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古代禮儀有很多,就比如我們古代漢族的十種禮儀動作和兩項常規動作。十種禮儀動作分别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兩種常規動作是初相見、敬父母行一拜之禮,朋友同學同事行拱手禮。今天這篇簡單跟大家講一下遇到長輩怎麼算有禮不失雅。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這句話含義是在路上碰見長輩,要快速地走上前去作揖緻禮,長輩如果沒有說什麼以示訓誡,那便在行禮完畢後後退幾步,在一旁恭敬地站着。
這篇描繪了我們路上遇到長輩之時,應該采取的态度和應有的禮儀。首先,态度一定要謙卑,要主動迅速上前打招呼,對長輩作揖行禮;其次,要随時聽候長輩的吩咐,如果長輩沒有訓示,那就盡量不要打擾地退下。
這一準則應用在當代生活中,那就應該是這樣:在遇到長輩時,要主動上前問候打招呼,如果長輩有其他事要忙,那就說不打擾便告别離開。這種常規的禮節既包含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的方法。所以,我們應盡量将這種禮儀傳揚下去。
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事要好,問三老;家要興,看後丁。意思是說,要想把事情辦好,就要多請教老人的意見;要想讓家庭興旺,就要看家中後輩的資質。從這一諺語中不難看出,尊敬長輩有助于我們解決問題,并且對我們自己乃至整個社會都有着重大的意義。
曆史上尊老的例子不少,有個叫張良的人,他因為尊老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張良出身于貴族世家,但是到了張良這一代,韓國已逐漸衰落,被秦國所滅。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因此,他心存亡國亡家的仇恨,發誓要反秦。
青年時期的張良,懷揣着報效國家、恢複韓國的雄心,将家中的财産散盡,遍尋刺客。後來他找到一位天生巨力的人,做出了一個鐵錘,趁秦始皇帶領大軍往東方遠遊之機刺殺秦始皇。可惜的是沒有一擊即中,不慎誤擊了副駕,面對圍攻,他隻能趕緊潛逃。
張良沒能一舉将秦王殺死,成為了被張榜通緝的要犯。為了躲避抓捕,他隻能隐姓埋名逃到偏遠的地方等風頭過去。在那個遠離繁華的角落,沒有人認識他,所以張良的小日子過得悠然閑适。
有一次,張良慢悠悠從沂水圯橋頭走過,一個衣衫褴褛的老人叫住了他,讓張良到自己身邊去。張良納悶又好奇,因為他根本不認識這個老人,于是他走了過去一探究竟。這位老人看到張良走了過來,便有意将自己腳上的爛布鞋脫下,往橋下一丢,盛氣淩人地對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看着老人這一系列動作有些摸不着頭腦,但他還是壓下心底的不愉快,跑到橋下把鞋撿了上來。
當他跑回橋上,将鞋交給老人的時候,老人卻并沒有接過去,隻見他頤指氣使地道:“給我穿上。”張良聽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沒料到素昧平生的一個老人居然會對他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不過張良最終還是努力平息心中的怒火,本着尊老敬老的心态,蹲下身為老人穿上了鞋。鞋穿好後,老人也沒什麼表示,甚至連聲道謝都沒有,隻是大笑着揚長而去。看到這個情形,張良傻愣在地。好在,老人笑着走了幾百米後又折返回來對他說:“你小子還算可以,五天後的辰時你還來這兒見我。”張良不知道老人究竟想做什麼,但還是下意識地答應了。
五天之後,張良匆匆忙忙地趕在辰時時分準時跑到了橋上,哪知老人卻有意比他先到。老人嚴厲地指責他:“跟老人家約好了時間,卻還遲到!你五天之後再來吧。”說完就轉身走了。張良沒有辦法,隻能在五天之後起了個大早,提前趕到約定的地方。哪知老人又比他先到一步。老人依舊趾高氣揚地告訴他五日之後再來。張良無奈至極,決定幹脆半夜就跑到橋上等老人,而這一次,老人終于滿意了。老人便将一本書送給了張良,并對他說:“這本書可以教導你在亂世中謀一片天地,不出十年,這世間将戰火紛起,到時候你可以憑借這本書幹出一番事業。”囑咐一通後,老人轉身離去了。
天亮以後,張良才借着光看清了老人給他的書,隻見那封面上寫着《太公兵法》,張良這才知道那老人原來就是隐逸遁世的高人黃石公,也就是“圯上老人”。他如獲至寶,從此以後專心修習兵書,洞察兵法機巧,終于将自己打造成了文武雙全的良将。
後來,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上的謀略為劉邦出謀劃策,劉邦對張良很信任,也憑借張良的謀劃奪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二人成為了曆史上有名的明君賢臣搭檔。
追本溯源,正是因為那次偶然的機會,張良尊重老人,對長輩保持耐心,他的命運才就此改寫,走上了通達顯赫的仕途道路。可見,尊敬長輩是很有必要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們經常能給我們提供良好的決策建議,為我們帶來絕佳的方案參考,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上多詢問長輩意見,時刻尊重長輩。現在我們要少問“百度”,多問父母,讓他們感覺被需要同時,他們真實的人生閱曆比那種理論知識要好的多,實用的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