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江漢平原。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我都覺得湖北簡稱應為“楚”,而不是“鄂”。直到今天,仍是覺得“楚”比“鄂”更具有曆史性和文化象征意義。
衆所周知,在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每一個簡稱的背後都有一段重要的曆史環境。如山東簡稱“魯”,春秋時代的魯國發祥地;河南簡稱“豫”,古代華夏九州中的豫州所在。
那麼湖北呢?作為是楚國的龍興之地的湖北省,為何是簡稱用“鄂”,而不是“楚”呢?
我曾不止一次聽到湖北人說,“楚”比“鄂”更有曆史意義和文化象征,且聽起來也十分舒适,具有曆史的厚度。
在一些湖北人和外地人眼裡,“鄂”同“惡”,寓意不好,曾有網友調侃湖北人是“惡人”(鄂人),雖然這是一種玩笑話,但難免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不舒适。
因此,不少湖北網友紛紛發出了湖北不該簡稱“鄂”的看法。
雖然曆史上有“鄂國”,但最早是出現在今天的山西鄉甯縣(金文裡寫作“噩國”,這是鄂國第一次在曆史上出現)。這個鄂國的前身是以捕鳄為生的部落,主要是在黃河流域。
後來因晉國建立,并對古鄂國進行吞并,造成鄂國遺民開始南下,最先是在河南信陽一帶,後來是在今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附近,建立家園。
鄂國曆史悠久,但“鄂”在湖北的出現比”楚”晚,遷徙到湖北後,也隻是僻處今天湖北鄂州一帶,是一個地狹人少的小國,後被楚國第六代國王熊渠一舉攻滅。
而楚國則是自春秋中期就占領了湖北全部,統治南方大半個中國的大國。楚文化更是獨領風騷,遠超于鄂文化。
綜合來看,“楚”都比“鄂”更合适湖北簡稱。
當我看到一些湖北網友發出更改湖北簡稱的聲音後,我發現實際上将“鄂”改為“楚”的聲音并非是今天才有的,很早以前就有不少當地學者在《楚天都市報》上連發了多篇文章。2011年,在湖北總商會的推動下,湖北商人将“鄂商“正式改名為“楚商”。
盡管很多人支持湖北簡稱“楚”,但反對改“楚”的聲音也不少。
其中一點就是曆史上的楚國并非隻在今湖北,還有湖南,全盛時期甚至包括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單單一個湖北并不能代表“楚”。
還有一點就是湖北簡稱改“楚”,既勞民也傷财,成本巨大。
那麼,這個“外來”的鄂,為何就成為了湖北簡稱呢?
對此,我個人也挺困惑的。在武漢生活了兩年後,也走進了周邊幾個城市,發現楚文化是湖北省的核心之一。對于“鄂”的由來,查了一些資料,說法頗多。曆史的時間線和空間演化也很複雜。
鄂國遺民在梁子湖湖畔定居後,建立了“鄂城”,史稱東鄂。但很快就被楚熊渠攻滅,并以“鄂城”為别都,同時也将“鄂”國号保留了下來,熊渠還封自己的二兒子熊紅為鄂王。
但熊紅因畏懼周厲王的征伐,去掉了王号,但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鄂王城((今大冶有鄂王城遺址)。
随着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始建立郡縣制後,鄂王城就設置了鄂縣,鄂縣隸屬于南郡,“鄂”這個地名就一步一步延續下來,并深入湖北。
漢朝時,鄂縣隸屬荊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陸。
三國時代,孫權遷都鄂縣,改名為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隋,楊堅設立鄂州,下轄江夏(今武漢武昌區)、武昌(今鄂州市)、永新(今陽新縣)、浦圻(今赤壁市),治所設在江夏,因此江夏也稱作鄂州。
唐、宋相繼沿用了鄂州的建制。元朝建立,全國推廣行省制,在湖北地區建立荊湖路行中書省,省會在鄂州(今武漢市武昌),荊湖省又稱“鄂州行省”,簡稱“鄂省”。
在漫漫長河中,“鄂”自出現湖北後,不斷積澱,不斷建立關系,為今天湖北簡稱“鄂”的由來帶來了充分的曆史依據。
盡管部分人認為“楚”的影響力更大,但“鄂”的由來也是經過漫長積澱的。對此,你支持湖北簡稱“楚”還是“鄂”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