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嚴格意義上的菌血症是指血液中出現活菌,多是細菌由局部病竈入血。無症狀菌血症可能發生在日常活動中,對于健康人群來說是暫時性的,不會引起進一步的後遺症。但當機體的免疫應答機制失效時或不能完全清除血液中的細菌時,菌血症會變成血行感染。未經治療且具有臨床意義的菌血症可進展為全身性炎症反應綜合征(SIRS)、膿毒症、膿毒症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
❂ 菌血症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
确定菌血症的的主要感染源對于患者的管理以及識别受影響人群非常重要。常見住院患者的感染來源包括呼吸道和導管留置,特别是中心靜脈導管。未經治療的尿路感染是最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菌血症感染來源。軟組織和腹腔感染在術後患者中更為普遍。大腸杆菌是革蘭氏陰性菌相關菌血症最常見的病原菌,而金葡菌則是最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
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臨床上各種侵入性操作以及患者自身共病等情況,導緻細菌耐藥性升高,菌血症的發生率也呈現上升趨勢。
❂ 菌血症的臨床表現和評估
菌血症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發熱,可伴或不伴寒戰。當菌血症進一步發展為膿毒症或膿毒性休克時,患者會出現低血壓、精神狀态改變以及少尿或無尿。随着感染的傳播,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急性腎損傷(AKI)。
所有疑似菌血症患者初始實驗室檢查應包括血乳酸水平和血液培養。此外,通過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PR)水平能夠更為準确的評估菌血症患者細菌感染程度及預後效果,同時可為抗生素的應用提供有參考,對于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患者治愈率等均有重要意義。
對于住院患者還需要進行胸部X線檢查和尿液培養分析。外科患者需要對其手術部位進行CT檢查以評估是否存在膿腫或液體聚集,以及手術部位感染傷口培養。氣管插管或肺部疾病患者需要進行痰培養。對于留置靜脈導管、血液透析導管或輸液港者應去除管線并進行末端細菌培養。
❂ 菌血症的治療
對菌血症患者早期發病,出現發熱、寒戰等臨床表現時,盡早進行血培養并及時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和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對提高菌血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菌血症需要及時、适當的應用抗生素治療。延遲抗生素治療會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應基于患者病史和當前處置情況,如感染是社區獲得性還是醫院獲得性?患者近期是否有醫療相關暴露,包括近期用藥和手術?當地的抗生素耐藥性情況如何?
在菌血症的感染中,在确定藥敏性結果之前有3個經驗性治療窗口,分别為綜合征指導治療,革蘭氏染色指導治療和病原體指導治療。在獲得革蘭氏染色結果之前,所有患者均應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覆蓋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菌,包括新一代頭孢菌素或β-内酰胺酶抑制劑。假單胞菌覆蓋适用于醫院獲得性菌血症以及近期醫療相關暴露者。針對耐藥革蘭陽性菌,如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需選用萬古黴素。
菌血症病原菌種的種類多樣、分布廣泛,不同菌種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相差較大,醫療機構應加強細菌耐藥監測,指導合理有效的選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縮短治療時間,降低細菌耐藥性發生機會,以提高菌血症的救治率。
參考資料:
1.Smith DA, Nehring SM. Bacteremia. [Updated 2021 Jul 2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2.劉冬梅,李躍梅.菌血症病原菌種類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衛生産業,2017,14(10):54-55.
3.Niederman MS, Baron RM,et al. Initial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of sepsis. Crit Care. 2021 Aug 26;25(1):307. doi: 10.1186/s13054-021-03736-w.
4.劉同波,王茂全,關偉,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6在血液病患者血流細菌感染中的診斷意義[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8,26(5):1548-155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