隻有得了九鼎、得了傳國玉玺,這皇位坐的才心安理得、坐得才穩當。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10

于是圍繞着一方玉玺,産生了這麼多錯綜複雜、真假難辨的故事,太多相互矛盾且來路不明的史料。而真正的傳國玉玺到底是什麼樣?在什麼時候又是怎麼樣徹底失傳的?考證清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其實也沒有必要非要較真。也許我們可以耐心等着考古學界某天的驚喜。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誰說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